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大穿越:知否做皇子开始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拜师枢密副使狄青

    自从险些遭遇一次刺杀后,曹皇后将赵肃明看得死死的。赵肃明在宫里呆了几天就不想呆了,吵着要出去。软磨硬泡曹皇后就是不松口,赵肃明向姐姐范观音求救也没用,范观音也不想这弟弟出事。

    夜深人静,赵肃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突然,想起了不久前那位大宋名将狄青平定邕州之乱的壮丽战绩。狄青已班师回朝受封枢密副使,并升为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枢密副使乃从二品高官,再往上就是知枢密院事和枢密使。枢密院掌兵事,狄青作战骁勇,立下赫赫之功,十二年时间凭着战功从小将晋升从二品高官,对于文臣来看是在释放一种信号,仁宗打算启用武将,这可能会威胁到文臣的地位。仁宗又是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性子,若文臣借机对狄青发难,恐怕会像未来一样郁郁而终。

    赵肃明心生一计,“拜师,不拜师,大宋少了一位能打的名将,本来军事实力就弱。”于是赵肃明决定明日找仁宗要人。

    次日清晨的寝宫,宫女们早早地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在皇子赵肃明的住处,一名宫女正在为他穿衣洗漱。她手脚麻利,一边拿着水盆,一边小心翼翼地为皇子擦拭着脸颊和嘴角的残渍。

    “请殿下高抬脚。”宫女说道,她轻轻捧起皇子的脚,将一双长白色的袜子穿在他的脚上,再穿上靴子。冬天了有些冷,赵肃明刚起床打了个寒颤,另一位宫女小心翼翼给赵肃明穿上一件裘衣,这才让赵肃明舒服些。接着,宫女又为皇子梳理起了头发。完事后赵肃明跟着一位内侍去找仁宗。

    张茂则见皇子来了,心知是找官家的,低头招呼道:“殿下,今日起得真早,官家刚来内屋。”

    赵肃明笑着打了一声招呼:“张总管也挺早的,辛苦了”张茂则虽是残身,但是为人勤俭忠厚。宋神宗时上元节夜晚,宫中起火,张茂则带领众人及时扑灭火情,宋神宗赐他窄衣金带。张茂则没要,还屡次上奏请求退休,并说国家给予的廪食太多,请求销毁七年未领的廪食券。《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五十九》有评价:入内都知张茂则,宿卫宫省,更历四朝,清谨忠勤,宜在褒劝。

    “伺候官家,是奴婢的福分。”张茂则回答道

    客套完后,赵肃明走了进去。仁宗看见他便问道:“明哥儿,昨晚睡得好吗?怎么起这么早没在寝宫多赖一会儿呢?”

    赵肃明答道:“孩儿听闻父皇刚醒过来,所以特意过来陪您吃饭。”

    “嗯,明哥儿有孝心。”仁宗满意地点了点头。“坐吧。

    赵肃明谢过父亲,落座在他旁边,然后吩咐宫女传膳。

    很快,宫女端着各式菜肴鱼贯而入,摆在桌子上。两人和和美美吃完饭,宋仁宗问道:“这几天憋坏了吧,你也别怨你母后,你母后是怕你出事。万一你要是出了什么事,你母后可是要伤心死的!”

    “孩儿哪敢呀,不过父皇,孩儿有个想法”赵肃明回道。

    “哦?什么想法?”

    “父皇,孩儿想学军事。”

    仁宗听后摇摇头,“明哥儿啊,文韬武略,文在前,武在后,你身子骨还小何必现在学军事。”

    赵肃明认真说道,“孩儿觉得,我大宋岁地大物博,人才辈出。但北有辽朝和党项(西夏)哪有乱军叛乱,我想多学学军事给父皇分忧。”

    宋仁宗听了赵肃明这话,心里颇为感动。他拍了拍赵肃明的肩膀,笑道:“明哥儿真是朕的贴心小棉袄呀。既然你想学那就学吧。”

    “谢谢父皇恩典。”赵肃明兴奋地叫嚷着。

    “不过,学习军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切莫怠慢”仁宗语气沉重地说道。

    赵肃明连忙表示赞同,“是,孩儿记住了。”

    仁宗微笑着点了点头,“你想要跟哪位朝中将领学武?”

    赵肃明佯装思考片刻回答道:“父皇,我听闻狄将军已经回朝了,我想跟狄将军学。”

    仁宗想了想,“那好吧,朕就把你交给你狄爱卿了。”

    “谢,父皇”赵肃明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

    “传枢密副使,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狄青”

    仁宗命令道。

    片刻后,一位面有“忠”字,穿着紫色曲领大袖,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穿靴或革履公服武将进门。

    (狄青历史上刻有什么字没有明确说法,我这里写“忠”字因为狄青一生都在为宋家皇朝奋斗,人生高光时竟然被文臣打压逐出了汴京,不得不说宋朝真的最没种的朝代。黄袍加身的皇朝怕武将造反,干脆把武将压到文人都鄙视武将的风气)

    仁宗看见狄青到了,连忙说道:“爱卿,快坐。”

    狄青连忙施礼,坐在赵肃明右边。仁宗问道:“爱卿这些天过得如何?”

    狄青回道:“回禀陛下,臣每日训练军事,日常生活过得倒也逍遥。”

    仁宗点了点头,说道:“爱卿能如此安稳度日,朕甚感欣慰。今日召见爱卿,是有一事相邀。”

    狄青应诺道:“请陛下吩咐。”

    仁宗指着赵肃明说道:“这是朕的皇子,叫赵肃明。朕打算让皇儿拜你为师教导他习武,不知你有何建议?”

    狄青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回过神来,拱手道:“回禀陛下,皇子尚幼,是学习的好时机,臣愿教导毕生所学传授于殿下。”

    仁宗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朕就把明哥儿交给你调教了。”

    狄青又行礼道:“臣惶恐,臣会尽心尽力教导。”

    赵肃明听了这话非常开心,激动地说道:“多谢狄将军。”

    “殿下不必客气。”

    三人一阵吹嘘作罢,狄青带着赵肃明回狄府,皇城司众人暗中保护赵肃明。回狄府后,赵肃明见到了狄青的次子狄詠(yǒng);

    狄青把两人带到书房,边走边想着给赵肃明摸摸底,不然不知从何下手。

    狄青让两人坐下,脑海思索了一番后问两人:“殿下,詠儿我考考你们。”

    “河陇之争,争的是什么?”

    赵肃明和狄詠对望了一眼,异口同声道:“争得是地”狄詠继续说道:“河陇战争是吐蕃对大唐争夺的贸易出口”,赵肃明补充:“还有我汉家儿郎的尊严和前朝的国力。”

    狄青摸着下巴的长须点了点头,“不错,那么若你们作为一名统率如何布局?”

    狄詠抢先答道:“加强边境防御,以及增强军事实力,以战养战,不让蛮夷夺取寸土。”

    赵肃明觉得可以从贸易,文化上入手,思索了一番道:“河陇位于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出口地,是驶向其他大国,辐射周边小国的重要入口。我觉得可以用经济加教化的方式同化异族,太史公曾言:夫同姓异族者,尚可容之;使同化异族抱有同民之心,战争若无法彻底歼灭或无法做到伤敌之时,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攻心。”

    随后感觉自己的心有点仁慈,来了宋朝不硬气点算白来了,补充道:“另外我们还需要主动出击,防御终究是防御,不会对敌人造成威胁。河陇是吐蕃的战争,对吐蕃不满的有回纥、契丹等异族;可以扶持一方激起对另一方的侵略。而我方可以联合削弱甚至吞下对方的地盘。”

    狄青点了点头,称赞道:“殿下果然聪慧,以政治眼光看待,用攻心之策,但攻心是个长久的过程,一旦战事突起,攻心是否立马能见效?詠儿也不错,你的方法是以防御为主,但敌人若实力过于强大,一味地防守是否食尽兵败?”

    “战场上不只是冲锋陷阵也有政治因素,因此具体如何做,要细思,布局全面,往后我会教导你们。”

    赵肃明和狄詠齐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