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大发明家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建虏内部发生的这一幕,朱慈烺不知道,但他却有过预想。

    毕竟,不管是挑起宁远之战,最终如愿的在和议中加入了最后的补充条款;还是在多尔衮面前故意细说洪承畴投降的详细经过;以及在朝堂上公然拿自己的太子之位作担保。

    这每一件事,都非同小可,放在一起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如果不是傻到极致,那就是有非常大的把握。

    皇太极在得到这样的消息后,他能相信是第一种可能吗?能无动于衷,不当回事吗?

    而只要影响到了皇太极,就会对整个建虏产生不小的影响,而且是更趋向于消极的影响。

    别的不说,只要皇太极在死前立储了,不管立的是豪格,还是小福临,抑或是其他的什么人,肯定不会是多尔衮。

    毕竟他自己有子嗣,这些年明里暗里也没少分化、打压多尔衮三兄弟,甚至还逼死了他们的生母阿巴亥。

    这一切,都注定他这一脉和多尔衮那一脉不可能是一条心。

    而只要不是多尔衮,那对大明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那样一来,多尔衮就没有争权夺位的借口了。

    可是,多尔衮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在皇太极面前虚与委蛇,听从皇太极的号令,那是因为皇太极确实是个狠人,他不敢有非分之想。

    除此之外,别说什么豪格、济尔哈朗,就连当初四大贝勒之首的代善,他也不会有多少忌惮和敬意。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臣服新君,再加上两白旗实力强大,其他各旗也有人暗中与他眉来眼去,建虏八旗想要如现在皇太极这般如臂使指的调动,恐怕是很难,肯定会有一部分实力不得上用在内耗上。

    如果闹出分裂,那就更是大快人心了。

    又或者,皇太极能趁着有限的时间再动手对付两白旗,甚至把多尔衮搞死,以尽可能的帮助新君消除隐患,那就更好了。

    因为拥有一个后世灵魂的朱慈烺深知,眼下建虏除了皇太极,最难对付的就是多尔衮,若是皇太极在临死前能将多尔衮一并带走,那真的是天佑大明。

    所以,为了这些可能,朱慈烺不但以身犯险,甚至也在拿自己的未来作赌注。

    至于以后的收获如何,那就交给时间吧,因为现在能做的,他都做了。

    而眼下,他也没有精力再去管建虏,强大自身才是重中之重。否则,不等以后去对阵建虏,流寇就将大明给灭了。

    所以,在香皂的生产进入正规之后,他就立即开始进行下一步了。

    首先,他花了两个发明点发明了燧发枪,之所以这么便宜,是因为燧发枪几十年前便诞生了,由一个法国人发明了出来。

    而在七年前,大明前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也在《军器图说》中记载有自生火铳,其实就是燧发枪。

    正是有了现成的产物,《大发明家》系统中的燧发枪才这么便宜,如果不是有一定的改良升级,甚至都不需要花发明点。

    不过,虽然发明没用什么花费,但是朱慈烺选择的图纸却用了五个发明点,因为这图纸比《军器图说》中记载的要精细得多。

    接着要了一件实物样品用了十二个发明点,要了视频更是花费了十八个发明点,因为视频中有每个零部件的详细制造教程。

    所以,这一套下来,直接花掉了三十七个发明点,让朱慈烺一阵肉痛。

    因为香皂量产后,他发现发明点增长的速度简直如蜗牛一般,一万块香皂都兑换不了一个发明点。

    很可能是技术难度太低的缘故,而且随着量产得越多,兑换的比例还会持续往下掉。

    所以,想通过这种方式刷发明点,几乎不太可能。

    而有了枪,就不能没有弹,朱慈烺又花费一个发明点发明了颗粒火药,一个发明点发明了定装弹,当然是纸质定装弹,而非后世的金属弹。

    而这两样东西在戚继光时期就有了,现在的发明也只是进行了一点改良,比如将火药的配比改成了后世的最佳配比。

    然后朱慈烺还是将图纸、样品和视频都选择了,还好定装弹的技术难度比燧发枪低得多,所以图纸只需要一个发明点,样品也只需要三个发明点,但视频却要了八个发明点。

    倒不是说非要视频才能够生产,而是因为这视频会提供各种生产方法,可以从中选择一种眼下最适合,效率最高的方式,这就会省下不少工夫,少走很多弯路了。

    随即,朱慈烺亲自参观了兵仗局及其所属的火药司,从头到尾的观察眼下大明生产鸟铳和火药的全过程,以便了解每个生产环节的工艺和难度。

    然后,他将自己关在房间中,仔细的观看视频,以针对性的改进生产环节,加快效率。

    比如他在兵仗局了解到,制造鸟铳最耗时费力的是钻枪管,一个熟练的工匠要一个月左右才能钻好一根枪管,这效率简直低得令人发指,占了制造鸟铳九成以上的时间都不止。

    所以,如果能够想办法改进这个环节,将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而大明工匠钻枪管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好的钻头,毕竟受时代的技术所限,哪怕是放眼全世界都算顶尖的苏钢,放在后世也不合格。

    这样的钢做出来的钻头,虽然也能钻,但效率很低,而且磨损也非常快。

    朱慈烺想过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直接改进炼钢的工艺,但无奈发明点不够,只能望洋兴叹。

    于是,他退而求其次,直接发明钻头,而且只要实物样品,至于理论、图纸和视频统统都不需要,因为要了也造不出来。

    不过,一根高碳钢钻头就要三十六个发明点,可怜的朱慈烺也只能勉强要一根。

    拿到实物后,他便来到兵仗局,迫不及待的让一位熟练的工匠试一下。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那已经年近半百的匠人整个人都忍不住颤抖,这不是因为太子殿下在一旁盯着的原因,而是钻了一辈子的铳管,从没见过这么好用的钻头啊。

    如果说之前是刀劈斧凿,那现在就相当于上盾构机了,那钻孔叫一个丝滑。

    朱慈烺虽然看出钻孔的速度加快了不少,但还是追问道:“这钻头如何?钻好一根铳管要多久?”

    “回,回殿下,小人方才试了一下,只要这钻头不磨损,钻好一根铳管顶多一天。”

    这还是他比较谨慎,说得有些保守,可即便如此,那效率也提供了三十倍以上。

    果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好的金刚钻,才好揽瓷器活啊。

    于是,朱慈烺开始盘算如何多刷一点发明点,多搞几根这样的钻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