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唐太宗
繁体版

037 阴谋造反

    经过一番劳苦,遣散宫女总算是告一段落。

    这一次,李承乾他们遣送一千多宫女还乡,也给军中几百士卒找到了老婆。

    禁军之中,士卒得了便宜,自然也是军心为之一振。

    ……

    和突厥人的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视为奇耻大辱。

    所以对于禁军将士的操练,李世民一直没有松懈,反而是更加严格。

    “你这个力气不够,所以拉不开弓弦!”

    校场之上,李世民正在对着一些士兵训话。

    作为太子的李承乾,本身就被李世民寄予厚望,所以只要李世民到军营巡视,李承乾必然被带在身边。

    “父皇,你可是我大唐神射手。”

    “当初大战王世充的时候,你和尉迟敬德将军,一人引弓,一人持长槊,视千军万马为无物。”

    “今天父皇与众将士一起,何不现场演示一番?”

    李承乾这是为了夸耀李世民的武功,也是为了让唐军将士敬佩他们的统帅。

    军中讲究上下尊卑,更信奉实力。

    “就是,陛下何不让我们开开眼界!”

    一旁的唐军大将薛万彻,也是跟着起哄。

    薛万彻本是李建成的部将,玄武门时率领李建成亲卫猛攻城门,希望可以救出李建成。

    薛万彻是新晋归附,他于李世民本来没什么功劳。

    如今李世民对薛万彻不但既往不咎,更是赋予他统帅兵马的重任。

    薛万彻的起哄,不是为了看热闹,他这是为李世民收拢军心。

    “哈哈!”

    “取我弓来!”

    李世民本来就技痒,有了李承乾和薛万彻的建议,他也是顺水推舟。

    不一会,李世民就手握长弓,用力一射。

    “陛下威武!”

    随着李世民正中靶心,引来周围将士一片叫好。

    “你们记住,这射箭讲究的是快和准。”

    “当两军相遇的时候,谁先射出箭矢,那么谁活下来的希望就更大。”

    “所以,你们必须要比敌人快。”

    “你射了两箭,但是两箭都没有射中敌人。”

    “而敌人哪怕比你慢一点,只要他射得准,一箭就能让你去见阎王爷。”

    “准,就是这个道理。”

    李世民这是把他多年的箭法领悟,传授给禁军将士们。

    “还有,你们必须要能拉开硬弓。”

    “这草原上的突厥人,他们从小就射箭。所以你们必须比他们力气大,必须比他们射的远。”

    “不然,你们就会成为突厥手底下的孤魂野鬼!”

    李世民时刻没有忘记北方大患。

    不把突厥人给打趴在地下,李世民这一辈子都不会放过自己。

    “拜见陛下!”

    “拜见太子!”

    就在这个时候,长孙祥来到了李承乾的身边。

    “臣今天接到消息,说是义安王他娶了两个小妾,还是之前遣散的宫女。”

    随着长孙祥的话一出口,李承乾立马就变了脸色。

    这个义安王李孝常,真是太不知好歹了!

    朝廷三令五申,不允许有夫之妇迎娶宫女。

    可他竟然充耳不闻!

    “儿臣请旨父皇,对义安王进行斥责!”

    李承乾这时很生气。

    这些遣散的宫女,李承乾可是指望着,让她们给大唐生孩子的。

    李孝常如今已是半百之人,他又哪里来的力气,能够多子多孙?

    还有就是,李孝常本是宗室大将。

    他公然违抗李承乾颁布的命令,这就是视李承乾这个太子为无物,就是啪啪打李承乾的脸!

    “这事不宜大张旗鼓。”

    李世民摇了摇头。

    “义安王,他于国有功,又是皇室近亲。”

    “若是训斥太过,不但对他个人名声不好,也会折损皇家颜面。”

    李世民已经拿定主意,私下修书一封,希望李孝常能够改过自新。

    ……

    义安王府,李孝常看了一眼李世民的的诏书,心中气愤无比。

    “不就是两个宫女,至于如此吗?”

    在李孝常看来,自己对于大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结果李世民先是削减他的封地、食邑,如今又因为两个宫女而下旨训斥。

    “他李世民,这可是没把我当成堂叔啊!”

    “当年要不是我献出永丰仓军粮,率众归降,唐军能够进入长安?”

    在李孝常看来,李世民这是恩将仇报、过河拆桥。

    “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我们父子之前和原太子、齐王亲近,李世民这是想要报复!”

    李孝常的儿子李义立,目光狠狠盯向北方,那里是皇城所在。

    “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难不成就任由他李世民宰割不成!”

    李孝常本来就对李世民削减他封地、食邑不满,在听了他儿子的话后,这种不满情绪进一步发酵。

    “他李世民何德何能,能够居于大位之上?”

    “不过是杀兄逼父而已!”

    见到自己父亲没有训斥自己,李义立知道事情有可为。

    “李世民篡位,朝中不满者众多。”

    “不如我们联系忠贞之士,诛杀李世民这个篡位者,然后再请出太上皇复辟。”

    “到时候,我们有匡扶社稷之功,甚至还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义立这是一不做二不休。

    “可有值得联络之人?”

    举兵造反,这可是大事。

    李孝常不傻,他对于这事十分谨慎。

    “武卫将军刘德裕,统军元弘善,左监门将军长孙安业,滑州都督杜才干。”

    “这些人都对李世民不满,可以引为助力!”

    很显然,李义立谋反的念头已经不是现在才有的。

    自从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作为李建成的亲信,他早就已经开始暗中联络他人。

    “长孙安业?”

    “他可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作为外戚,他没有理由跟着我们一起啊。”

    能够因军功而封王,李孝常也不是一个傻子。

    “父王有所不知。”

    “长孙安业确实是长孙无垢、长孙无忌的哥哥,可是他们兄妹关系并不融洽。”

    “当年长孙安业的父亲死后,他立马就把长孙无垢和长孙无忌给赶走。”

    “若不是有高士廉这个叔叔,只怕长孙无垢和长孙无忌早已经饿死了。”

    “虽然李世民登基后,给长孙安业升了官,可他还是得不能安心。”

    “毕竟长孙无垢现在是皇后,长孙无忌又是李世民跟前的红人。”

    说到这里,李义立没有再说了。

    他故意停下来,就是让他父王李孝常自己体会。

    “有道理!”

    “幼年欺辱之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报了。”

    李孝常对儿子的分析,十分的认可。

    “既然他李世民不仁,那就休要怪我不义!”

    李孝常恶狠狠的说出这么一句话,也就是说明他决心已定,准备举兵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