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谜中谜
繁体版

第1章 夜盗崇陵地宫

    盗墓,一个神秘且名不见经传的词语。

    关于盗墓,最为人所知的,可能就是一夜爆富,似乎不管是小说还是一些影视作品,都跟盗墓分不开关系。

    我叫张浩,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十九岁以前,我一直一以为自己将会平凡的过完这一生。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不但彻底打乱了我的生活,也让我了解盗墓这一行当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这一切,都要从我十九岁那年说起......

    我家住永宁山下,地处某市某县,这可是个风水宝地,真的,这么说吧,我家附近埋着四个皇帝,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还有光绪的崇陵。大大小小的妃子,阿哥,王爷陵还有五十六个。对了,还有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也埋在了华陵。

    清东陵大家可能都知道,慈溪啊,乾隆啊都埋在那,但是清西陵却很少有人知道。可能是因为我们县以前是全国十大贫困县吧,反正很少有人知道。

    说道这呢,还要往上说说,燕国,燕下都遗址,一夜之间消失的神秘国度,后面我会好好介绍一下燕国的消失之谜。这可不是史书上的事!

    还有千古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没错,荆轲。我说的这个荆轲可不是王者农药里的刺客,是荆轲刺秦王的荆轲。荆轲的墓也在我家附近。这当时要不是燕国的太子丹给他修了墓,可能现在就没有荆轲公园了。

    好了,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说了,开始说正事。

    崇陵,1913年地宫建成后光绪和他媳妇儿就葬在这里。

    1938年,崇陵被盗,官方记载的是说盗墓的是忻口战役原平战场撤退下来的中yiang军六十六师一九六旅骑兵大队已张成群为首的八十余人。(网上可以查到)

    呵呵。张成群,不用说也知道了,我爷爷,不过这后面的几千章字跟我爷爷一点关系也没有,我的故事也不是因为有个神秘的爷爷。

    ......

    1938年的4月13号,一个非常平凡的夜晚,我爹放完牛刚从外面回来。

    我爹走到我家附近的院子一看,好家伙,吃了一惊,附近全是正规军。。。咳咳

    他心想这爹好不容易回来了,赶紧进了屋子。进了屋子一看,桌子旁边站了三个穿着军大衣的人,其中一个就是我爷张成群。

    我爹那时候二十多岁,据我爹跟我说,我爷带着几个部下在偏房里一个桌子上,画着什么。

    我爹回忆录......

    “老三,这地方应该是地宫的隧道券,咱们直接从琉璃壁上直接下手,直接打个洞进去,然后就能看到自来石了”我爷指着地图上说道。

    “二爷,要我说直接炸了得了,在这画个啥。”一个年轻军官说道。

    “炸个屁,特么往上倒茬几辈,我们都是守陵的,炸了老祖宗的坟,那不扯淡吗?我这也是逼不得已!兄弟们等着物资呢,赶紧的把人都喊上,让他们轻点,别让乡亲街邻看到了”我爷说道。

    随后,这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去了崇陵。我爹呢也就偷偷跟了上去,到了地宫附近,我爹就站在了我爷身边,我爷看着我爹跟过来了,瞪了我爹一眼,说让他赶紧回家,我爹不肯,我爷也就没说什么了。

    说到这里呢,我有必要说一下清朝时期皇帝陵墓的构造。

    这清朝的皇陵建造跟以前不同,陵区一般都是建的比较奢华,清朝的建筑物,王八拖石碑(墓志大碑楼),各种偏殿,城门楼子。光绪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的一座陵寝,不过这光绪的陵寝没有大碑楼还有石像生那些建筑。

    这陵区最深的地方就是皇帝的陵寝,陵寝上面是一个超大的大坟堆,坟堆的外围是一圈青砖墙,正前方,是一块琉璃壁。呈拱圆形。我爷他们站的位置就是琉璃壁的前面。

    我爷爷从小在陵区长大,对崇陵非常的熟悉。从哑巴城的琉璃壁前端敲开了砖石。挖了一个很深的洞,这个洞正好直达影壁的下方。

    不知道我爷爷用的什么方法进入了这地宫的隧道券,我是也是之后下墓的时候才知道他们用的什么办法,现在想想,我这个爷爷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后来我爷爷他们又用松树杆木片拨开了各道石门的自来石。(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自来石经常看小说也都知道是个啥玩意。那些什么笔记,吹灯哈,太玄乎了,这自来石其实大部分还是挺好弄的,当然,我说的大部分。)

    后来我爷爷他们进去金券之后,就用斧头将光绪帝的梓棺从侧面砍了一个大洞,把光绪的尸体拖出了棺外,当然没有起尸哈。

    这之后,我爷爷他们把光绪的尸体拖出来之后,把棺材里的随葬品.....大约,,,嗯.....怎么计算呢,我爹说,加上旁边孝定景皇后的梓棺,以及一个耳室的随葬品,全部拿的干干净净,大约十六袋麻布袋。麻布袋多大个我也不知道,我爹说八个人需要很费劲的抬着走。

    我爹还说,当时他记得装满金条箱子一共有十多箱。装银子的箱子有几十箱。没错,就是电视里那种装满金条的箱子。

    官方记载说盗了100多件珍贵文物,呵呵呵呵........不过这其中确实有珍贵的玉册和传国玉玺。

    后来听我爹说我爷他们盗了之后就卖给了京西的八国教会。哎,一群洋鬼子,特么们辈祖宗的。

    好了说到这里,其实这个跟我的故事一点沾不上边,只是给大家讲了一个老辈的真实故事。虽然没啥精彩的,毕竟我也没有亲身经历。

    每个古墓的背后都稳藏着一个故事,而每个故事如同生命一般丰富多彩,它们的身体都附着了神秘的传说与疑云,就让我们真真假假的走进归藏那个神秘之地吧!一起解开那些谜中谜。

    .........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转眼很多年过去了。

    有时候想象其实和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事情不是你以为你以为的那就是你以为的。

    人生有很多选择,都能影响我们之后的命运轨迹。

    而我命运轨迹,却是因为一场大雨。

    自从我爷盗了崇陵的地宫之后,我爷就消失在那段让我们沉痛的战争年代,我爹之后结了婚,在这之后我就出生了。

    在这之后,我父母在我十二岁那年意外去世。

    我爹是老来得子,这之后我就跟着邻居生活,可谓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吧。

    这期间我经历了人间冷暖,也让自己的心智也比同龄的孩子成熟。

    上学上到了初一就算是毕业了,那时候我十八岁。

    辍学之后就干起来搬砖的活,当时旁边的村子有一家砖厂,我在那里一天搬砖拉砖能赚几块钱。

    后来一次意外,砖厂的砖窑塌了,砸死了两个南方的小伙子,赔了不少钱,当时还上了新闻,老板被抓了,做起了监狱。我呢,自然就成了无业游民。

    因为从小没人管,野惯了,所以很淘气,邻居们对我有时候也是可怜加可恨。没少遭事。

    我们家,嗨,早已经破烂不堪了,很老的石头房子你们想想吧,早就塌了。所以就住在了邻居家,这家的王婶和刘叔也就是我这个野孩子的再生父母吧,两位慈祥的中年人,因为他们家没有小孩,所以我等于他们的半个儿子吧。基本也是他们把我养大的。

    老两口也是多次让我改口喊爸妈,可是我父母离开我的时候,我已经12岁了,那时候已经懂事了,再加上我这孩子野惯了,再加上叛逆期了,狗屁不懂,哎。

    老两口在陵区门口附近开了一家小超市。我偶尔过去帮忙,搬搬货,卖卖东西。

    大家也知道,在陵区门口开的的超市,那少不了一些古玩文玩,当然大部分都是糊弄那些旅游的。

    超市里呢也会摆上一些《太玄经》《易经》《焦氏易林》《奇门遁甲》这类的风水八卦类的书籍,我平常闲下来时候就会翻翻,没事就看,不过这些书的本质上来讲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归藏》这本书。(此书目前国内已经失传了,不过我手上现在还存着一本,至于书的来源,是当时我清理老宅子的时候无意中找到的,可能我爷留下的吧,具体不知道。)

    在《三字经》里是这样写的“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译文的原文是这样解释这两句话“《连山》《归藏》《周易》是《易经》的三种版本,详细的解释了里面的道理。”

    在1993年3月《归藏》被发现出土,当时有800多很竹简被出土,很多的专家就把这些出土的竹简带回去仔细研究和翻译,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和翻译,发现这上面有398枚竹简是记录《归藏》的,所以立马确定这就是《归藏》的原本。

    里面记述的内容也是非常的全面,记载了神话故事,三代传闻、历史故事等,但是在占卜方面好像和《周易》的结果不是相同的,但是内容是差不多的。专家们怀疑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会造就结果不同。专家还推测《归藏》是早于《周易》的,周易是更具完善性和实用性的

    这个是我从网上摘抄过来的,现在归藏已经没有了,专家们所看到的归藏,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这其中的后半部分,主要说了一些........还有一些我到现在都研究不明白的秘文以及一些风水知识,比起易经,归藏简直就是天书。晦涩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