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唐太宗
繁体版

019 年号,贞观

    这拿着皇位送不出去,李渊这个皇帝也是做得憋屈。

    他不信李世民是真的不想坐上龙椅,他知道李世民是玩刘邦、曹丕那一套把戏。

    其实关于三谦三让这一点,李渊自己就玩过。

    当年李渊入主长安,他立了杨侑为隋恭帝,遥尊远在千里之外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

    过了不久后,杨侑就传位给了李渊。而且就在第二年杨侑不明不白的,就离奇去世。

    如今的李渊这个大唐皇帝,早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他只能再三下诏。

    李渊大有李世民不接受皇位,他绝不善罢甘休的模样。

    李世民觉得戏演到位了,李渊的传位诏书这才没有再被退回来。

    ……

    新老皇帝交替之时,是新皇帝带着百官,先去向老皇帝朝贺。

    可是到了李世民登基这一天,李渊却迟迟没有现身。

    “陛下,太上皇不来,这与礼制不合,又恐为天下人所非议啊!”

    房玄龄很着急。

    “朕已经派人,去太极宫请太上皇了。”

    李世民自己又何尝不着急?

    “这么重要的日子,太上皇不可能不知道时辰吧?”

    房玄龄这是明知故问了。

    李渊就算老糊涂了,可他身边还有内侍。

    这些内侍们,也会盯着铜壶滴漏,看着时辰提醒李渊。

    如今李渊迟迟不来,只能说明是他自己不想来。

    “来人,再去请太上皇!”

    李世民的脸色很不好。

    “父皇,还是儿臣走一趟吧!”

    李承乾心里知道,这李渊不来,是他在和自己儿子发脾气。

    李渊不来,就是无声的抗议。

    “你去吧,不过算着时间回来。”

    李承乾开始一愣,然后就明白过来。

    李世民的意思,不管李渊来不来,李承乾都必须回来参加庆典。

    登基大典,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一辈子只有这么一次。

    要是他老子李渊不来,要是他儿子李承乾也错过了的参加。

    只怕传出去以后,李世民就会沦为天下笑柄。

    “儿臣,记下了!”

    李承乾回答后,就在几个贴身内侍的陪同下,往着太极宫方向而去。

    ……

    “皇爷爷,你该过去了!”

    李渊如今过的是半软禁的生活,他的身边都是李世民安排的卫士和内侍。

    这么多双眼睛在太极宫内外,李承乾想找到李渊,本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一见到李渊,李承乾脸上就显露出了人畜无害的笑容。

    “过去?”

    “去哪里?”

    一看李渊的模样,李承乾就知道他昨夜一定是喝了不少酒。

    “今天是父皇登基的大日子,皇爷爷应该过去接受百官朝拜。”

    李承乾不管李渊是真心还是无意,总之李承乾是温声细语的劝说。

    “你说什么?”

    李渊问得很大声。

    老态龙钟的李渊,似乎是耳背了。

    “父皇和百官,都在等着朝拜皇爷爷。”

    “那些晋阳起兵的老臣们,更是眼巴巴的等着皇爷爷过去呢!”

    “尤其是魏国公、左仆射裴寂!”

    李承乾也是回答得很大声。

    李承乾这话,多少就带着有威胁的语气在里面。

    李渊之所以能够安心退位,这是他和李世民达成了一个协议。

    至于协议的内容,就是李世民登基后,会善待李渊的老臣。

    而在李渊老臣之中,裴寂又是和李渊最贴心的多年好友。

    李承乾的意思很简单。

    李渊今天要是不去参加李世民的登基大典,要是让李世民丢了面子。

    那么李渊也就别怪李世民出尔反尔,别怪李世民对那些老臣下手。

    尤其是裴寂。

    “醉酒误事啊!”

    李渊一拍脑门,仿佛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

    “来人,更衣!”

    李渊回头冲着一旁的宠妃张婕妤,就是一通命令。

    “皇爷爷,不用了。”

    “在来的路上,皇孙我就已经让人给你取来的礼服。”

    随着李承乾一挥手,几个机灵的小内侍就一拥而上,帮着李渊梳洗打扮。

    按照李承乾之前的谋划,李渊要是不去,他不介意让人把李渊给抬过去。

    要是耽搁久了,李承乾不介意在路上,让人给李渊收拾容貌。

    “好好好!”

    “真不愧是朕的好皇孙!”

    李渊嘴上是在夸奖李承乾,至于他心里是不是在骂,也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

    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因为有了李渊的参加,李世民杀兄逼父的谣言,似乎是不攻自破。

    为了显示对李渊这个太上皇的尊崇,李世民登基这一年,依旧沿用了“武德”年号。

    只有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属于李世民的“贞观”年号,才会正式启用。

    ……

    “自朕登基以来,仍旧居住于东宫。”

    “只是这东宫非是帝王之所,处理国政起来,也是颇为不便。”

    一日家宴上,李世民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

    “陛下的意思,是想让太上皇搬离太极宫?”

    长孙无垢何其聪慧。

    只是因为李世民发了两句牢骚,她就听出了其中的含义。

    “乾儿、泰儿,你们想不想一起去太极宫住啊?”

    李世民没有回答长孙无垢,而是问起了他的两个儿子。

    “想!”

    此时才六岁的李泰,不假思索的就回答。

    “父皇,让皇爷爷搬离太极宫,这事是该做,只是又不该现在做。”

    李承乾的回答,和李泰不同。

    “哦?”

    李世民来了兴趣。

    “儿臣以为,皇爷爷还住在太极宫,这是父皇的一片孝心,是对皇爷爷的尊崇。”

    “若是父皇让皇爷爷搬家,那士大夫们就会用“不孝”来指责父皇。”

    李承乾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也是害怕李世民会生气。

    不过李承乾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说。

    “儿臣以为,皇爷爷搬家,必须是他自己的意思。”

    “而且在搬出太极宫之前,必须给皇爷爷找一处合适的居所。”

    “如此一来,则士大夫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说完这些,李承乾就是一拜。

    “陛下,臣妾知道,让太上皇搬出太极宫,这本是我们的家事。”

    “只不过,这也是国事。”

    “对于国事,还请陛下三思才是!”

    长孙无垢贤良淑德,在这个时候体现了出来。

    这个女人,一辈子都在为他丈夫考虑。

    “也是!”

    李世民向来爱惜自己的羽毛,他在乎后人对他的评价。

    而且李世民是通过政变上台的,他更是在很多事情上敬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人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