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记那片荒野
繁体版

第五十三章消失的竹林

    李德明每次回到李家寨,都会给自己定下满满的任务,所以,时间对他来说,是怎么也不够用的了。

    父亲忙的看不见人,李晓絮几乎找不着和爸爸单独说上几句话的机会。

    看来,这一趟回家来,时间依然安排得很紧。和往常一样,爸爸呆不了多久,就又要离开的。

    李家寨今天格外热闹,三位妹妹和兄弟远道而来,几姊妹在一起,有说有笑,亲密无间,气氛和谐,友好,互相直呼对方的小名。

    “柱子,菊儿,梅儿,兰儿我带你们去看竹海。”竹娃盛情发出邀请。

    她要带大家一起去观赏的那片“海”,实则是长在深山里面的那一大片翠竹林。

    “竹娃”,是乳名也好,是小名也好,李晓絮都十分喜欢她的这个名字。要说这世间有人会对竹情有独钟,爱的没商量,那一定非李晓絮莫属。

    出生的时候,巧逢竹花盛开,爷爷说:“取名不为别的,图个后人吉祥!”于是,父亲给女儿取了个听起来像男孩的名字,这也正合爷爷的意思,爷爷更希望孙女是男孩。

    就这样,李家寨有一个“呱呱”坠地的女婴叫“竹娃”,而且从此,把这个女娃当男娃养着。

    说来也奇怪,竹娃爱上了开花的那片竹林,以后的每一天,竹林里都会留下她深深浅浅的小脚印。

    可是,谁知道,竹子开花竟只是它“昙花”一现的美丽,之后,开过花的竹林仿佛步入了老年期,日渐衰败,残破不堪,直至全部消失。

    未曾绝世芳华,又要归尘西去。

    李晓絮说,她在那片已经消失了的竹林的地方哭过不止一次。

    多情的姑娘,一定不吝惜她温柔的眼泪。

    当枯黄的瘦竹在风中摇曳,像驼了背的骷髅,随时可能粉身碎骨;当散落一地的残叶被风卷起,发出嘶嘶的哀鸣声,有谁想起它也曾挺拔,也曾根深蒂固时,有谁还能忍住,不为之惋惜而伤感?

    深深扎根在地里的竹,也会这样慢慢的死去,它的生命和人一样,有生老和病死,也逃不过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善良的竹娃好像从中悟出来一点道理,忧伤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好在,除了死去的那处竹林,在其它的地方,还能发现竹的影子。

    那些零星的竹终于也连成了片,又能看见一道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竹林郁郁葱葱,山风拂过,竹浪翻腾,美丽又壮观。

    只要有客人来李家寨,竹娃都想亲自带他们去看竹林里的美景。

    这一次,这几位重要的小客人的到来,当然也是她向他们介绍李家寨的机会。

    “什么?要去看竹林?不去爬李家寨山了吗?”柱子以为自己是听错了话。

    出门的时候,他是奔着要来爬一次李家寨山的,也好亲自感受一下,李家寨山到底与别的山有什么不一样?

    现在,柱子有些失望,愣着那里不动。

    “呵呵,我们站着的地方就是李家寨山,恭喜!你们个个都已经爬上山来了!”

    李晓絮听到柱子奇怪地问话,觉得这个弟弟有点呆头呆脑,不觉想笑。

    “啊?这就是李家寨山,好没意思,还没有爬山,就说已经爬上山来了,早知如此,真的就不用跟着凑这个热闹了。”

    “哥,说好一起来的,难道你后悔了吗?”巧儿在一旁低声问哥哥。

    “有点,不过后悔了也没用,我现在知道,被你们三个小丫头骗了,李家寨山根本就没什么不同,不值得专门来爬山。”柱子黑着脸,有些不高兴。

    “她们没有骗你,李家寨山与周围的山相比,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它并不出名,也称不上奇,但是它高大,雄壮,艰险,来过李家寨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爬上了一座真正意义的山,而不是像你说的这样,没有什么意思。”

    李晓絮哪能容忍有人说李家寨的不好,她一本正经,在话里,无不以生长在李家寨而自豪。

    晓芸听的认真:“竹姐姐,李家寨山是雄壮,高大,可是,好像挺容易爬,说真的,没有你说的那种艰险感觉。”

    “呵呵,傻丫头,今天咱们先去欣赏清一色的竹林,再说,时间也不早了,明天,我让你们继续往上爬,直到爬上李家寨山顶,到时候,只怕你们吓得半路就想玩失踪了。”

    李晓絮边说话,边向她心爱的竹林望去。

    “好吧,我们听竹姐姐的,一起去看翠竹林。”巧儿第一个跟在大姐姐身后。

    晓芸和晓霞,还有柱子,紧随其后。

    爬上过几道坡砍,又向前走了一阵,终于看到远处有竹林,远远望去,翠竹林是美丽的,郁郁葱葱,重重叠叠。顺着狭窄的山路,往前走一段路,便是一片迷人的小竹林映入眼帘,再往里,就是一片接一片的大竹林,一根根粗细不同的竹子,密密麻麻,一节节地向上,挺拔,生机盎然。

    置身竹林,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森林城堡,每一根竹都像是一条长长的绿色隧道,直通苍窘。

    大自然鬼斧神工,竹笋年复一年地破土而出,才有了现在的成片翠竹林,才有了绿色宝藏“竹海林浪”。

    “这儿真的好漂亮!现在总算知道,为什么竹姐姐要带我们先来看竹,因为,竹林是块乐园,就连这儿的风也比外面清凉,叫人留恋的舍不得离开了。”

    说话间,晓芸把头高高抬起,仰望上空,仔细数着身边这根竹向上的竹节。

    站在竹子底下,除了仰望还是仰望,仰望笔直参天的修竹,瞬间觉得,人,渺小的可怜。

    竹林里响起来“莎莎”声,好像在欢迎喜欢它的朋友,在演奏一曲欢快的歌。

    巧儿在数数,一根,两根…十根…,数着数着就忘了,太多的竹,怎么也计数算不清;晓霞围着几根竹子在快乐地转圈;柱子举起手,跳起来,想拉下一根荡秋千,他想的倒是挺美,却不可能如愿。晓絮见他们玩的尽兴,她的笑脸也更灿烂了。

    从翠竹林回来,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

    还是看不见父亲忙碌的身影,看来,天黑之前,赶回家是不可能的了。

    “在月亮和星星底下出门,又要在月亮和星星底下赶回家。”

    柱子想回家了,担心家里的母亲会惦记他们。

    父亲说他每次都是这样,把时间挤的紧,就不会担心时间不够用了。

    柱子和三位妹妹都在等着父亲回来,等着一起回家。

    夜幕降临的时候,德润姑姑带来了大人话:“晚上在山上过夜,明天回家。”

    柱子一脸不情愿,有些后悔跟着一起出门,他看了看天,又看了看自己的一双手,然后赶紧把手插进衣服袋里。他还在忌惮吃午饭时候的事。

    如果说,父亲是严肃的,那么,住在李家寨的这位爷爷是十分威严,难以亲近的。

    柱子不愿喊他爷爷,没有血缘关系,可能,他觉得喊不出口,就是喊了,也没什么好处。

    “竹娃,叫柱子带着他的妹妹一起去把手洗干净准备吃饭。”

    李文早在午饭前吩咐过孙女一次,虽然,他说话的声音不大,却被柱子听的一清二楚。

    他是有意的,嫌有人不爱干净。

    柱子想起了发生在午饭前的一幕,那句话,是在提醒在场的所有人都要讲清洁卫生,今天真的是丢人现眼。

    刚吃过东西,两只手肯定脏兮兮的。其实,脏就脏点呗,因为都吃的是些干活,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到脏在什么地方。

    “莫非自己藏在衣袖底下的几块脏处被发现了?妹妹她们手上也有,难道也被发现了?还偏偏被外人发现的,真是丢死人。”

    外人就是不一样,专门爱摆规矩挑毛病。柱子平时没有注意那事,大人忙,没有人管清洁卫生。

    在吃饭前,洗不洗手有什么关系?可是,偏偏就有个糟老头,说什么吃饭前要洗手,难道,这也是他定的规矩,他的规矩多到无处不在?

    柱子早就听母亲说过,李家的爷爷规矩多,到了李家寨,做事要谨慎,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挨他的批评。

    母亲说话的时候,似乎在回避一些事,她好像不愿多提起李家寨。原来,真的被母亲言中了。

    竹娃打开一盒香皂,放在一张小木凳子上,又端出一盆清水,放在凳子旁边的地上。她这样做,是担心个子小的妹妹站着也够不着洗脸架上的瓷盆,所以尽量把东西都放的低低的。

    一股香气飘来,柱子从来没有用过这东西,香皂装在盒子里,还没有打开就已香喷喷的。他只在电影里看见过,是洗脸和洗手用的。

    柱子小心翼翼,拿起香皂,放在鼻子前,闻了又闻。

    巧儿扯了一下柱子的手:“哥,别闻了,是洗脸用的。”

    “我知道是洗脸用的,它实在太香了。”柱子依然不肯放下手里的东西。

    “哥,快拿来,这次有了它,我真的要好好地把手洗干净了。”

    晓霞崔着要哥哥手里的香皂。

    “就是不给,你想要,我偏不给,除非你跳起高高来,自己从我手里面拿去。”

    柱子忘记了这是在哪里。他像平时一样,喜笑着,好不容易逮着了一个机会,眼前,有了一个逗晓兰妹妹玩耍的好玩意。

    “哥,我到爷爷那里告你的状,看你给不给?”

    晓兰把平时“到爸爸那里告状,改成了到爷爷那里告状”。

    柱子突然像被东西刺痛了,把手里的香皂一下子扔在水盆里,水花四溅。

    晓霞被柱子突如其来的举动气哭了,用手捂着眼睛,“呜呜”地哭起来,一边喊着:“竹姐,你看,哥哥怎么这样凶?”

    柱子见晓兰委屈的看着竹姐,想大姐姐帮忙,替她教训他一顿,才知道自己闯了祸,慌忙从水盆里把那块香皂捡起来,重新放在凳子上。

    香皂盒已经湿透了,成了软软的纸盒,随时可能烂掉。

    香皂刺鼻的香味让晓芸有些不适应,站在一边没有动,但是盆里溅起来的水花,还是让她提前洗了一把脸:

    “哥,好端端的香皂盒就这样被你报废了。”

    李晓絮把柱子刚才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真想过去扇他一巴掌,哪有这样当哥哥的?

    不行,柱子算是李家寨的客人,“李家对待客人要做到客客气气,有礼貌”,这是李家寨人的家训。

    “竹子兄弟,你是哥哥,该看护好几个妹妹,帮着她们做好清洁卫生。”李晓絮低声细语,她脸色明显有些不好看。

    柱子好像知道错了,蹲下身,帮晓兰妹妹挽起衣袖,拿过香皂在自己和妹妹和手上都抹了几下:

    “看看,像我这样做,搓手洗手。”

    晓兰止住了哭声,很快,小脸蛋上又露出了笑容。

    “柱子兄弟,不管是洗脸还是洗手,用香皂在皮肤上只能轻轻地抹上一遍,不能抹了又抹,如果反反复复的抹来抹去并不好,就会刺激皮肤,更是一种浪费,我小时候,也经常犯和你一样的错误。”

    李晓絮没有责怪柱子的意思,她只是想提醒一下柱子,因为,像他刚才的动作,无论是谁,要是被爷爷撞见,一定会被狠狠地批评一次。

    李家寨是继父的娘家,对于柱子,完全是陌生的。在这里,事物是安静的,总让人有一种冷冷清清的感觉。除了竹姐,柱子感觉不到有其他可以亲近的人,他心里只盼今天快点过去,明天好早些回家。

    三位妹妹与柱子的想法不一致,就跟来到一个新鲜的地方,没有玩够一样,她们谁也不愿意回家。

    星空下面,李家寨比白天更加迷人,夜色温柔地抚摸着山林的脸,祥和,静谧。

    出于好奇,晓芸突然想起那片消失了的竹林,它在什么地方?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在如此美妙的夜晚,是否还能扑捉到它美丽的印迹?哪怕只有剩下的,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也好。

    “竹姐,带我们去看看以前的那片竹林好不好?”

    晓芸近乎乞求的声音,瞬间打破了夜的宁静。

    “不好,不去看了,什么都没有了。”

    晓芸指的是那片已经消失了的竹林,尽管她没有说明,李晓絮还是立刻就反应过来。她回答的很干脆,然后,面无表情地看了妹妹一眼,接着,把头扭到旁边,没有再说话。

    沉默,几个人都没说话,也没有人敢问:为什么?

    空气像要马上凝固,也许,没有人知道答案。晓芸为什么会被拒绝?而且,被竹姐拒绝的,只不过是妹妹一个小小的请求。

    与其说,沉默,是人遇上了难言之隐;不如说,沉默,总是带着伤的味道。

    那片消失了的竹林,李晓絮有着别人于常人的情感,是她的伤。她忘不了那片竹林,别人难以理解的,却是自己永远难以释怀的。

    原来竹林里竹子消失了,在从前长着竹子的地方,处处是荒草和刺藤。

    有一天,不忍心再看见上面荆棘丛生,李晓絮求爷爷,叫人把地翻了几遍,种上了庄稼,不至于荒芜,终于又看见了喜人的绿色。

    再也找不着和那片竹林一模一样的影子,死去的竹林就这样渐渐被人淡忘了。

    无法留住的美好,是那些明明已经感觉不到了,却仍然希望一如从前,那样纯正、香浓,残存在记忆里如初的美丽。

    在有一天,连同留恋它的人也会被遗忘,终究成了心底里星星点点,零零散散的记忆。

    那片消失了的竹林是回忆,也是忧伤,李晓絮偶尔会在人前提起它。就像今天,她说她在那片消失了的竹林前,哭过不止一次。其实,那是她心底里的秘密,是不会随便就对人题起的,今天是个例外。

    竹姐和几位妹妹见面,甚是喜悦,却还是无法控制住她心底里的真实情感。又担心自己在妹妹面前落泪,所以才会拒绝晓芸的请求。

    大家静静地坐着,谁也不愿先开口说话,害怕莽撞说错,一不留神就破坏了好氛围。

    巧儿机灵地发现,原来的那片竹林有故事,竹姐并不愿意被别人知道的太多,晓芸不小心提到要去看那片消失了的竹林,使大家都显得尴尬。

    “还是不去看吧,竹姐带我们已经观赏过绿竹林了,到了明天,我们一起打起精神,继续往上,去爬李家寨山。”

    “这样也好,今天早早休息,我明天带你们去爬一次真正的李家寨山。巧儿,我还是喊你巧儿,你比我聪明,刚才,我一时想不起来该说什么好。像你这样灵巧的姑娘,就是惹人爱,也难怪,爸爸每一次回李家寨,几乎都会称赞你,夸你既聪明又懂事,耳听不如眼见,现在,我真的想要妒忌你了。”

    李晓絮性子直,在姊姊堆里,她更是愿意实话实说。

    在竹姐认真的眼神里,巧儿被赞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竹姐,我哪有多少聪明?平日也是爸爸夸奖的好,其实,你可以喊我菊儿,说起来,我是真的喜欢菊花,等我回家后,把自己改的新名儿告诉妈,好让妈也替柔弱的女儿终于能自己做一次主而高兴。”

    眼前这位妹妹真让李晓絮刮目相看,今后,她一定会变得更加懂事,心里不觉一阵欣慰:

    “嗯,巧儿说的好!虽然是我们自己做主的事,只有得到大人的祝福才是件高兴的事。”

    已经很晚了,李德明仍在李家寨山上用锄头除草,他脱下被汗水湿透了的衣裳,搭在一块大石头上,借着朦胧的白月光,他能分辨出哪是下山的路,可是,他不想下山,活还没有干完,今晚上还是就地露宿,像以前那样,省得在上山和下山的路上耽误时间。

    一想着终于有一个机会,让几个孩子聚在一起,闹闹热热的,言谈之间也能促进彼此间的关系,像这样,架起桥梁让一个大家充满着爱,李德明就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