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唐太宗
繁体版

023 天子家事

    “好好好。”

    “朕过几日,就立承乾为太子!”

    李世民这可不是听了长孙无垢的枕头风,而是他认为儿子李承乾,确实有一国储君的品德才气。

    “只不过太上皇霸占着太极宫,朕又住在这东宫。”

    “说起来,都是老子占了儿子的窝。”

    李世民由立太子一事,联想到了他的父皇李渊。

    太极宫本是帝王之所,东宫是太子所居。

    李世民作为儿子,他被李渊占住了太极宫,作为父亲的李世民,又占了儿子李承乾的东宫。

    ……

    “父皇,长安法事已然于三日前做完。”

    “对于朝廷所立水陆道场,长安百姓无不言天子慈悲!”

    李承乾没有吹捧自己的意思,他这是功劳推给了李世民。

    “儿臣想来,前太子和齐王作乱,他们尸骨只是草草收敛,还未下葬。”

    “为正天下人心,还请父皇召集群臣商议,将以何种规格、礼制,来安葬他们。”

    杀兄杀弟,本是李世民一生不愿触及的痛。

    也不知道李承乾今天是怎么想的,居然主动出来揭他老子的伤疤?

    “说说你的真实意图。”

    李承乾突然提出给李建成、李元吉办身后事,也是引来李世民皱眉。

    以李世民对于他儿子的认知,他不觉得李承乾是突发的兴致。

    “经过魏征出使河南、山东,前太子齐王旧部已经归顺于朝廷。”

    “若是朝廷一日不将前太子和齐王安葬,则事情始终悬而未决。”

    “只有让前太子和齐王入土为安,这事才算真正过去了。”

    “只有事情彻底结束,那些前太子和齐王的旧部,才能真正心安理得。”

    李承乾说出了自己的主要谋划。

    李世民没有立即下决定,他需要仔细思考,这其中的利害得失。

    李世民沉思过后,觉得还真是这样。

    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下葬,这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通过下葬,就意味着玄武门之变的尘埃落定。

    这还意味着,李世民不会再借着李建成、李元吉的陈年旧事,来发动新的政治清算。

    这就是给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吃下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以后不必再担惊受怕了。

    “这事,同样是给皇爷爷和父皇一个机会,缓和父子间的紧张。”

    说这句话的时候,李承乾客气温和了语气。

    李世民杀了李渊的两个儿子,李渊心中怎么可能没有记恨?

    之前李渊不愿意出席李世民的登基大典,就是不愿意祝福他儿子。

    还有,李渊之所以还霸占着太极宫,未尝不是一种赌气行为。

    李渊这是通过种种事情,来表达他心中不满,来发泄他无声的抗议。

    “还有其他吗?”

    李世民脸上看不出是悲是喜。

    “儿臣听母后说过,父皇意图裁剪宫中人数。”

    “若是再结合前太子、齐王葬礼,则也许能让皇爷爷主动提出搬离太极宫。”

    “皇爷爷见到父皇能让兄弟死后风光大葬,必然心中宽慰不少。”

    “而父皇在削减宫中用度的时候,唯独皇爷爷那里享乐依旧。”

    “如此一来,皇爷爷必然更能感受到父皇的一片诚挚孝悌之心。”

    “如此两事,皇爷爷说不得就会想着搬出太极宫,以示对父皇奖励!”

    李承乾的布局,不可谓不大。

    为了让李渊“自愿”搬出太极宫,李承乾前前后后借用了好几起事件。

    先是用收敛天下亡者遗骸,引出皇宫宦官、宫娥人数太多。

    然后,这才引起了李世民裁剪后宫的想法。

    进而引发李世民裁减宫里用度,唯独不少了李渊的日常开销。

    这样,让李渊明白,李世民还是向着他这个父亲的。

    再结合李建成、李元吉得以入土为安,这又让李渊了结一块心病。

    李世民做了这么多事,都让李渊获得了实际好处。

    作为交换,李渊让出太极宫,也就是合情合理。

    “善!大善!”

    “就依你所言!”

    在李世民心里,他是渴望搬进太极宫的。

    只有李渊搬出太极宫,才算是彻底终结了政治生命,才能对朝政再无影响力。

    而李世民搬进太极宫,这就是意味着新老交替的彻底完成,意味着这就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全新帝王时代。

    这样一来,大唐才能名正言顺。

    一个退位的太上皇,住在本该是皇帝的太极宫。

    一个本该住在太极宫的皇帝,却又住在太子居住的东宫里面。

    怎么看,这都很怪异!

    而且,李世民之所以心心念念想搬进太极宫,也确实是在东宫处理政务不方便。

    太极宫才是皇城正宫,所有的设施也都是围绕着太极宫而建的。

    东宫偏居一隅,东跑西跑实在太麻烦。

    “这事,你我父子商议后还不行,还需要让朝臣们知道。”

    “天子家事,也是天下大事!”

    李世民肯定了李承乾谋划,同时也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

    一句话,这事不能李世民乾坤独断,还需要朝廷上下商议。

    ……

    关于裁剪宫女的事情,李世民没想到还有点棘手。

    他先后问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意见,两人都是不愿意发表意见。

    天子家事,当由天子自决。

    这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原话,他们仿佛事前串通一气了一样。

    “朕欲裁剪后宫,你以为怎么样?”

    李世民在长孙无忌、房玄龄那里没有得到想要的支持,所以他又找了一个人。

    魏征自从出色完成安抚河北之行后,回到长安就得以加入了李世民执政的核心小团队。

    李世民封了魏征为谏议大夫,这是对他的论功行赏,也是对他的一种期许。

    “臣以为,宫人皆是服侍帝王的。至于是否裁剪,乃是帝王家事。”

    “臣是外臣,不好妄议帝王家事。”

    一向以敢于进谏的魏征,这一次也学起世故圆滑来。

    魏征是直脑筋,但他不是傻子。

    李世民要是某一天又想着要享受,是不是又会大肆扩张后宫?

    对于魏征来说,李世民裁减后宫用度,这当然是好事。

    只不过哪天李世民后悔了,那么魏征说不得就会被李世民所埋怨。

    出力不讨好。

    这就是魏征对于这事的认为。

    “那你说,裁剪后宫,于天下有没有好处?”

    李世民是不打算就这样放过魏征的。

    “当然有好处!”

    魏征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