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大穿越:知否做皇子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三章:三皇子的战书

    五公主推门而入,袅袅婷婷地来到草章阁。

    “皇兄。”五公主点头致意,太子也回了一个礼。

    “宫外最近有奸人散布谣言,说外舅要谋反篡位,你可曾听闻?”五公主神色一凛,开门见山地说,话锋直指关键。

    太子和楼犇、凝不疑面面相觑,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话惊得目瞪口呆。乾安王是老乾安王之子,是宣皇后娘舅家弟,自解救孤城一去不回后,乾安王府世子便继承了王位,一直在徐州不出,唯有文帝和曹皇后大寿才会来雒阳献礼。要说现乾安王造反是有这个可能,老乾安王在戾帝之时便是一方封疆大吏,手握重兵,乾安王一脉势力庞大,说不定现在的乾安王便是那时心中有异性。但这也是猜测当不得真。

    听到五妹告知的这个消息,太子此时心里的第一个想法便是“不可能”,鼠疫才过去几个月,各地休养生息,耽误了农时徐州哪有多余的钱粮备战。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蹊跷。早不反晚不反,偏偏在东宫处理科举立业之时造反,更是令人生疑。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看着兄长脸色渐渐阴沉起来,五公主微微叹气,她已经提醒过两次,要防着这外戚,可惜太子仍旧执迷不悟。她停顿了一下,又接着温言劝道:“如果真的是外戚造反,那对东宫来说,可算是牵连甚大。史书上因外戚造反而导致太子受罚的案例并不少见。”她的话锋直指太子的要害,意在警醒太子成熟应对。

    太子也明白五妹的意思,他沉重的神色中带着一丝决然,“我知道,我不会让东宫陷入困境的。我会尽快处理好这件事。”他语气坚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虽然太子表现得胸有成竹,但五公主心里明白,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微微叹了口气,心中默默祈祷着一切能够顺利进行,双手合十祝福太子。

    “臣妹告退!”五公主转身离去,只留给太子一抹高挑纤细的背影。

    待五公主走远后,太子站在原地怔愣许久。

    凝不疑轻咳一声问道:“太子陛下打算如何做?”

    太子收敛心神,沉声说道:“劳烦子昴你调集城卫门严查谣言来源,楼更令你派人走一趟徐州探查事实,东宫还需要发一份公文表态关系,我先去和父皇那儿走一趟。”凝不疑和楼犇看着太子发号施令,不由得点点头,眼前的太子,成长是清晰可见的,经历多年政务洗礼,此前又有赵宸的时刻叮嘱,对于处理紧急事件有着从容不迫的心态,现在又有意气冲天的楼犇执掌东宫家法,太子丢掉了以前的陋习,不再仓皇失措。有了作为君主的自主能力。

    “太子慢行。”凝不疑拱手说完后便转身往外走去。楼犇也拱手后着急遣派手下去往徐州。

    ......

    在长秋宫内,文帝正在与宣皇后对弈。宣皇后的气质端庄大方,她明白皇帝的心意,每回下棋都会处处让着皇帝。文帝刚刚从越妃那里连败而归,心情原本愠怒,但在宣皇后这里,却如春风吹过,心情顿时舒畅。

    棋盘之前,宣皇后手中一颗黑子轻轻落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势如破竹,但实则是在给皇帝让子。文帝看着棋盘,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白棋落子立即改变了局势。“神谙啊,你要输了。”文帝摇头笑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愉悦。宣皇后轻笑一声,眼神中满溢着深情:“陛下这是棋艺又有长进了。臣妾甘拜下风。”她柔声应和,让皇帝得意。

    文帝哈哈笑了一声,“朕可是抽空琢磨了几手......”

    宣皇后莞尔一笑,没有再辩驳。两人相视一笑,其乐融融。

    “陛下,太子求见。”曲泠君匆匆忙忙小步通传。

    听到太子来了,文帝神色自若,挥挥手,“传太子。”很快太子便在宫人的引领下进入内殿。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父皇母后圣安。”太子向宣皇后和文帝请安,神色恭敬。

    宣皇后微笑着抬起手示意太子坐下,目光温柔地看着太子,含笑问道:“今怎么有空来看余?”太子的成长她是看在眼中,只不过公务繁忙有段时间没过来请安了,对此宣皇后也没有怨言。几个子嗣之中唯有太子令她浅放心来。

    “启禀父皇,儿臣有一事请示,不敢怠慢。”

    太子话音未落,皇帝摆了摆手,“说吧,什么事这么急?”

    “廷尉府传话逆臣姜弃言乾安王造反,宫外也盛传谣言,请父皇决断!”太子将宫外谣言和姜弃言乾安王造反的事情娓娓道来。

    宣皇后听后脸色一白,失声道:“怎会有此事?他从小就跟在舅父左右教导,虽然舅父已去世但如今也长大了,岂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她反问以表震惊。

    文帝连忙搀扶住皇后,轻声劝慰:“神谙不必过分忧虑,此必是奸佞之辈欲离间我大夏武陵嫡系,污蔑忠良。朕已命廷尉暗中查证实情,很快就可查明真相。”他明确指出背后用心。

    宣皇后还是十分着急,再三叩首请罪:“陛下明鉴,臣妾祈望陛下明察,不要因臣外甥的罪过连累东宫太子。若这混儿真的造反,陛下严惩便是,切莫感情用事。”她恳请皇帝公正处理。

    文帝叹息道:“神谙言重了。朕绝不会因旁系亲族之过,罪责自己嫡长子。太子平日清廉爱民,朕何尝会怀疑他?”他表明自己立场。

    宣皇后这才稍安,文帝转向太子问道:“皇儿可有对策?”

    太子回答:“感谢父皇明鉴,儿臣已派心腹前往徐州暗中探查乾安王的举动。若系无中生有之词,必严惩传谣之人以平民愤;若真有异心,儿臣请率重兵将他生擒接受审判,以正国法!”他分别列举两种应对方案。

    文帝点头道:“皇儿言之妥当!率兵就不必了,朝中不缺能打的武将。此乃小人离间之计,你务必谨防奸计,切莫上当。”他提出修改意见。

    太子再拜谢恩:“谨遵父皇教诲,儿臣定会慎重处置,不负所望。”

    “去吧,你母后这里有朕照顾。”

    “儿臣告退。”太子起身后,又看向宣皇后,郑重道:“母后,儿臣告退。”然后躬身行了个大礼,临走时深深地看了一眼曲泠君,叹了一口气才退出内殿。

    出了长秋宫,太子望了一眼长右宫,“去,三弟那儿。”

    “是,太子陛下。”随行太监躬身回道,转身走在前边为太子引路。太子缓缓跟在后面,目光悠远。

    ……

    “臣弟给皇兄请安。”三皇子穿着玄色衣袍跪地请安,脸庞棱角分明,眉宇间隐约透着英气。

    太子走上前,亲自将他扶起。“三弟免礼。”

    三皇子站直后,神色恭敬,低声问候:“不知皇兄前来,所谓何事?”

    “三弟近日有些消瘦,是否遇到什么麻烦?”太子问道。

    三皇子苦涩一笑,“倒是让皇兄挂念了。”

    他们兄弟二人自幼交好,太子笑着落座,他确实也好久没来和三弟宫里叙旧了。

    拿起案首的酒杯抿一口,柔声开口道:“光阴似箭啊,记得三弟儿时常常一起去后山摘野果,你最爱吃山楂,我则喜欢桂花蜜。我们爬上粗壮的树顶,数着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说要长大后一起去所有的山里转转。”

    三皇子闻言不禁莞尔,“那时候我们还不懂什么王族地位,只当自己是平凡兄弟。每逢春日我们便扛起木棍假装它是宝剑,肆意在草丛中挥砍,扮作侠客行侠仗义。”

    “没错,我们打到泥水纷飞,回府时被母后一顿好说教。”太子失笑摇头,“后来冬日来临,府里积雪皑皑,我们抱来竹筏在雪地上滑行,惹得府里上上下下为我们担忧。我们乐此不疲,玩到脸颊冻得通红,母后亲自为我们捂手取暖。”

    两人相视一笑,温馨美好的回忆在脑海里翻涌。

    “那些快乐时光一晃便过,我们渐渐长大,身份地位便如镣铐般约束。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去山上打猎,有一次你在林间烤野兔时,不慎将农户的草堆烧了,那户人急忙跑来说要揭发此事。我明知你错了,还是出面顶罪,结果被父皇罚抄经书两日。”太子神色恬淡,“那也许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作为长子的责任感吧。”

    三皇子听后不禁红了眼眶,低声道:“多谢皇兄当时庇护,如今想来知我的任性和鲁莽,实在给皇兄添了不少麻烦。”

    太子摇头说:“我们是手足兄弟,理应互相关照。只是命运弄人,童年的我们哪能想到,会有今日这般局面。”他神色变得无奈落寞。

    三皇子默然点头,太子这番话唤醒了他幼时的理想:“我还记得皇兄小时便说,要当一名将军,助父皇平定天下。”

    太子苦笑着叹气:“那时父皇四处征战,我想早日长大,可以跟随左右。哪知帝位不稳,母后担忧我安危,我只得打消这个念头。如今父皇已是霸主,我却迫于身份,无法报效。”

    三皇子轻声劝慰:“皇兄言重了,您能以智慧和仁德辅佐父皇,也是万幸。委屈皇兄操劳政事多年,实非易事。”

    太子感激地看着三皇子,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升起久违的兄弟情谊。两个时辰后,兄弟二人肩并肩,笑容满面散去。太子也拿到了想要的东西,临走时三弟的话也记在了心里,“皇兄,你年长是太子,但是我依然不看好你坐这位置上。你也不想嫡母伤心,我也不想这天下万民而泣泪,明年起我要向你下战书,兄长你接否?”

    他微怔,随即爽朗大笑,豪气万千:“求之不得,本太子等待着三弟。”

    “哈哈,皇兄果然痛快。”三皇子也畅快笑了。

    两人相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