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东亚联合帝国
繁体版

第三章,两头下注

    “既然你心意已决,那我过些日子就给叶赫部落下聘书了。”

    “多谢父亲。”

    “不过这下聘书还需要些时日,也不知道叶赫部会不会同意,这些日子你还是要好好读书。”

    为了宽慰老父亲,李思齐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会好好学习的。

    看着还在翻小册子的父亲,李思齐好像想起了什么。

    “父亲,你是不是把思贤也拿去换钱?”

    “这,为父总不能偏心不是,你都去了,你弟弟自然也要去联姻。”

    “您打算给思贤联系哪个部落呀?”

    “当然是建州啊,所谓两头下注,我看这叶赫和建州总有一个能同统一女真,到时候有姻亲关系,咱们家总是能做好生意的。”

    一谈起生意,李如柳就神飞色舞,眉毛都快跳起极乐净土,唾沫星子飞溅让人十分痛苦。

    知道自己弟弟去和建州联姻,李思齐没有丝毫的担忧,万一打不过了,有了弟弟这层关系,自己也能混个体面的结局。

    想起那些可怜的建州驸马,李思齐抑制住疯狂上扬的嘴角,附和道:“父亲说的是,两头下注,稳赚不赔。”

    商议完婚姻大事,李如柳顺便考察了儿子最近学的知识。李思齐不着痕迹的将话题引到了兵法上面,趁机提出想参军的打算

    “父亲,我想从军。”

    这话要说放在山海关内,李思齐的屁股就该被打肿了,俗话说的好,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在内地当兵是被看不起的。就算是高级武将,看到低自己好几级的文官也得客客气气的。

    但是在辽东这里,李如柳不仅不打儿子屁股,还开始认真考虑怎么让孩子进入辽东军系统。

    辽东处于大明、蒙古、女真、朝鲜的交汇处,各种矛盾都很激烈,什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粮食危机都是一套套的。

    就是在边墙之内,农民起义也时常爆发。

    激烈的内卷,使得辽东地区的民众崇尚武力,对于中原地区的儒家思不太关心,也因此成为了官员们公认的难以教化之地。

    明末的辽东,绝对是东亚地区内卷最严重的地区,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下,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是不可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

    就算最后实在打不过了,不得不投降了,有军队护身也能获得不错的待遇。

    “参军不是不行,你大爷也能给你搞个百户当当,但是咱们家里没有家丁,不好压制那些兵油子啊。我想办法借调十几个家丁给你吧。”

    李如柳倒是不反对儿子参军,但是却担心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镇不住那些兵油子,想从李家的亲戚那边借调一些家丁来帮忙撑场面。

    在明朝中后期,家丁不再代表普通的仆人,而是变成武将亲兵的称呼。这些人都是武将的近卫部队,完全属于将领的私兵,并不从属于朝廷军队的名单序列。

    将领调任升降,家丁却会始终一直跟着将领。哪怕将领谋反背叛朝廷,他手下的家丁也会义无反顾的追随。

    辽东最厉害的家丁部队就是李成梁手下的三千辽东铁骑,大部分都是手下将领和女真部落贝勒的子侄辈亲戚,个个弓马娴熟,装备精良。后世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也在这支队伍里面干过一段时间。

    不过这支精锐的家丁部队在碧蹄馆被日军埋伏损失惨重,李成梁也因此丧失了对女真各部的掌控。

    李思齐就是想像李成梁一样组建一支自己的家丁队伍。至于家丁的来源,李思齐也早就想好,就从辽东挑选射术高超的猎户,分给他们田地和房子,再一起分配战利品。

    而这些人就相当于自己团队的股东,肯定会干劲十足、无比忠诚。

    “父亲,我们可以组建一支家丁卫队,希望父亲您能将咱们城外的土地分封愿意投奔咱们家的人。”

    “分土地?”

    一听要分土地,李如柳就感觉肉疼。

    “你打算怎么分?”

    “每人三十亩地,每年还发一些银子。”

    “我滴个乖乖,给这么多?放十五年前,我都要来当你家丁了。”

    李如柳咂了咂嘴,但一想到儿子即将要为了这个家庭出卖自己的肉体,心一软,还是答应了儿子的要求。

    “行吧,我先给你三千亩地和五千两银子,你要是能做好了我再投资。”

    听到这个结果,李思齐的小心脏砰砰直跳,他没想到居然这么简单就能拿到一笔投资。

    “好的,父亲您就看好吧。”

    “这些日子你先练练家丁,等你练好了我就想办法给你谋个百户,图勒你先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先帮着思齐。”

    “好的,老爷。”

    李如柳又问了图勒城外的庄子情况,闲聊几句之后就让两人离开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