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唐太宗
繁体版

034 老臣公然反对

    朝堂之上,江国公、光禄大夫陈叔达,宣读了李世民关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封赏的圣旨。

    如同之前料想一般,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议论纷纷。

    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跳出来的,居然是淮安王、左武卫大将军李神通。

    李神通是李渊的堂弟,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叔。

    李神通是重要的皇族将领,在李渊晋阳起兵后,第一时间响应。

    而且他素来和李世民亲近,虽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却对李世民多有维护。

    就连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前两天,还和李神通彻夜饮酒畅谈。

    不过至于他们谈了,旁人也就无从知晓。

    “想当年,晋阳起兵之后,是臣在关西响应,首举义旗以迎王师。”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不过捉刀弄笔之小吏。”

    “他们何德何能,功劳却在臣之上?”

    “陛下,臣不服!”

    李神通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多次奉命镇守、征讨潼关以东。

    武将的直肠子性格,在李神通身上充分演绎。

    “陛下,臣不服!”

    这一次,是燕郡王、左翊卫大将军李艺。

    李艺,原名罗艺。

    隋末时期镇守幽燕之地,武德年间归顺大唐,因此被李渊赏赐国姓。

    随后,李艺在幽燕多次同窦建德交手。

    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曾经极力拉拢过。

    只不过李艺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加入李建成的阵营。

    “陛下,臣也不服!”

    这一次,是义安王、利州都督李孝常。

    李孝常,李渊族弟。

    晋阳起兵南下后,李渊大军一直受困于粮草不足,不敢轻易踏过黄河。

    是李孝常献出永丰仓,使得唐军解决粮草问题,进而进入长安。

    可以说,李神通、李艺、李孝常三人,是宗室中的实权派。

    他们手握军队、位高权重。

    “臣等,请陛下三思!”

    或许是受了三人的影响,又有更多的大臣走了出来。

    既然李神通是带头的,那么李世民自然是集中火力先对付他。

    “叔王,你虽然首先响应义旗举兵,不过这也只是自谋出路,以摆脱连坐灾祸而已。”

    “等到了窦建德侵吞山东之时,叔王你可是全军覆没。”

    “刘黑闼纠集余部谋反,叔王麾下丢兵弃甲、望风脱逃。”

    李神通说他劳苦功高,李世民就当场揭穿了他的老底。

    “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于内,决胜千里于外。”

    “是他们,使得大唐江山得以安定!”

    “论是论功行赏,他们的功劳自然在该在叔王之上!”

    李世民这一番话下来,李神通羞红了老脸。

    李神通除了最开始举兵响应李渊以外,后来的事迹其实并不光彩。

    屡战屡败,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皇祖叔父,您是皇族至亲,理当心怀家国、明辨是非才是!”

    “父皇对您,可是一向敬重有加,推崇备至。对您的赏赐,一向都不曾吝惜。”

    “不过这一次是举国公论,您可不能因公废私!”

    李世民唱黑脸,李承乾唱白脸。

    这是他们父子提前商量好了的。

    “这……”

    李渊、李世民,大唐两代皇帝对于李神通,可谓是恩宠备至。

    而且李神通也是有着他过人之处。

    打仗不行,升官不停。

    李神通这个人,虽然行军打仗不怎么样,可是他政治站队就从来没输过。

    先是李渊,后是李世民。

    当别人都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李神通早已经选好了要效忠的对象。

    李神通看出来了,自己虽然是大唐皇族将领,又得李世民信任。

    可这一次,李世民是动真格的了。

    “臣,知道了!”

    在李世民和李承乾双重说教下,李神通先是伏身一拜,然后就乖乖的退回了行列中去。

    我滴乖乖!

    这个李神通,也太不仗义了!

    李艺和李孝常一个对视,不由得在心里对李神通鄙视了起来。

    你李神通反对,我们两个马上就出来力挺你。

    可你倒好,马上就缩了回去,留下我们两个在这里丢人现眼。

    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心里不满归不满,可李艺和李孝常也没有其他办法,难不成继续和李世民父子硬刚?

    他们也只好告罪,然后退了回去。

    武卫将军刘德裕,统军元弘善,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滑州都督杜才干。

    这些人和李孝常关系密切,他们本来还想出来,表示自己对李世民父子封赏的不满。

    可当李孝常回头,用目光扫视过他们之后。

    他们都只能把心中的不满和愤怒,给硬生生压了回去,不敢做出违抗皇命的事情来。

    就这样,李世民通过调整功勋大臣的封赏,得以为朝堂上通过。

    而削减封赏的结果,就是减少了国库的开支,增加了朝廷的税收。

    ……

    回到后宫过后,李世民召来了皇后长孙无忌,还有太子李承乾。

    “观音婢,你为后宫之主,所以朕有一事,让你帮着去做。”

    长孙无垢嫁给李世民的时候,才十三岁。

    如今十余年过去了,李世民还是十分疼爱、敬重她。

    这不,李世民用了长孙无垢乳名“观音婢”,来显示夫妻之间的亲密无间。

    “国政,臣妾不好参与其中。若是后宫之事,臣妾自当全力而为。”

    长孙无垢再一次坚持了自己底线,绝不后宫干政。

    “观音婢!”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李世民孔武有力的臂膀,一把拉过长孙无垢,然后将她拥入怀中。

    “陛下!”

    李世民最近很忙,忙到没时间回后宫。

    多日未见丈夫,突然之下感受到丈夫的心跳,也让长孙无垢脸上红晕一片。

    一旁的李承乾,十分尴尬。

    他都怀疑,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可能有帮他再生一个弟弟妹妹的打算。

    面对父亲母亲公然秀恩爱,李承乾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一百万瓦的大灯泡。

    不过李承乾又不能离开,因为他相信李世民特意传他过来,一定是有事情要交代。

    这个时候的李承乾能怎么办,他只能凉拌。

    出言提醒?

    只怕会惹来爱意爆棚的父母,一顿混合双打。

    所以,李承乾不但没说话,更是连自己的呼吸声都刻意压低。

    “咳咳咳!”

    倒是长孙无垢,在看到自己儿子识曲把脸转向一边后,轻轻推了一把李世民。

    李世民也是醒悟过来,连忙放开了长孙无垢,然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

    “朕打算请皇后,着手进行遣散宫女,让她们回到父兄身边。”

    “然后,承乾你跟着你母后一起。”

    为了缓解空气中的尴尬,李世民说出了今天请母子二人过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