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
繁体版

六、一双黑棉靴(上)

    新的学校在县城,比原来的学校足足远了三倍。

    通往学校有两条路,近的一条是早年的旧路,走这条路穿过崔村可以省去五分钟的时间,但是近路坑洼,而且两边都是庄稼地,这时正是玉米疯长的时期,是特别容易藏人的,所以三妹经常走另外一条。

    这一条虽然是新修的崭新的马路,但也比那条马路好不了多少。

    虽然地两边不再种庄稼,一眼可以望到很远。但地里的坟头历历清晰,而且行人车辆稀少。

    秋慢慢的变深了,越来越冷,黑夜也越来越漫长,冬天很快来临。

    早起出来的时候,天还是黑乎乎的,有时还可以看见天边的星星。

    此时村里的人们也懒得早起了,屋顶上连炊烟都很少,只偶尔听得街边的狗叫。

    一出了村子,便凛然一股凉气,大马路上比村子里好似低了好几度,连个行人都没有,当然那个年头,更没有路灯,每次都是撞着胆子拼命的骑。

    自行车老旧不给力,脚蹬子每画一周,自行车便附和“刀”的一声。三妹为了节省时间,骑的飞快,那“刀刀”的声音便连成一片,向空旷的马路两边四散而去。

    盼着走完这一段,就进入县城,便热闹起来,人们同她一样骑着自行车赶路,脚步匆匆,也有了路灯,便放慢了速度,“刀刀”的声音隐没在嘈杂人群里,减少了尴尬。

    开始起雾了,要比原来起的更早,因为不敢骑那么快了,能见度低,而且裹的严实,只露出两只眼睛,连帽的棉袄也笨重,经常是侧头或向后看,头动而帽子不动,这样容易遮挡视线,不能马上看清状况。

    雾气凝结在她长长的睫毛上,变成冰。只有走到教室里,睫毛上的冰才慢慢的融化。以恒装作无意的看她一眼,那一眼便在脑海里扎了根,喜欢她贴着自己的背走到课桌里面,喜欢她坐在自己的身边。

    三妹的脚早已冻的没有了知觉,双腿带动她走到教室,暖和了一阵,才感觉脚有些疼又有些痒。冬天了,她却还穿着秋天的那一双也是唯一的一双旅游鞋。

    晚上泡脚,妈妈说:“你这脚可千万不要冻了,那滋味不好受呢。要是今年冻了,可是往后的每年都要犯呢。”

    只得换上冬天的棉鞋,其实这是新的,妈妈知道她在县里上学,不比村里,怕被同学笑话,于是咬牙在村子的小卖部九元钱买了一双黑条绒面白底的棉靴。布的,男女同款,老少同款。

    但是县城里的女同学,都是穿牛仔裤,黑皮靴,四公分的坡跟,显身高又不累。又不得不穿,脚受不了,不能负了母亲的一片心意,不说,也不能让母亲破碎的自尊心再度受伤。

    穿上了果然轻便,柔软,垫上棉鞋垫,脚比原来暖和多了。

    可是到了学校,总感觉自己的脚,就像黑暗中唯一的一个电灯泡,引人注意。记得,第一天,老师把她介绍给全班同学:“这是新来的同学唐三妹。”全班爆出一阵笑声。

    村子里上学,老师说的都是方言,在这里,每科一个老师,说的都是流利的普通话。幸亏,三妹妹聪明,才不至于闹成笑话。虽然自己成绩优异,但终是与别人不同。于是,课间也不出去,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望向窗处。村里没有楼房,第一次坐到三楼的窗边,还以为会有向下掉的恐怖感。与想象不同,比在村子里爬上房顶还要看的远,可以看到不曾见到的风景。

    昨天晚上,挑灯叠一次性手套,很晚才睡。可以在家赚钱的手工活不好找,这样的活不是常年都有,计件工资,抢到了要多劳,才能多得,累了,早上起晚了,毕竟是长身体的时候,年轻人觉长。

    来不及做早饭,妈妈给她书包里塞了一袋方便面,那是家中舍不得吃的美味,放上调料,比只放盐的清水挂面不知道好吃多少倍。都是一袋方便面就一锅挂面,还要互相谦让着把方便面让给弟弟吃。

    下了早自习,同学们纷纷的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火烧,五毛一个,肠子花生豆土豆丝自助的塞满,只要你能带走。饭量大的同学两个火烧也足以吃饱。

    天气冷了,谁不喜欢赖被窝,况且那个年头,早饭在自家也没啥好吃。三妹更是简单,隔夜的玉米粥热一热,泡上凉的熘山药,粥也凉了,山药也热了。

    不好意思拿出方便面来干嚼,摸着口袋里的十元钱,舍不得把它破开。一破开变成零钱,花的快。

    破开了就好似看见了妈妈消耗出去的时间,没日没夜,手脚不停。花出去就好似在挥霍着妈妈的血汗,妈妈不能再老了。

    只能忍着肚子咕咕叫,装作若无其事,没关系的,反正饿一阵,饥饿感便会褪去,有经验,又不是没饿过。

    第二天来上学,发现以恒也换上了自己同款的黑棉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