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伤星水浒传之武松世界
繁体版

第十一章 大宋绿林旗开胜 西夏公主沦人质

    这时杨林补充道:“万春兄弟刚刚接手做了歙州百花寨知寨,上任第一件事便是约我陪他去青州清风寨与花荣花知寨比箭。

    “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河北,必须分出个高低前后,,评出个大宋箭术第一!没想到俩位箭神还没遇上,在这先收拾了西夏人,结识了众位哥哥!”

    杨林这么这么一说,依在庞万春肩膀上的庞秋霞不乐意了,搂着庞万春胳膊撒着娇说:“大哥,比箭排在后面,先陪我去京城打赢擂台好不好呀?”

    “好!好!小妹的事情永远是第一位的!”面容狠毒的庞万春,对亲妹子说起话来,和颜悦色,宠爱有加。

    庞万春和妹妹庞秋霞自幼父母双亡,跟着爷爷学艺成长。前不久老人也病故了,庞万春比小妹年龄大了七八岁,长兄为父,担起了家长的责任,对唯一的妹妹格外溺爱。

    这么一闹,气氛更热络了。

    接下来杨林介绍的是使棍棒的好汉:铁棍太保山士奇。

    武松闻言一惊,这位可是若干年后,田虎手下的棍棒之王。

    仔细一打量,小伙子二十岁不到年纪,膀扎腰圆,虎虎生威,但豪爽粗犷的神情中透着不似这个年龄的落寞孤独,愤怒忧伤。

    武松不知道山士奇投奔田虎之前的经历,但看他现在的样子,好像身上刚刚遭遇了一场天大的灾难。

    交浅不可言深,武松很想结识这个日后能和林冲大战五十余回合的少年英雄,但结识的第一步,不是打探对方隐私,而是笼络朋友人心。

    “士奇兄弟,刚才看你使的棍术好似还差了一点意思,是不是兵器不称手?试试我这个如何?”

    武松说话的语气,真诚平易。说着,便把自己手中的八棱浑铁棍递给山士奇。

    山士奇少年心性,率直坦荡,家庭不久前又惨遭变故,本来就是想南下嵩山投奔少林寺学艺报仇的,当下也不客气,和武松换了手里的兵刃。

    神兵在手,少年人一时心情激愤难耐,跳开一步,使开八棱浑铁棍舞将起来。

    三年前,山员外为学武初成的儿子山士奇专门打造了一杆混铁棍。当时山士奇个头还没长足,武艺也只是初成,便定制了四十斤重、六尺二寸的水磨混铁棍,一时也在江湖上闯出个名号。

    现在这杆八棱浑铁棍比山士奇原来在沁州打造的铁棍长了差不多二尺八寸,口径粗了二寸,里面渗了玄铁,重量又增加了二十六斤,达到六十六斤,使开之后,虎虎生威,声势比之前更是惊人。

    一旁的大胖和尚瞧着喝一声彩:“士奇兄弟好身手!我一定带你进少林寺,学成天下第一的棍法!”

    杨林应合大胖和尚道:“能入宝光大师法眼,士奇兄弟将来的武功定会更上层楼,大放光彩!”

    武松一听宝光大师名号,心想莫不是遇到了方腊五虎上将之一、江湖人称宝光如来的邓彪邓元觉?随即向大胖和尚合什道:“宝光大师名闻遐迩,武松得缘相遇,三生有幸啊!”

    “打虎英雄武松的英名贫僧如雷灌耳,今日相见,果然英雄了得,世上无双!”

    这邓元觉比山士奇年长十来岁,人情世故稔熟,马上双手合什,向武松还礼。

    僧人装束的邓元觉,看上去身材奇伟,粗犷豪放,提着一根佛家降魔伏妖的铮光浑铁禅仗,威武勇猛,看上去丝毫不亚梁山大英雄花和尚鲁智深(旧书中宝光如来邓元觉与花和尚鲁智深,曾在杭州东门外大战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

    杨林最后介绍的是沉稳淡定,俊朗健硕的大帅哥王寅和他的二个小弟鲁明、彭安。

    王寅少年时跟随父亲在歙州大山里当石匠,但他聪颖好学,志向远大,文武双修,终究大成。在旧书里做到方腊麾下兵部尚书,善使一杆八十斤重的丈八蛇矛,绝技是三国时代张飞传下来的百鸟朝凤绝命枪法,人称赛张飞。

    不仅如此,王寅更是精研《六韬》和《吴子兵法》等文韬武略,行军布阵,武功韬略,样样精通,是不可多得的帅才。

    在宋江征讨方腊的歙州大战中,王寅先是设计坑杀了圣水将单廷圭和神火将魏定国,后来歙州城破,他单枪匹马突围出城。

    在城外,遇到青眼虎李云拦截,王寅的坐骑神驹“转山飞”纵身一跃,踏倒李云,石将军石勇冲上来营救,三二个回合,被王寅一矛戳死。

    再奔数里,梁山泊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将将王寅围住。这邹渊和邹润且不去论他,孙立和黄信可是有真才实学的狠将。王寅独战四将,并无惧怯,直到梁山大杀神林冲加入,五人将他团团围住,战至力竭,王寅才被乱刀分尸。

    武松听是王寅,却没有急着说话,只是和也在打量他的王寅用眼神交流。

    俩人观察对方好一会,武松问王寅道:“王寅兄弟,这西夏公主怎么处理为好?”

    王寅不疾不徐,不重不轻地回答说:“换。此是西夏至宝,有缘得遇,当值十万金。”

    武松微笑称赞道:“好一个换字,王寅兄弟好见识,当依计而行。”

    王寅连忙恭手回礼说:“小弟凑巧应了哥哥的想法,哥哥说怎么做,兄弟照做便是,万万不敢辜负哥哥重望!”

    那鲁明和彭安也是铮铮铁汉,跟着大哥王寅在定州起事,诛贪官,杀官兵,铁下心起义造反。俩人在王寅身后各自向武松唱了个肥诺,表示遵从。

    武松一一还礼,无一轻视。

    接下来武松又把樊瑞、薛永、项充、李衮等兄弟向众人介绍,大家相互结识,好不热闹。

    一阵喧寒之后,武松的目光越过众人,向人群外围那个手执榆木扁担,面目凶狠阴冷的勇猛汉子走去。

    那汉子迎着武松的眼神,不躲不闪,不冷不热,表面上看,似乎从容不迫,但眼睛深处隐藏着灼热的期待。

    直到武松站在他跟前,说:“俺是打虎武二郎,你是拚命石三郎,今日起,我们做异姓兄弟!”

    那汉子的眼睛方才眨了一下,双眸之中晶光电闪,嘴角不可觉察地抽了一抽,重重点了一点头。

    武松也不多话,把自己手中的十八钉狼牙棒,随即换了石秀手里的榆木扁担。

    在武松心里,石秀是个话语不多,内心里比谁都狠都明白的猛人。更厉害的是他又心灵剔透,处事慎密,特别善于观察事物的细节,一旦发现漏洞,立即抓住机会,往死里下手。

    这拚命三郎自小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也不知是从哪里学来的一身武艺。

    但他武艺是了得,性格却也十分怪异极端,一定要做个心理分析的话,是属于极度自卑又极度自负的个性特征。他本是江南金陵建康府人,怎么会到此地当起卖柴禾的樵夫?武松准备等空下来之后,和石秀好好聊聊。

    不过对石秀这样的汉子来说,拚命是常态,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有恩他必还,有仇他必报。

    和石秀相处,行动赛过语言,事实胜于雄辩。

    他认了你,命都是你的。他恨了你,你的命一定是他的。

    石秀是最好的特种兵首领,给他配二个好帮手,再加上专业系统的训练,绝对是最佳斥候加杀手。

    石秀没有问武松是如何知道他的姓名来历,只是握着武松给他的狼牙棒,睡觉之前都不曾松手。

    这时,樊瑞悄悄走过来,附近武松耳边轻声说道:“大首领,与你一路同行的那几个人都被山人施了法,安详休息。接下来怎么办?听大首领命令。”

    武松给了樊瑞一个赞许的眼神,说:“干得好!全真先生把西夏俘虏也施个法,我们众兄弟先开了聚义大会,等拿出个章法以后,再解开他们。”

    布置停当,武松领着一众兄弟在山坡僻静处开了华夏绿林大同盟成立大会。

    这番风云际会,有缘相遇的英雄好汉,来自天南地北,出生不同,遭遇不一,但都因为一个义字,走到一起。虽然其中多数人素未相识,但一场生死博杀,把并肩战斗的兄弟们拧成一股解不开的绳缆系在一条大船上。

    华夏绿林大同盟正式成立前,所有参与者都同意绿林大同盟的政治主张:以武犯禁,行侠仗义,护我大宋江山百姓平安,富康幸福,佑我汉人民族不受异族侵犯,自由平等。恢复汉唐盛世,四面八方涌聚,实现海内升平,华夏民族一家。

    众兄弟一致推举武松担任华夏绿林大同盟总首领,或称总瓢把子、大当家的。

    余下座次不论高低,俱是天下绿林大同盟首领,以后按功劳贡献再排职位和座次。

    总首领武松当场宣布:武松、杨林、樊瑞、王寅、邓元觉、石秀、薛永、庞万春、山士奇、时迁、项充、李衮、庞秋霞、鲁明、彭安等十五人为华夏绿林大同盟聚义首领,此时此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聚义结盟,永不背叛,决不反悔!

    接下来,武松先讲述了目前要做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是解决西夏公主和西夏武士带来的危机和契机。

    武松的意思是扣留西夏公主,把李贞沙等其他西夏武士放回去,带赎金来换人。

    杨林和王寅第一时间响应支持这个方案。

    庞万春却提出如果放人之后,西夏朝廷向宋朝官府告密,勾结起来,一同对付绿林大同盟怎么办?

    庞万春的担心也确实让人关注,毕竟现在绿林大同盟的实力还不够强,不到和朝廷撕破脸皮的时候。

    武松一双寒星闪烁的眸子从众人脸上掠过,从容自若地对大家说道:“有三条理由不用担心。第一,西夏公主这次带人来抢珍宝,是她不愿公开的私人秘密,其中干系非同小可。她既不想让大宋官府知道,也不想让西夏朝廷知道,否则何必自己府中精锐尽出,如此大动干戈冒此风险?

    “第二,这批财物珍宝的归属是京城蔡府,我们是负责押送的公差。这一趟,完全是公事,要找也找不到我们头上。

    “第三嘛,这个交易的重点不是公主。她不仅是人质,更是见证,最终要让她带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回去。”

    说到这里,武松把眼光投向时迁说:“我们真正交换的不仅是西夏公主,而是公主本人想要的东西!到了京城,我们交岀去的东西还可以取回来,只是时间问题。”

    时迁一听,猛拍大腿,连连说道:“明白了。明白了!妙啊!妙!总瓢把子请放心,这事包在我鼓上蚤身上。”

    话已至此,在场一半以上的英雄好汉都知晓是怎么回事了。还不明白的,边上人一说开,也都一起称赞起来。

    接下来武松分配具体任务:樊瑞、王寅、项充、李衮、鲁明、彭安率众将士返回芒砀山,抓紧时间招兵买马,操练部曲。

    邓元觉和山士奇去嵩山少林寺投师学艺,一路上有几项任务顺便也需要完成。

    杨林、石秀、薜永、庞万春兄妹、时迁等其余的好汉,跟随武松一起去东京。

    随后,武松令樊瑞、薛永把西夏郡王李贞沙押来,和他谈了交换西夏公主的条件和时间:半年之后,在大宋西夏边境,武松将西夏公主和她想要的珍珠奇宝完好无损地交给西夏,西夏交给武松五千匹西域优质战马,一百万斤精铁,五十万两白银。

    西夏郡王李贞沙听罢,一开始咆哮如雷,誓死不肯。武松也不啰嗦,把西夏公主叫过来,单独和他聊了一会,李贞沙立马乖乖地答应了武松的条件。

    除了山羊胡子武士留下来保护西夏公主,李贞沙带着其余被俘的西夏武士返回西夏。

    武松把放还的西夏武士各自的武器和马匹,归还给他们,以示诚意和尊重。

    李贞沙临走之前率领一众手下向武松弯腰行礼,表达了西夏武士的佩服和尊敬。

    西夏公主在一旁,向胜利者武松和自己的武士依次行礼,表达了她的诚意和尊敬。

    目送西夏人远去,武松等人也准备各自踏上征途。

    樊瑞、王寅等人收集了缴获的五百余匹优质西夏战马和各种精良装备武器,埋葬了死者遗体,带着近千人的人马,先行离开,返回芒砀山大寨。

    在芒砀山队伍离开之前,武松把樊瑞和王寅拉到一边,专门向俩人叮嘱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