围屋情
繁体版

第16章:赴京路上的遭遇

    第二年三月是京城科考。

    刘德岗挑选内侄陈凯明为儿子进京陪考,负责日常生活护理和安全保卫。

    刘世春的这位表兄很勤快,性格外柔内刚是很好的人选。

    他们没有汽车、火车,也没有马车,靠的是两条腿走路,累了在路边停停歇歇,饿了吃点干粮,渴了拿出水壶小吃一口,不能多吃计划定量。

    白面书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没有唐僧的白龙马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凭两条腿行千万里路。没有坚韧的意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不行的。

    几天下来,刘世春越走越慢有些吃不消了。

    “大伯您好!请问,下一个村庄还有多远,有客栈吗?”前面几位大伯在路边歇脚,陈凯明忙走过去问。

    “还有五里多路,跟着我们走没错。”这几位大伯是挑夫,可能也是累了,说话有气无力的。

    陈凯明是农家子弟,长年累月劳动身体结实,比表弟有韧性。他跳着行李走在前面还得寻人问路,连歇脚的机会都没有,就是铮铮铁骨也得散架。但他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闪失。

    “够呛!路途遥远何时能到达。”陈凯明自言自语地说。他恨不得长起翅膀驮着表弟飞到京城,尽快完成自己的使命。

    太阳落山,两人跟在挑夫后面走到了一个村庄,走进一家客栈住了下来。表兄弟俩一言不发也不知饥饿倒下便呼呼大睡。

    陈凯明睡了一个时辰醒了。这时候饥肠咕噜想起还没吃晚餐。

    “老板,您这里有吃的吗?”

    “没有,我的店只供住宿,没有餐饮。对面有几家餐饮店,您们可以去那里用餐。”店小二回答。

    陈凯明看见对面一间餐饮店有亮光,走了过去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条缝,一位老者探出半个头来,说:“客官,这里已经打烊了。”

    “我们实在太饿了!您老行行好,随便煮点东西给我们充饥,明天还要赶路呢!”

    “你们是干什么的?几个人?”

    回大伯话,我们路过贵地,是去京城科考的,两个人。”

    店家听说是去京城赶考的文化人,忙打开大门让他进去。

    “还有一人呢?”

    “我家公子还在对面客栈休息,走了几天实在太累了,脚已磨起血泡。”

    “读书人没有吃过苦,那是肯定的。”

    陈凯明折回客栈把刘世春叫醒。只见他伸了伸懒腰揉了揉朦朦胧胧的睡眼,拖着沉重的双脚跟在表哥后面来到餐饮店。

    店家煮了两碗面,每碗面上面加了两个荷包蛋。

    刘世春看见热腾腾的面条食欲方醒,不客气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这时候他才想起还没吃晚饭,不是不饿而是饿过头了。

    “你们就这样走路去京城吗?随从还可以,这位公子吃不消啊!”店家说。

    “不走路还有别的办法吗?”陈凯明反问道。

    “有是有,但需要花很多钱。可以租一顶轿子,一直把你们送到九江渡口。”

    刘世春抢着答:“坐轿子不行,我还是学生年纪轻轻的,又不是功成名就人家会笑话的。”

    接着又说:“我坐轿子表哥走路也不合适。”

    店家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心里咕嘟:真是可怜的孩子。

    他们回到客栈到澡堂洗了个澡,浑身舒服了许多。刘世春感觉脚底火辣辣的剧痛,问掌柜的有没有药可以止痛。掌柜的到里间拿出一瓶药膏,用棉签沾上少许涂在血泡处。刘世春感觉凉凉的舒服多了,要掌柜的把药卖给他。

    “对不起!这种药难买,我只有这一瓶,留着以后应急。”

    掌柜的告诉他走长途要裹脚,这样才能保护双脚,走路也有力气。他说完去里间找来一件破长衫,用剪刀裁成一条条绷带,告诉他们明天走路把腿脚绑紧再穿鞋,并在自己的脚上做了个示范。

    第二天,他们照样子把双脚绑紧走了几步,感觉脚步沉稳踏实了许多。他们庆幸一路上遇到许多好人。

    铁,经过反复锤炼能成为坚韧的钢;人,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会变得异常坚强。人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成为真正坚强的人。

    他们一路走来感觉越来越轻松了,走路也越来越快。

    进入九江地界,江边渡口离他们不远了。上了船就不再累了,可以好好地睡个觉恢复身体元气。

    “看到了,看到了,看到长江了。”陈凯明高兴得跳起来。刘世春笑了笑没有兴奋劲,到京城路途遥远还需继续努力,很难料到是顺利还是遇险。

    前面人头晃动摩肩接踵,这里是九江最大的码头,是江西的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

    他们好不容易挤到江边,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

    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他们到渡口买好船票,登船时间是晚上。船票注明晚上登船但没有具体时间,要商家调度安排。

    “表弟,我们去吃晚饭吧!吃饱了回到江边候船,找个地小憩一番。”

    “好的,您安排吧!”

    他们往前走着走着,看见一间“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古云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难免会有发生事故死人。

    “呸!呸!”陈凯明吐了吐口水,加快了脚步往前走起。刘世春笑了笑心想:这有什么好晦气的,表哥也太迷信了。

    刚好是饭点时间,这里生意兴隆已经很难找到空座位了。

    “老板,给我们打两个饭,随便舀点菜就行。”

    “没坐位,要么你们等等?”

    我们不要座位,站着吃也行。”刘世春想起父亲的话:“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也顾不了许多能填饱肚子就行。

    “那就委屈你们了。”走堂的盛了两碗饭,掌勺的舀了点菜递了过来。他们自己找了双筷子,蹲在墙角下吃了起来。

    长江载客的不一定是客轮,有些商船也会捎几个客人赚点外快。这种船的票价要便宜一些,条件比不上客轮。

    晚上大约10点,按票号排队该轮到他们了。陈凯明叫醒表弟,收拾行装做好上船的准备。

    上船了,那是一艘商船。陈凯明叫苦连天恨死自己了,初次出远门没有经验,买票时没有问清楚是什么样的船票。那个船夫倒是热情,笑眯眯的帮忙拿行李找铺位。

    “表弟,对不起!你又要受委屈了。”

    “表哥,甭这般说话,您一路照顾我也够累的。”

    他们倒下便睡,折腾了这么久也该好好地睡上一觉。

    “你们快起来吃早餐了。”船夫把客人一个个叫醒。

    大家起来,发现船静止不动好生奇怪,走出去一看原来船已靠岸。

    船夫看出他们的疑惑,说:“刚才下了一场暴雨,为了安全起见靠岸休息一会儿,”

    噢!原来下了一场大暴雨,他们睡的死死的一点也不知晓。

    早餐是包子和白米粥。停船靠岸的上边有个小集市,早餐是从那里买回来的。船夫告诉他们平时的早餐一般是在船上煮面条、粉条,今天有机会能买到热腾腾的包子和粥是你们的口福。

    船夫和蔼可亲说话细声细语。

    雨还在下,只是比以前小些。

    船夫说:“看来,这鬼雨不知道要折腾到啥时候,我们还是起锚启程吧。”

    这些客人多半是从外地赶路过来的,上了船没有多少奢望,只求平平安安地到达目的地。大家走进船舱继续呼呼大睡,睡不着的聚在一起闲聊。

    刘世春不敢贪睡,要趁机看看书复习功课。

    江越来越宽,船似一叶扁舟在江中顺流而下。

    雨,越来越大。

    “不好了,要发洪水了。”船夫发出危险信号,要大家注意安全。

    长江中下游流域发洪水,是上游流域特大洪水造成的。如果几条支流同时发洪水,这洪水就会来得突然气势凶猛,中下游流域就会水位升高造成洪涝灾害。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事先预兆,有经验的船夫靠观察长江水位高度和江水颜色浑浊情况来判断。但发现了征兆也为时已晚,很难应对快速奔袭而下的洪水猛兽。

    大船都难于应对,更何况这样的小船?船夫有些不知所措,慌乱中拼命往岸边行驶。

    洪水猛涨,一个个巨浪袭来,船已不听使唤左右颠簸,一场灾难在所难免。船上的人们慌了、乱了,有的紧紧抱住桅杆不放,有的在寻找救生圈,有的坐在船板上大哭大叫,有的在收拾东西好像要与自己的行李共存亡。

    陈凯明不慌不忙的打开表弟的书箱,把里面的书籍和文房四宝等物品倒在地上,吩咐刘世春脱去身上的长衫,找了根绳子把木箱结结实实的绑在身上,披上长衫往左右两边的衣角一拉打个结。这只书箱是父亲用樟木板请木匠师傅定做的,扁扁的、长长的与胸背一般大小。绳子穿过书箱的提手和底部的铁圈绑在身上稳稳当当。

    陈凯明知道自己死了也不足轻重,表弟是国家栋梁刘家的希望。刘世春感激涕零,知道表哥为了救他已经视死如归。

    那些大船跑得快,有的已经靠岸逃命,可怜这些小船还在江中垂死挣扎。船一旦横向行驶受风浪冲击的面积越大,翻船的几率也会更高。

    一个巨浪迎面袭来。船,腾空跃起。

    “糟了!糟了!有人落水了。”巨浪声夹杂着失魂落魄的喊叫声,船上一片狼藉、凌乱不堪。

    落在江中的人在挣扎、在奄奄一息中祷告上帝显灵、观世音菩萨下凡救难。

    这,才是灾难的开始。

    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听一声巨响,肆虐的洪水露出狰狞的面目把船抛向天空跌下江中不见了踪影。

    不知刘世春是死是活?

    请看第16章:死而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