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伤星水浒传之武松世界
繁体版

第二章 久别兄弟喜相逢 初识金莲不解情

    武大郎租赁的房子是在城西紫石街,距离武松住的小院,隔了七八条街,四五里地。

    人矮力怯的武大郎,每天挑担买烧饼的地方,也就是在紫石街周边附近的路口。除非生意实在不好,他才会走的远一点。

    不过大郎饮饼的味道和份量是远近闻名的,价格也便宜。

    寻常日子里,太阳未曾落山,武大郎已经回家。

    宁可少赚点,也要保个平安,图个久远。这是身体有缺陷的武大郎的生存之道。特别是有个出奇漂亮的媳妇踏进家门,他更加恪守这个原则。

    兄弟武二郎不在身边的日子,他就是这么活过来的。

    也是因为小心谨慎,忍气吞声,武大郎才从清河县搬到了阳谷县,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重新打开局面。

    武松对亲哥哥的实际情况已经摸的一清二楚,他只要到达紫石街附近,兄弟俩必然会相遇相见。

    这一日风和日丽,武松处理完公事,怀里揣了五锭十两的银子,去找哥哥武大郎。

    一路朝西,武松路过一家杂货店,想到给哥哥顺手带点伴手礼,便信步走了进去。

    一进店门,一位容貌雄武、英气袭人的彪形大汉猛然迎面撞来。

    武松一楞,急忙止步,对方也同样止步一楞。

    再仔细一看,武松不禁莞尔一笑。

    正对着店门的是一面大铜镜,武松撞见的是镜子里的本人。

    北宋时期,铜镜已经走入百姓生活之中。

    当时铜镜按重量称卖,一两铜镜标价百文钱。

    江南湖州是铜镜制作中心,武松进门照到的铜镜便是湖州著名的石家炼铜照子。

    把镜子称为照子或鉴子,是因为当年避讳宋太祖祖父赵敬的名字,才改“镜”字为“照”或“鉴”。

    武松是第一次这么清晰地看到变身后的自己:身穿新纳的红绸袄,戴着顶白范阳毡笠儿,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真是应了水浒传中对武松的描写:一双眼光射寒星,两道剑眉浑如墨,鼻若悬胆唇似弓,天庭饱满地方圆。看那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细闻呼吸悠长,容天地无尽之能量。

    此时虽然沉默未语,静若处子,但教人感觉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英武气概,乃穿云蛟龙转乾坤,真好比是个神主降生,太岁值世!

    武松自己也被这相貌气质吓了一跳,足足一米九八以上的个头,肩宽胸厚却又匀称得当,两膀的肌肉轮廓分明,腰腹核心力量磅磗惊人。整个人看上去威武雄壮,元气充沛,但又不失机灵敏捷,生动灵活。

    更难得的是武松的一双眸子,正气盎然,睿智深遂,沉稳刚毅,杀伐绝决,射岀来的星光让人不寒而栗,不由自主地生出臣服之心。

    难怪旧书中报出武松大名之前,先赞叹一句: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

    如果罗贯中见到此时的武松,说不定要诧异打虎英雄的气质中,怎么又增加了许多说不上来的东西?这下真是不好下笔了。

    武松见了自己的真容,震惊之余,心里暗暗提醒自己:以后行走江湖,颠倒乾坤,某些场合该收着一点的,还得稍微收着一点,藏几分真相,别惊吓到别人,妨碍正事。

    武松正这么思忖着,却见店里的胖掌柜迎将上来,腆着脸说道:“打虎英雄武都头赏光,小店蓬荜生辉,荣幸之至!敢问小的有何可以效劳的?”

    看样子杂货店老板认识武松。

    武松回礼道:“对不住,走错门了。”

    说完,武松便转身疾步出了店门。他不想在这种氛围下买东西。

    大步流星走过一个街口,武松看到了一排接地气的小商铺,路边摊。

    花了几块碎银,武松双手提满了鸡鸭鱼肉,蔬菜瓜果,还有糕点和老酒。

    再过几个街口就该到哥哥家了。

    正这么想着,武松突然看见一副出奇矮的挑子,从前面的巷子里面一颠一颠就拐了出来。

    挑担人可不正是哥哥武大郎!

    望着踟躇前行,迎面而来的亲人,武松鼻子一酸,发出炸雷一般的喊声:“哥哥!俺的大郎哥哥!”

    这一声喊,不光惊到武大郎,也惊动了街坊四邻。

    好奇的人们驻足观看。

    只见一条高大雄武的汉子如心急归家的孩童,一边叫嚷,一边撒开腿在街上飞奔。

    另一边,被人称作是三寸丁谷树皮的烧饼货郎武大,也扔了挑子,喊着“二郎兄弟!”迈开两条短腿向大汉挪动。

    兄弟俩跑到跟前,武松松指放下手里的什物,一把抱起武大郎,脸对着脸,仔细端详久别重逢的哥哥。

    武大郎胳膊虽短,但也能摸到弟弟的脑袋。

    他肆无忌惮的抓武松的耳朵,揪他的鼻子,放声大笑,乐不可支,却又泪流不止,满面悲喜。

    这是世上唯一能让武大朗如此“欺负”的亲人,这也是武松唯一心甘情愿被如此“欺负”的亲人。

    从小相依为命的同袍兄弟,旁若无人,尽情渲泄,好像又回到从前,在四处漏风的破棚子里嬉闹玩耍。

    好一阵开心过后,武松放下哥哥,兄弟俩开始聊起家常。

    武大郎好奇武松,怎么知道自己从清河来了阳谷?

    武松早想好说辞,回答哥哥说道,景阳岗打死大虫之后,县太爷留他在当地做了步军都头,本来想安排好衙门里的公事,便回清河接哥哥的,结果手下人告诉他阳谷也有一位烧饼武大,再一对信息,确定无疑就是自家兄长。

    武大郎听罢之后,哈哈哈一阵大笑,一边笑一边得意地自我调侃道:“俺兄弟俩到哪儿,都不会让人错认。以后咱家里还有第三个让人过目不忘的,那是你美若天仙的嫂嫂。”

    说到潘金莲,武大郎便急着拉武松,马上跟他回家。

    武松把买来的食物放到烧饼挑子上,一肩挑担,一手牵起哥哥的手。

    在街坊邻居无数双惊讶不已、目不转睛的眼睛注视下,武家兄弟收摊回家。

    这番场景让武松想到在一千年后,泰国芭提雅街头,又高又壮的老外牵着当地娇小的南亚女子,两者身高相差一个半脑袋,就像是一头大猩猩牵着一头小猩猩。

    武松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武大郎不知道自家兄弟心里在想什么,以为是他见到自己之后喜不自禁,也跟着一起裂开嘴巴,笑将起来。

    兄弟俩的笑声相互传染,相互追逐。尤其是甚少笑容的武松,此时脸上的神情如阳光穿透云层,灿烂明亮,温暖如春。

    一路欢笑,一路轻行。不知不觉,兄弟俩到了武大郎租下的屋子门前。

    这个时辰,房门紧闭。

    武大拍门大喊:“娘子快开门!娘子快开门呀!俺兄弟回家来了!俺家二郎便是那赤手空拳打死景阳岗大虫的……”

    话未说完,房门“咣当”一声打开了。

    站在武大背后的武松骤然看到,一张白净净俏生生的俏脸蛋儿,明艳艳恍恍惚地迎面袭来。

    一双如剪秋眸盯着他,扑闪了几下,然后略低下头,无声却似发出一声重重的叹息,一声深深的呻吟。

    只听潘金莲轻启红唇,缓缓道了一声:“大郎回来了。咱这叔叔便是近日里街坊赞不绝口的打虎英雄,奴家荣幸了。”

    说着,潘金莲唱了个肥诺,侧过身子,让武大和武松进门。

    武大回头自傲地对弟弟武松说道:“这便是你哥哥我,新娶的媳妇潘金莲。方圆百里,没有第二个婆娘长得比她更俊的。”

    潘金莲啐了一声,道:“大郎说什么呢,让叔叔见笑!”

    武大也不反驳,小身板一晃一晃横着摇着进了屋。

    武松等哥哥进屋之后,站在门口对潘金莲揖手做礼道:“武松见过嫂嫂!嫂嫂先请,待俺把挑子担将进屋。”

    潘金莲连忙又还了礼,轻轻说道:“叔叔把饮饼挑子搁在门口就可以了。”

    她说话声音很轻,柔和不疾,但清脆明白,每个字咬得清清楚楚。

    听说话,就知道潘金莲是一个有主意的人。

    武松把烧饼挑子放好,回身看见潘金莲还微低着头,站在一边静静等着,没动身子。便悄悄打量起这个争议不断,名声响了一千年的女子。

    只见潘金莲个子高挑,将近一米七的身量。面容姣好,衣着朴素,前凸后翘的身材出奇地妖娆。神情似嗔含喜,欲拒还迎,未曾言语,却有万般风情。

    潘金莲看上去并不轻浮,相反安静有大气。但她身上也有股难以言喻的劲,让男人心里不知不觉地火烧火燎。

    潘金莲见武松在等她,便主动从他手里接过带来的食物,转身去厨房忙活开了。

    武大已经在里屋为弟弟砌好了茶。

    虽然是北方乡下的粗茶,但也茶烟飘绕,满屋清香。

    兄弟俩对面坐下,打开心里憋了很久的话匣。

    聊不完的话题,碳火一般的兄弟情谊,伴随着满口芬芳的热茶,让武大简陋的小屋里,欢声笑语,连绵不断,一会儿功夫,家里便充满温暖和生机,浑忘了外面还有个凶险艰难的恶世。

    那天晚上,潘金莲做了一桌菜。

    武松尝了之后,心里称赞连连:道道美食,个个不比狮子楼专业厨师差。

    但他明面上不敢夸的太好,怕潘金莲多想。

    潘金莲也不和武松客套,上完菜,解了围裙,撸下袖管,打横陪武家哥俩坐下。

    坐定之后,潘金莲举起酒杯对武松说道:“叔叔刚才连着夸奴菜做的好,咱回敬叔叔三杯酒!”

    几杯热酒下肚,一家人更是其乐融融,笑靥盈盈。

    乘着高兴,潘金莲便要求武松搬回家住。

    武大也积极响应,要武松明天就把行李都搬回家,以后哥俩和从前一样,天天厮守在一起。

    这个剧情早在武松的预料之中,他也早做好应对准备。

    只见武松揣起酒杯,独自仰头,一口喝完,然后语气有点无奈地说:“哥哥嫂嫂,和你们在一起,每天喝热的盖暖的,那是妥妥的日子,着家的感觉。俺希望从今往后,天天如此。不过现在兄弟俺刚刚当上衙门都头,这个公家的铁饭碗一定要捧牢。”

    武松说完,给哥哥嫂嫂又斟满一杯酒,各敬了一杯,继续说道:“你们不知道知县大人的差事,那是真多。公事私事,白天夜里,不但忙,而且没个准点,必须随叫随到。

    “知县大人为此在衙门隔壁专门给俺安排了住处,不许俺走远去别处住呀。”

    武松说着,从怀里摸出五锭白银,递到哥哥手里说道:“这是知县大人专门让我来答谢哥哥嫂嫂的,说这几日便有一件大事让俺去办,办成了重重有赏。

    “哥哥嫂嫂,待俺把这件大事办了,俺买个院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再不分开,可好?”

    武松一口气把想说的全部说完,然后一脸无辜,真诚热切地望着哥哥武大。

    武大心头一热,眼眶一红,陪着兄弟又喝了一杯。

    喝完酒,武大把银子塞回到武松手里说:“二郎,公家的事情必须干好,这是咱们武家兄弟俩的立足之本。哥哥嫂嫂的家随时为你敞开,希望兄弟早日回家,咱们一起过日子。”

    武松答应了一声,又把银子递回去。

    武大死活不肯,说弟弟刚刚上任,在外面花钱的地方多,留在手上备着,宽裕。

    三番五次,见哥哥不肯收银子,武松便把银子递给嫂嫂潘金莲说:“请嫂嫂收下俺的这点心意。”

    潘金莲也不客气,干脆利索的接过了武松的银子,脆生生地说道:“一家人不矫情。叔叔是干大事的人,以后照顾咱们的地方多了去。

    “奴家小女子,没本事,但凡叔叔想吃口热乎对味的,需要洗净缝补的,尽管来家,奴家一个心放在叔叔身上。”

    潘金莲说着,一双火辣辣的眼睛对着武松。

    武松沉住气,朝潘金莲恭手道:“嫂嫂,小时候哥哥把俺带大,长兄如父。如今哥哥娶了嫂嫂,俺敬嫂嫂如母!”

    潘金莲听到这话,突然“哇”地一声,眼眶里热泪涌出。

    她把手里的白银往桌上一放,转过身离了座椅,噔噔噔上楼踏进卧室,不停地哭泣开来。

    武大看着兄弟欲言又止,左右为难。

    武松摆摆手,轻声对武大说:“哥哥去安慰嫂嫂。今天时辰不早,弟弟先回去了,过几日再来看望哥哥嫂嫂。”

    武大点点头,送弟弟离开。

    出了房门,武松坚决不让哥哥送自己到街口。

    他魁梧的身体堵在门口,直到武大关上房门,插上门栓,过了一会儿,武松才折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