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娱之璀璨繁星
繁体版

第9章 成长

    一辆车子缓缓驶出庄园……

    生活在资本主义的国家,财富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林道俊也算是见识了一回,什么叫财阀的生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算上。

    比如林道俊和林艺恩姐弟俩待会儿要去参加的钢琴课,林道俊会换上一身华而不实的礼服,身为女孩儿的林艺恩穿着的礼服更是繁琐的无以复加。

    突出一个‘需要打理’,这都是用来彰显有钱人特权的,这样的衣服仿佛在宣告我不用干活,有人替我穿衣服……

    小时候礼仪学习期间,林道俊早晨起床,从早餐到外出散步,再到跟随礼仪老师观看马术表演和棒球赛,参加各种活动,到最后回家,不同场合要更换各类服装。

    甚至夸张点,晚餐前后都要换不同的衣服,如果是女孩,生活中一半以上的时间要花费在换衣服上。

    这是在体验最古老,最标准那一套所谓的贵族礼仪,现在没有那么多讲究,但是你必须要知道怎么做,并且学会如何去做。留存到今天的那些礼仪细节同样令林道俊头疼。

    餐桌礼仪繁琐到无以复加,林道俊第一次知道椅子的后背纯粹是用来装饰的,作用是让佣人帮你把椅子拉开,而不是靠着休息。林道俊多想手头有部智能手机,查一查椅子的起源和椅背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需要知道什么时候上什么菜品配什么酒,各类刀叉和汤匙的使用更不能出错。

    还要学习不同典礼或者祭祀活动的流程,礼节,禁忌等。

    当然,只是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才会有那样严格的要求。平时也基本不会用到,只需要保持相对简单的礼节即可,比如坐姿要端正,不能靠着椅背,不能挎着肩;手要放在膝盖上,不能放在桌子上;长辈面前身体要端正,不能太松弛;让自己看起来优雅从容,不能奔跑;情绪的表达切记不能太过激烈,想要表达喜悦握手即可,不要拥抱等……

    这次参加的钢琴课恰好就是那一套所谓的礼仪用武之地。

    林道俊穿着礼服,欲哭无泪,简单听堂钢琴课怎么搞得这么复杂呢?

    在富人的圈子里很容易滋生一些附属品。

    比如,投资一只足球队或者棒球队就是某种身份的证明和象征,代表着你拥有进入某个圈子的资格。或者说只有进入某个圈子的人才会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去养一只足球队或者棒球队。

    再比如向某个门槛很高的基金捐款注资,这是一种对自己财富的证明方式,你会和其他股东进入同一个圈子,你们会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有更多合作的方法,偶然得到的一个消息,可能就是商机。

    参加某些聚会,论坛,组织(比如大学学校校友会等),融入某个圈子,也能够在某些时刻得到来自这个集体的帮助。

    又或者如同林道俊和林艺恩现在上钢琴课一般,交点儿钱上几节世界著名钢琴家,小提琴家或者什么家的课。熏陶一下孩子的艺术气息,大人们聊一聊,网络一些人脉,交换一些信息。

    在这种充满交际氛围的场合,礼仪得做到极致才行,从妆发造型到华贵的礼服,再到个人内在的仪态,表情的管理。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

    林道俊还是很喜欢钢琴的,只是曾经选择辅修吉他来帮助自己更好的练习声乐。面临学业,林道俊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学习另一门乐器。

    突然想起猴子,以前没觉得侯旭很差,如今见识过世界大师级别的表演,还有机会请教学习,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是,七年了,他们还好吗……

    收拾心情,林道俊重新投入这位钢琴大师的演奏,他来这儿纯粹就是听课的。嗯,摒除掉那些欣赏着钢琴曲相互交际的大人们,学生听课还是很认真的。

    然而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林艺恩,这姑娘左右张望,明显在计划着怎么溜走,林道俊凑到林艺恩耳边低声道:“努那,我提醒你,你可不要做出什么失礼的举动,伯母还在偏厅看着呢,小心让你尝尝李管家手中那把卡尺的威力。”

    李管家手中那把卡尺是用来测量距离的,尤其在餐厅,桌子与椅子之间的距离,各种汤匙,刀叉,杯子,盘子的摆放间隔都得过卡尺这关。

    当然李管家还会用那把卡尺管教失礼的佣人。林道俊的伯母金秀贞曾经气急,用尺子收拾过林艺恩,此时听到林道俊的言语,考虑母亲是否会因为自己离场而揍自己,答案好像很明显。

    转头瞪了林道俊一眼:“看来你还是不服气呢,敢挑衅我,回去继续捉迷藏。”

    林道俊面无表情看着林艺恩。半晌,惹不起就躲着点吧。继续听课,不和这姑娘一般见识。

    欧美的风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直接,林道俊和林艺恩两个人的小动作落在了刚刚结束钢琴曲演示的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先生眼中(KrystianZimerman)。

    齐默尔曼先生有些不高兴,他主张每一次表演都力求完美。喜欢在录音室练琴,用录像带记录自己的声与影,对照录像带不断地改进。他不仅追求对琴声的完美表达,还要使自己的舞台效果达到最佳。

    这位音乐大师酷爱肖邦,贝多芬,这两年正在整理灌录肖邦的作品。最近,他的作品《前奏曲全集》获得了1994年度《留声机》优秀唱片大奖,DC公司继续向《爱迪生大奖》投稿。

    这打断了他的工作,不过契约精神告诉他需要履行和公司的合约。开办音乐会,去柯蒂斯音乐学院等古典音乐气氛浓厚的院校开办讲座,参加一些私人聚会,或者受邀为一些人的孩子做音乐启蒙,教学。

    像今天这样的场合,齐默尔曼参加过不少,这是一个交际场,大家各取所需。

    那些偏厅的孩子家长忙着充实自己的社交圈。孩子们欣赏了一场某位世界大师的演奏,或许他们也不清楚什么叫世界大师。而自己提高了声望,和一些人交换了名片,以后开音乐会,或许会有更多的人到场,并且拿到了一笔可观的出场费,梦想是需要基础的。

    齐默尔曼并不讨厌出席这样的场合,这就是这些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只是最近一系列的活动打断了自己整理肖邦作品的节奏,心中有些烦躁。这个时候有人在自己授课时交头接耳,也是不太高兴。

    看着身旁这两个亚裔孩童,齐默尔曼开口道:“我刚才演奏的巴赫十二平均律在伊斯曼音乐学院推荐的钢琴练习曲目中,也算是有难度的。对于有一定水平的练习者继续巩固自己的钢琴基础,加深对乐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不要当做几首简单枯燥的钢琴曲,这绝对是值得你们保持长期练习的经典曲目。当然,前提是你们想要弹好钢琴。”

    刚才溜号的某位姑娘感到不好意思,准备跑路的计划没实现,反而被授课老师抓个正着,实在太失礼了。

    要知道这种充满艺术气息的社交场合,玩儿的就是一个礼仪,言谈举止,表情妆容各方面都是别人关注的焦点。这下要被母亲发现了,可能真要被李管家的卡尺教育。

    眼珠流转间,看到身旁的弟弟,偷偷碰了下林道俊的胳膊,弟弟诡计多端,赶紧想办法呀。

    林道俊无奈,这不是飞来横祸吗,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这两年跟着父母和其他长辈听了不少音乐会,也有老师启蒙教导过自己钢琴,小提琴等一些乐器。

    慢慢的,林道俊喜欢上了钢琴,他可不是心念不定的小孩子,汲取知识的效率和同龄人相比简直和开挂一般。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林道俊的钢琴水准进步飞快。也能从音乐会上那些钢琴家的演奏中听出更多的东西。

    以前觉得侯旭钢琴弹得还行,能在酒吧跟着乐队演奏,现在想想,钢琴被侯旭演奏应该很委屈吧?

    钢琴那种宽广的音域、优美的音色,能对音律做出完美的表达。配合灵敏自如的演奏,最后达成的表现力之丰富。在这些名家手中,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被冠以“乐器之王”的美誉当之无愧。

    这种在世界大师级别的钢琴家旁边近距离观摩学习的机会,难得而珍贵,这些音乐家也不会天天出来开班授课,想授课人家会去音乐学校,身边或许还有自己的学生需要教导呢。因此,林道俊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出现这么个意外,无良努那还要林道俊上去顶缸,这叫怎么回事呢。

    想想后面的授课环节应该是让听课的学生单独演奏自己的曲目,齐默尔曼先生给予指导。

    林道俊看了一眼急切的努那,先转移老师注意力再谈其他:“齐默尔曼先生,刚才我和姐姐在议论,您的表现令人叹服,技艺之高超,能清晰的听清楚每一个按键的声音,像是溪流在撞击岩壁。可是整首曲子给我们的感觉又非常和谐,有很高的自然度,非常美妙,不可思议。”

    林艺恩听到弟弟的发言,连忙补充道:“是的,齐默尔曼先生,我的弟弟十分喜欢钢琴,最近也会练习肖邦十二平均律,感觉水平还不错。刚才听您的表演,弟弟知道差的远,还想和您请教呢。”

    林道俊头疼,这位努那,你想急着表达什么,把弟弟卖了不说,至少要做到把曲子名称讲正确的程度才行吧。

    齐默尔曼倒是没发脾气,在欧美这些地方,大家有条件会练习一些乐器培养自己的气质,不会乐器也喜欢听一些音乐会,但是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热爱钢琴。他反而对这个看起来六七岁的小孩儿能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比较感兴趣。

    齐默尔曼先生眉头轻舒:“Mia,我们弹奏的是巴赫,不是肖邦,请把授课曲目再记清楚一些,这样比较好。Victor,刚好你最近的练习曲也是巴赫十二平均律,那就把你平时练习的部分给大家展示一下。”

    旁边传来一阵掌声,显然是林艺恩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看看其他学生古怪的目光,林道俊无奈,这个时候你不应该低调吗,怎么还敢挑头鼓掌的?让弟弟吸引老师注意力,演奏结束静静聆听老师的教诲,这事儿不就结束了?

    偏厅的家长们都一阵张望,怎么上节课还鼓起掌来了?没发现什么特别,只有一个不大的孩子走向大厅中央的钢琴,似乎是要让齐默尔曼先生指导。

    金秀贞认出那是自己侄子,观察一会儿发现没什么事儿,便坐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