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唐太宗
繁体版

050 用女子为官

    “中书舍人,你马上起草诏书。”

    唐承随制,中央机构依旧还是三省六部。

    三省之中,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而起草诏敕。

    李世民口中的“中书舍人”,就是中书省的官员之一。

    “臣,领旨!”

    中书舍人也是不含糊,直接就当场挥洒笔墨,开始起草诏书。

    随后,宦官取来玉玺,盖在了诏书上面。

    ……

    李承乾刚一回到东宫,已经升为女官的青莲,就带着两个婢女走了过来。

    唐朝社会风气豪放,女子着装上也是轻纱绕间肩、粉胸半掩。

    两个婢女在侍候李承乾的时候,那胸前的一片雪白,直晃的人睁不开眼。

    “你们都下去吧!”

    脱去朝服,换上便装过后,李承乾对着婢女挥了挥手。

    “青莲,你过来。”

    随着李承乾的的召唤,青莲忙走了过去。

    和婢女不同,此刻的青莲一身纯色圆领长衫,头戴帷帽,再以腰带束身。

    若不是没有胡子、喉结,以及脸上的粉嫩光滑,青莲看起来像个男子多过女子。

    “青莲,你这女作男装之下,颇有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味道。”

    “要不是知道你是个女子,本太子都怀疑我是不是有了龙阳之好!”

    李承乾不是眼睛不好,而是故意打趣。

    “殿下,非是奴婢要如此,而是宫中女官都是这样打扮。”

    青莲脸上娇羞。

    李承乾好色吗?

    他好色!

    只不过他现在才十岁,他还没发育成熟的身躯,不足以支撑他的进一步动作。

    无奈叹息一声,李承乾只能收了心思。

    “让你把童谣传出去的事情,没有让人发现吧?”

    李承乾说这话之前,是趴着窗沿四处看了看的。

    “殿下放心,奴婢一切都是按照你的吩咐行事!”

    “我出了东宫以后,找了一个算命的瞎老道,给了他一吊钱。”

    “这个瞎老道贪财,得了钱以后,就买了点心,诱惑几个孩童帮着传唱。”

    青莲面上红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一脸严肃。

    原来,为了让臣民知道长乐王李幼良在凉州的投敌叛国,是李承乾一手策划并实施的。

    在古时候,识字的人不多。

    而且再加上交通不便,消息传递起来也是比较慢。

    比起朝廷所出的公告,朗朗上口的童谣,更容易传达四方。

    当然,用童谣或者口号,这是野心家和造反者们常用的手段。

    君不见,每当天下大乱之际,群雄并起之时,就是童年口号传播四方的日子。

    秦末大泽乡,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隋末晋阳,杨花落、李花开。

    元末,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如此种种,举不胜数。

    李承乾借用童谣,就是学了前人智慧。

    之所以让青莲一介女流去办这事,只是因为李承乾现在身边虽然也有属官,可是他用起来不放心。

    这些人都是李世民指派过来,谁知道里面有没有眼线、暗探?

    要知道,李世民刺探情报的能力,也是十分了不起的。

    当年在争夺皇位的时候,李世民就是靠着快速而准确的情报,每每能够化险为夷。

    无论是皇帝李渊,还是太子李建成,又或者是李元吉。他们的身边,都有李世民安插的暗桩。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本是禁军将领的常何。

    正是有了常何打开玄武门,李世民才能一举击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出于对李世民过去黑历史的了解,李承乾对于现有东宫属官,自然是不敢过于相信。

    “为什么不是让你去教孩童唱歌,而是让一个瞎子去,你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吗?”

    青莲是李承乾的贴身婢女,李承乾对她的信任,要多过他人。

    而且青莲的父兄战死沙场,也是李承乾帮着寻回他们的尸骨。

    前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相关,后者是有施加恩惠。

    正是基于这两点,李承乾觉得青莲用起来,比其他人更加的合适。

    “奴婢以为,瞎子不能看到奴婢的相貌,若是出事自然就不能指认奴婢。”

    “就算有人找到了瞎子,总不能通过声音出画像,来找到奴婢吧?”

    “而中间通过瞎子中转一次,也是多了一个关卡,增加了找出幕后者难度”

    “奴婢是一个女子,在身份上也有优势。谁能想到,女子会参与朝政大事?”

    青莲很聪慧,她一下子就想到了三个可能性。

    “不错!”

    对于青莲的回答,李承乾很是满意。

    李承乾询问青莲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一种对她的考验。

    李承乾要的不是一个只会执行任务的木头人,他要的是有自己想法,能够有自己想法的人。

    这一点,李承乾是在学习他的父皇李世民。

    在别的朝代,大臣大多只是皇权之下的命令执行者。

    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皇帝意志的延伸。

    而李世民不一样。

    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这些人都能够很好的提出建议,处理政务。

    他们不但能够领会圣意,还能帮着李世民参谋和完善。

    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是李世民的雄才大略,也得益于他手下那帮文臣武将的同心协力。

    李世民和他的重臣们,不只是上下级的关系,更像是一个创业团队。

    李承乾特别痛恨后来的大清。

    皇权高度集中之下,臣子只是皇帝奴才。

    大兴文字狱,普及八股文,用四库全书来毁掉拥有独立思想的书籍。

    如此种种,扼杀了华夏思想和风骨。

    清朝皇帝大多只是当臣子为奴仆,臣子们也就不愿意以死报君恩。

    反正天下怎么是好是坏,都和老百姓没有关系,无论谁来了他们也都坏不到哪里去。

    正是出于这种君臣隔阂,这种君民隔阂。

    后来英法联军进攻京师的时候,老百姓一边围观,一边还卖给他们生活物资。

    最后,随便一个小国,都可以来大清耀武扬威一下。

    就连东边海上一直被压制的扶桑,都可以来中土游走一番。

    满清误华夏三百年,并不是空穴来风。

    观唐清两朝的差距,刚好印证了孟子的至理名言。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所以这一世,李承乾只有一个目的。

    让百姓从王朝的强盛中获益,让王朝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

    既要国强,也要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