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伤星水浒传之武松世界
繁体版

第十七章 未雨绸缪图人脉 雪过天晴见汴京

    辰时刚过,武松一行从东京城北的新封丘门进了汴梁。

    虽然武松手里拿着阳谷县衙出具的公凭,但进入汴梁城门的时候,根本无人盘查,一路畅通无阻。

    倒是官吏、商贩、市井、农民,汉人,胡人,骑马的,乘车的,挑担子的,赶牲口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眼下这大宋皇都真似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只是没有人知道,徽宗朝代已经撑不了几年,很快大厦倾塌,只做个鸟兽散而已。

    进了城门,抬头四望,顿时感觉东京汴梁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大。

    左右两边的城墙延伸开来,一眼望不到边。中间的主道宽至七八十米,道路两旁的房屋店铺,鳞次节比,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更有花园景观,重峦叠嶂,青石嶙峋,葱葱郁郁,一直通往数里路外的内城。

    此时,于虞侯已经从马车上下来,跨上一匹马,和武松并辔前行。一路上给武松介绍东京的名胜景观,风土人情。

    行至一座跨度十多丈的石桥桥顶,于虞侯告诉武松,桥下是汴梁城北面穿城而过的五丈河。由北往南,汴梁城还有金水河、汴河和蔡河四条大河穿城而过,形成四水贵都的局气。尤其是汴河,上通辽国的中京(今BJ),下往江南的苏杭,是大宋京城的生命线。

    这四条主流与城外的黄河、济水、京水、淮水相通,加上全城近三百条沟渠,使京城的水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畅通顺捷,给汴梁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武松下马,站在封丘桥顶,举目四眺。但见内城的城墙高耸森严,雾气腾缭,不知究极,外城的街道棋盘布局,左边可见开宝寺巍峨铁塔,右边可闻景芳苑沁人花香,不由想起汴都赋里曾说,这东京城中,东西为阡,南北为陌,其衢四达,其塗九轨。真可谓是当世绝无仅有的第一繁华大都市。

    后世曾对开封旧城进行过大规模专业测量。据记载,汴梁外城周长是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内城周长是二十里一百五十五岁,皇城周长九里十三步,城墙高四丈,城基五丈九尺,埤堄(城墙上的矮墙)高七尺。

    宋制一里三百六十步,约合现在的559米,实际测量与历史记载相差无几。就是说汴梁外城墙周长差不多有二十八公里,内城墙周长超过十一公里,皇城方圆也有五公里。

    北宋京城三城相套,皇城和皇宫城宫一体的建筑风格,开启和形成后来中华封建帝国的都城格局。

    如此一座大城,住着一百五十万人,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如果备足食物,朝廷坚决抵抗的话,在冷兵器时代,守个一年半载真不是问题。

    但真实的历史是,金人兵临城下时,京师只剩不到十万人,北宋首都竟然不攻自破。金兵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汴梁,北宋王朝继而又将淮河以北大好河山,拱手相让。

    武松正蹉跎不已,后面传来行人不断的催促叫喊,只得重新上马,吆喝一声,宝马四蹄轻扬,快步下桥,往内城奔去。

    进了内城旧封丘门,一下子又换了一重天地。

    此时令北宋亡国的“花石纲”还没有开启,皇城外东北面的民居商铺还没有拆除成为艮岳花园,所以一进内城旧封丘门,各种各样的街市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外城棋格式的街道布局,到了内城,除了四座皇宫大门的四条御街和三条贯穿内外城的主干道路,更多的是环线和斜线小街,那感觉有点像进了老上海南市的城隍庙旧城厢,街道小巷,曲里拐弯,辩不清东西,摸不着南北。

    如果说外城的街头,行人𤋮𤋮攘攘,还能接踵而至,内城的街道上,几乎看不见脚下路面。

    已经开市一个多时辰的马行街市,人头攒动,令人寸步难行,人声鼎沸,吵得人晕头转向,

    武松一行办正事要紧,顾不得看热闹,在于虞侯带领下,一路沿马行街向南,穿过皇城东华门御街,到潘楼右拐,进入东西走向的曹门大街,一路往西而去。

    曹门大街紧挨着皇城,往东,是出内城的曹门,往西,是通往外城的梁门。

    这出了梁门,左手边一大片,至汴河岸边,都是蔡府,足足占了二三百亩地。

    踏上曹门大街,周边环境一步一步开始安静下来。起初大街的北面还有市集,南面是瓦子,再往西到了皇城根下,两边都是绿柳高墙,朝北是皇城,朝南则是景灵宫。

    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和“道君太上皇帝”的宋徽宗,信尊道教,在京城大建宫观,置道官二十六等。景灵宫在皇城宣德门外对马路,里面住着道君皇帝赵佶的灵魂导师、北宋道教神霄派创始人林灵素。

    过了景灵宫东宫,便是皇城南门宣德门前赫赫有名的京城御街。

    这条御街可以说是大宋天下第一街,街道宽二百多步,等于今天的300多米。从皇城宣德门开始,往南穿过汴河、蔡河,直通外城的南门。

    御街两边设有御廊,各立黑漆权子,路心还有两行红漆权子,告示众人:此处皇家御道,不许人马通行。

    从宣德门到汴河州桥,御街两边甚至禁止商人买卖。御街两边全部是礼制建筑和行政官署,除了景灵东西两宫,还有明堂、秘书省、东西两府、大晟府和太常寺、尚书省、开封府等等,摆足了北宋皇家和道家的权势威严。

    宋徽宗在尊道的同时,也给当时深入民心的佛门,留了一个位置。御街东侧,排在景灵东宫后面的,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相国寺。

    接下来的许多新水浒故事,将在这里发生。

    不仅如此,这段数里长的御街还相当于皇城外的宫廷广场,是皇宫朝廷举办庆典活动的场所。

    每年新春初一、冬至的大朝会及上寿等庆贺活动,朝廷百官、道家道官都在这里排班等候。郊祀活动更是有一两万人的大驾、卤簿、仪仗队伍,跟着宋徽宗从宫里出发,沿着宣德门御街往南,去往南郊坛祭奠。

    这么边走边看,武松一行人出了内城西边的梁门。

    梁门之外,北面是瓦子和市集、民宅,照样热闹,通俗接地气。

    南面却是院墙高立,延伸数百米,𤩹垒森严的蔡府。

    大门口有十八名府丁八字排开,挺胸站岗,身后对应的是十八只丈八高的石狮子,威势凌人。

    蔡府门口的街道足有七八十米宽,把外城南北两边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武松一行听从于虞侯的安排,先把马车停到北面的瓦子巷里。

    于虞侯下了马,穿过大街去蔡府递名刺。过了一会,里边传出话来,下午未时三刻,附马爷和茂德帝姬接见阳谷县衙使客。

    时间还有一个多时辰,武松一行便找了一个地方吃饭。

    离完成差事就剩一步,于虞侯和老管家没心思品尝京城的美食,武松便陪在他们这桌用餐。刘亮和王七娃坐在下首,吃了七八分饱,便去接替守在马车上的孙车夫。

    杨林和薛永等其余人在另一间包房里吃食,虽然也没有开怀畅饮,却也酒足饭饱。

    吃完了饭,杨林和薛永和武松打了招呼,他们抓紧时间,去探访京城故友。

    时迁给武松递了个眼色,悄悄溜出去,绕着蔡府踩点子去了。

    庞万春兄妹第一次来京城,想去逛逛街。

    虽说三月初三开始的京城大集市,还差好几天,但懂得抓商机的商户捷足先登,已经开始侵街。满城的大棚子,戏台子,铺天盖地。

    兄妹俩想先去看看一年一度的京师比武擂台,认认路径。

    武大和潘金莲也想跟着凑热闹,被武松用眼神阻止了。

    石秀那儿都不去,和武大潘金莲一起,看着马车里的李贞妮和刘思耶,还有二十几匹好马需要人看管。

    武松和众人商定,最迟申时,所有人原地集合。

    未时三刻,武松、刘亮、王七娃,和于虞侯、老管家一同步行,孙车夫赶着马车,跟随其后,来到了蔡府门前。

    附马爷和公主的专门管家已经在大门口迎接,于虞侯一路小跑到了管家跟前,嘴上未及出声,手里的一锭五十两大银已塞进对方的衣袖。

    胖胖的管家笑容可掬,一边打着哈哈,一边招呼身后的六个府丁,抬了三口箱柜,领着武松一行六人,步入蔡府。

    蔡府之内,重重院落,不知几许。楼阁层层,门洞深锁,曲径通幽,台阶禁行。

    武松将进门之后的转弯方向,行走步数,标志门楼,一一暗记于心,待出去后交待时迁,供他参考。

    跟着胖子管家走了半柱香的时间,终于来到附马爷蔡鞗的内院。

    客堂坐下之后,胖管家进去禀报。于虞侯等眼观鼻,鼻观心,小心翼翼,大气不出。

    武松浑不在意,借机观察这蔡府五公子,又是当朝附马,宣和殿待制的客堂是如何布置的。刘亮、王七娃小哥俩也学自己老大,好奇地东张西望。

    不过小哥俩只瞧个热闹,武松却看得一阵激灵,心潮澎湃。

    这差不多近二百平的客堂,金丝楠木家具也就罢了,四周的掇山怪石,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虽是好看,却也没办法估价,唯有墙上的那几幅字画,后世可是估了上百亿的值。

    只见客堂正中挂着一画宋徽宗集字画印于一体的“天下一人”花押,两边分别是“芙蓉锦鸡图”和瘦金体千字文。东西二面墙上,挂着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赵佶皇帝门下高徒的山水花鸟画作,还有蔡首相蔡京的书法条幅。

    这一屋子的东西放到一千年后,可真是要轰动整个地球了。不过此时此刻,也就这么摆在眼前,统统拿走,也没有太大的用途。

    武松正这么想着,他背后的屏墙里面转出几个人来。

    于虞侯忙不迭站起来,哈着腰唱了一个肥诺,口中殷勤地说:“小的给附马爷请安,附马爷安好!”

    和于虞侯同坐一排的老管家、孙车夫也紧跟着站起身子,给蔡鞗敬礼。

    武松背对着蔡鞗,也不忙着表示什么,等附马爷快走到座椅跟前,才站起来拱手揖礼。刘亮和王七娃跟着武松依样画葫芦,小哥俩是好奇比恭敬多,眼睛里都是好玩的神情。

    蔡鞗是一个衣着华丽,身材瘦削,面容清癯的年轻男子。坐下之后,他微抬了下手,边上的胖管家说道:“各位坐吧。”

    武松一行纷纷坐下。

    蔡鞗正襟危坐,一个呼吸之后,才表情平淡,声音又轻又细,缓缓说道:“孙大人有心了。这次又送了什么东西来呀?”

    老管家闻言一挥手,孙车夫立马从最末座椅窜将上来,一一打开搁在客厅中央的箱柜。

    老管家觉得还没有做到位,示意孙车夫和他一起,把箱柜抬到蔡鞗的脚下跟前。

    胖管家上前一步,一付要阻止的姿态,被蔡鞗一个眼神怼了回去。

    只听于虞侯轻声细语解释道:“附马爷,其余物件,和寻常差不多离。唯独中间这箱子里,是来自西域的珍稀宝贝,尤其是那顶王妃之冠,中原罕见,配茂德帝姬却也刚好。”

    蔡鞗略弯了身子,朝中间的箱柜用力一瞅,吩咐道:“请帝姬!”

    胖管家立马屁颠屁颠儿跑去后堂。过了半晌,只听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传到众人耳中:“呵呵呵,五官儿,你收下便得了,还要孤家出面干甚呢呀,真是闲的。呵呵呵!”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果然应了坊间传闻,这五公主的美,至少一半在音容笑貌上。

    宋徽宗最喜欢这个女儿,多半是她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整天笑声不断,好话连篇,逗得皇帝父亲也跟着哈哈大笑,暂时忘了世间的烦恼。

    这一次,满屋子的人,包括武松、蔡鞗,都站立起来,朝着笑声传来的方向,等着茂德帝姬的出现。

    伴着爽朗的笑声欢语,一阵轻快的脚步夹着一阵香风,扑面而来。

    香风里,裹着一位娇俏玲珑,笑靥袭人的北宋皇家最美公主赵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