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伤星水浒传之武松世界
繁体版

第十五章 宋辽两国无明君 西夏新帝有权术

    此时黛哈娜王妃已经生下一𠆤一岁多的女儿,就是现在的西夏长公主李贞泥。

    按照最初小梁太后和哈桑可汗的约定,如果黛哈娜王妃生下个儿子,小梁太后立孙子为太子,封黛哈娜为皇后。现在这种情况,加上西夏与北宋的战争,大败亏输,小梁太后自身难保,事情就冷落下来。

    黛哈娜王妃是小梁太后给李乾顺安排的第一个王妃,生下长公主之后不久,黛哈娜就领兵跟着小梁太后和李乾顺出征。打完仗回来,梁氏灭亡,李乾顺念喀喇汗骑兵护驾有功,没有把黛哈娜作为母后的势力加以清除,但也不再宠幸她。

    过了几年,西夏局势稳定下来,李乾顺又娶了好几个王妃,特别是封辽国南仙公主为皇后以后,李乾顺网开一面,答应黛哈娜搬出皇宫,和女儿李贞泥住在王妃府。

    说到这里,重点回到眼前的情形。

    不久之前,西夏黛哈娜王妃府有要紧东西被窃,这要紧东西就是黛哈娜王妃从东喀喇汗带来的一整套金银珠宝首饰和王妃之冠“黑海黎明”。

    “黑海黎明”王妃之冠今天的现实意义,是能将东西喀喇汗重新结为一体。

    公元1102年,东方之王哈桑可汗去世之后,其子阿赫马德继位,称阿尔斯兰汗,封号为“国家之光”。

    阿赫马德可汗在位二十六位,期间与向西扩张的大辽发生激烈战斗,在喀什噶尔大败大辽的进攻,与辽国结下死仇。

    若论整体实力,东喀喇汗远远不如大辽,大辽在轻敌遭败之后,做好了准备。三年之后,大辽和东喀喇汗重新开战。这一仗,东喀喇汗勉强抵挡住了大辽的凶猛进攻,但是精锐尽失,无力再战。

    阿尔斯兰汗阿赫马德向西喀喇汗穆罕默德请求支援,西喀喇汗要求东喀喇汗的公主带着“黑海黎明”王妃之冠嫁给西喀喇汗的王子。西喀喇汗也派一名公主嫁到东喀喇汗,谁家的公主先生下小王子,谁先继位东西喀喇汗王国的一统大汗。

    现在“黑海黎明”王妃之冠被人偷走,落入宋人手里,李贞泥的母亲为了祖国的安危,誓死要取回王妃之冠。要不是黛哈娜王妃身份敏感,不许离开西夏京城,这次任务的领头人说不定就不是西夏公主,而是西夏王妃了。

    本来西夏王妃黛哈娜以为这次突袭武松一行,是十拿十稳的事,没想到最终败给了华夏绿林。

    不过公主李贞泥也是胸有沟壑的奇女子,马上找到翻盘的棋子,提出要和华夏绿林结盟,一起抗击大辽。

    故事背景交代的很清楚,但西夏方面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黛哈娜和李贞泥虽然贵为王妃和长公主,但并不能代表西夏王朝,更何况西夏当今的皇后是来自大辽的耶律南仙公主,她在西夏皇宫里口碑甚佳,很受朝廷内外的爱戴,更得夏崇宗李乾顺的信任和器重,

    耶律南仙颇会处理和西夏国君及其后妃的关系,与李乾顺十分恩爱,与其他妃子也相处融洽。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明她的为人处事,在和亲公主中是极为少见的。

    那一年,李乾顺新娶的爱妃曹贤妃生下一子,南仙皇后主动为这个孩子取名为李仁孝,经常要保姆把李仁孝抱到自己宫中,抚摩爱之,后来李仁孝成为西夏的仁宗皇帝。

    另外,南仙皇后和亲生儿子李仁爱也极爱故国大辽。

    金朝崛起后,多次向辽发起攻势,同时对西夏恩威并施,胁迫西夏一起攻辽。在此情况下,南仙皇后积极努力,不屈不挠,不仅没有接受金国的胁迫,反而使得西夏多次出兵援助大辽,西夏太子李仁爱也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抗金。

    后来到公元1120年,辽国天祚帝战败,仓皇出逃,临近西夏边境,李乾顺派人前去迎接。

    当时金太祖也派人进入夏国,向崇宗李乾顺提出条件:若辽天祚帝入夏,望将他缴获解金,金会割辽国部分土地给西夏,以作酬赏。

    李乾顺见辽国大势已去,权衡利弊之后,答应了金国的要求,将天祚帝“让”给了金国。

    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辽朝灭亡。

    这年九月,十七岁的西夏太子李仁爱伤心辽国之灭,忧愤而死。

    同月,南仙皇后悲伤爱子夭亡,忧郁故国灭亡,愤懑丈夫无情,毅然决然,绝食而死。

    有这样的西夏皇后在,西夏还有什么势力可以和华夏绿林结盟,共同抗辽?

    李贞泥从容不迫地告诉武松,机会就是来自南仙皇后的仁爱大度。

    她对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诸多王妃,宽容平等,一视同仁。让西夏国内各种势力自由发展,但也相安无事。

    如果不是黛哈娜王妃的故国面临危机,可汗派人过来下了死命令,黛哈娜和李贞泥母女日子过得安安稳稳,也不会挺而走险。

    现在各有各的利益取舍,讲什么道德伦理都是瞎扯,只看如何选择了。

    不过黛哈娜王妃也是真的有点实力。

    首先,当年留下来的一千余名东喀喇汗铁鸦子已经跟随王妃在西夏生根开花。他们的第二代也长成十七八岁的少年,而且在父辈的训练下,组成一支三千五百人的少年军团,这二代军人是黛哈娜王妃的核心力量,老铁班底。

    其次,东喀喇汗军人信仰穆斯林教,一方面尊奉教义可以娶四位妻子,另一方面结婚之后妻儿必须一起信奉丈夫父亲的信仰,关系十分紧密牢固。

    如此一来,骑兵妻子的娘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加入了黛哈娜王妃的势力,成为外戚力量。

    兴州节度使刘明忠,就是因为长女刘思姬嫁给了威武英俊的东喀喇汗骑兵千夫长易卜拉辛,也随缘和女婿的老板黛哈娜王妃走的近了,后来做了她的情夫,而且当上了公主李贞泥的师父,教会她汉人的文韬武略。

    第三,西夏军队由中央侍卫军、地方部队和擒生军组成。擒生军是由各部落首领挑选精骑组成的,共10万人,他们的任务是在战斗以生擒敌军,抓回来当奴隶为目的,所以称为擒生军。

    这支军队在同北宋军队的作战中,抓了许多宋兵俘虏。黛哈娜王妃从东喀喇汗国取得大量黄金,花重金在西夏擒生军中买了三万名精壮的宋军俘虏,组成自己的奴隶兵团。

    第四,东喀喇汗以经商为名,派遣近千名武艺超群的武将和武士,运输大量精良兵器,来到黛哈娜王妃身边,充实加强她的力量。

    这支秘密部队一部分留在黛哈娜身边担任警卫和特种任务,大部分进入奴隶兵团,和最初留下来的重甲骑士一起,担任中高级军官,进一步训练强化汉人士兵。

    除此之外,黛哈娜还用金钱收买其他几个宗室和部落的力量,伺机在大辽进攻喀喇汗时,从背后袭击辽国。

    对李贞泥的答案,武松颇为满意,西夏王朝暗中有数万军队将来可以从背后给大辽捅刀子,对华夏绿林来说,是一大神助。

    武松最后提了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事成之后利益如何分配?

    李贞沙此时体现出超乎寻常的政治智慧,在没有和母亲黛哈娜商量的情况下,李贞沙提出的方案颇为诱人:打败辽国以后,横亘万里的辽国一分为三,东面从渤海至大同府,包括整个燕云十六州及以北地区,全部归大宋汉人。辽国中部及正北大漠草原地区,归西夏党项人。西边天山南北与喀喇汗相毗邻的辽国领土和回鹘部落,归喀喇汗国。汉人,党项人,喀喇国人,谁当皇帝,谁当大汗,各凭本事,互不干涉。之后,新的三国,和睦相处,和平友好。

    武松听罢李贞泥的答复,心里暗自冷笑,这小妮脑袋瓜子转得挺快,但她不知道更北边女真人正在崛起,最终,所有人的的敌人不是辽国,而是金朝的铁骑。

    不过现在说这些,不合时宜,还是先要把华夏绿林的力量壮大起来,有了实力才说得上话,做得成事。

    武松没有忙着答应西夏公主,先开出了华夏绿林的五个条件。

    第一,东喀喇汗王国专门提供给华夏绿林一万匹西域骏马,精铁打造的长刀,马槊,漆弓,盾牌各一万件,弓箭一百万支。

    第二,提供三百万白银作为军费。

    第三,华夏绿林将来俘虏的辽国将士,可以换西夏擒生军的宋军俘虏。以一换一。

    第四,华夏绿林和黛哈娜王妃是私人合作,可以分享情报和其他资源,协同作战,但没有隶属关系,不受对方指令。

    第五,为了稳固联盟关系,西夏公主李贞泥必须嫁给武松当盟主夫人。

    李贞泥听武松一个一个要求提岀来,脸色由白转红,一只手死死摁住身边的刘思野,不让她发作。自己则牙关紧闭,牙根发出咯咯的磨响,牙龈被咬到出血。

    好一会儿,李贞泥把嘴里的血丝吞下肚去,转了脸上的神色,依旧用不疾不徐,但略微有点低冷的语调对武松说道:“武总瓢把子,你的华夏绿林今天刚刚成立,人不过数千,要求这么多,难道不是痴人说梦吗?”

    武松笑笑,一副好整以瑕的样子,不紧不慢地说道:“贞泥公主,你说的没错,华夏绿林是刚刚起步,梦想也确实做得大,能不能实现也要看结果。但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你是现在和我们一起做个痴人,还是再等个一年半载再说?”

    李贞泥咬着嘴唇,不说话。

    刘思野的手腕被李贞泥攥得生疼,心里知道公主动怒了。她瞪圆了眼睛向武松放眼刀,但不敢出声。

    “抗辽,直到灭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也不是一国一朝能完成的。华夏绿林需要成长,但成长的速度会很快,也就是这一二年的时间,公主你应该明白。辽国和东喀喇汗今年不会有战事,明年呢?最迟后年,这一仗非打不可。华夏绿林没有你们的支持,发展的步伐会慢一点,但大宋就是人多势众,不乏绿林好汉,我们能等,东喀喇汗能等吗?”

    武松的语气先缓后冽,脸色也一下子变得严肃冷峻起来。

    说完,武松闭上嘴,拉开车厢帷幕,寒星一般的眼眸,射向暮色苍茫的旷野。

    李贞泥松开女伴的手臂,声音婉转如初,轻声细语地央求武松说道:“武英雄,这么多条件,总还可以谈的呀。”

    “比如?”武松嘴上问,脸却没有转过来。

    “第五条,还有其他……”李贞泥的声音愈发低婉,似是喃喃自语。

    “既然是商量,那就好好商量。你提了一条,我再加一条。你们两个马上改名,一个叫李贞妮,一个叫刘思耶。这个,没得商量!”

    武松说这话的时候,星星闪烁的双眸盯着李贞泥,一副不容置疑的模样。

    李贞泥的手又抓紧刘思野的手臂,声音脆亮甜润的抢先回答:“改名,改名,马上改。”

    这一番彻头彻底的交谈,天已经擦黑。虽然没有最终谈出结果,但基本态势和框架结构已经明确。许多细节,要等到了汴梁才能拍板。

    不一会儿,前面的一行人发出一声欢笑呼喊,大伙儿看见了前面那足以媲美天边圆月的驿站的灯笼。

    今天这一整天,经历过的事情让人一旦放松下来,累得要命。

    武松一行人进了客栈,一边安排房间,一边让厨房做饭。吃饱喝足过后,人人都急着回房间倒头大睡。

    武松悄悄拉过时迁,使了个小眼神,时迁两撇小胡子微微一努,不一会,西夏公主李贞妮和侍卫长刘思耶的房间便充满了迷香,传出细微的呼噜声。

    武松又吩咐杨林和薛永,上半夜好好休息,下半夜来替他的班。

    一切安顿好,武松没有回房间,而是跃上客栈房顶,披着一身清冷的月光,把今天发生的骤变,好好疏理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