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江山
繁体版

第104章 天下归一

    刘备下令征讨凉贼,大司马关羽、大将军张飞纷纷请命前往,刘备摆摆手道:“凉贼骁勇善战,朕必须御驾亲征!”于是刘备命关羽、车骑将军黄忠驻守洛阳,张辽驻守司隶梁县,张郃驻守伊阙关,淳于琼驻守虎牢关,挥军十万西征,命太尉陈登、尚书刘晔、大将军张飞、卫将军赵云、骠骑将军太史慈随军出征。

    听闻皇甫嵩和朱隽相继病死,刘备无奈叹气,“恩师早几年病死,没想到皇甫将军和朱将军也病死了,真是天不佑忠良啊!”刘备命武威太守马腾率领从右路进攻金城郡令居,命武都太守马超率军从左路进攻陇西郡,命凉州刺史钟繇领兵作为先锋进攻榆中。韩遂三路大败,不得不退守金城,上表请降。刘备不许,下令诛杀韩遂。韩遂被围月余,粮食吃尽,被部下诛杀,余部投降。

    刘备封马超为抚远将军,马腾为威虏将军,擢拔马超兄弟入朝为校尉,一门荣耀。刘晔趁机道:“陛下不如挥师南征,讨伐汉中,接着兵进益州。”刘备欣然同意,接着挥军汉中,张鲁被迫投降。

    益州刘璋大惧,忙召集众人商议对策,别驾张松建议归顺朝廷,主薄黄权大怒道:“益州天府之土,岂能拱手让人?”刘循也痛斥道:“我益州拥兵十万,又有千里蜀道,何惧汉帝?”张松摆手道:“非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汉帝御驾亲征,如果不趁机归顺,就是叛逆,人人得而诛之。何况五分天下,汉帝已经占其四,兵精粮足,猛将如云,咱们凭一己之力对抗朝廷,毫无胜算!”军议校尉法正默然不语。刘璋为人怯懦,命张松前往汉中请降。刘备大喜,封张松为汉中太守,派他回复刘璋,请刘璋到汉中一叙。

    刘璋率众前往,不料其子刘循自立为益州牧,命人把守关隘,封锁汉中入蜀要道,一边命黄权前往荆州与刘表联络。刘备与刘璋喝酒正酣,听闻刘循自立为益州牧,皱眉怒道:“刘季玉,你儿子自立为益州牧,这是怎么回事?”刘璋忙下拜,惊慌失措道:“微臣不知啊!陛下,微臣……微臣这就派人前往质问那逆子!”刘备摆手道:“不必了,这会你恐怕已经回不去了,我料你儿子必然已经封关。子乔,派人送刘季玉到洛阳,封为宗正。”张松忙遵旨。

    刘备派人打探,进蜀要道果然被封。一边整军备战,一边降旨责备刘循。刘循不予理会,命张任亲自驻守葭萌关,命刘璝驻守白水关,命泠苞驻守七盘关,命雷铜驻守阴平……刘备立刻下令急攻,十余日攻下七盘关,斩杀泠苞。大军过七盘关,逼向白水关。

    黄权抵达荆州,向刘表陈说要害,请求刘表出兵相助。刘表叹息道:“不瞒先生,我荆州自身难保,根本无力出兵相救。何况我出兵抗衡朝廷,既违背忠义,又不符合道义。”曹操趁机进言:“明公,我愿率军前往帮助刘璋抗击朝廷大军,愿明公给我精兵一万,我必能够击退朝廷大军。保住益州,等于保住了荆州,望明公三思!”

    刘表思虑再三,不肯点头。曹操接着道:“明公,如果益州归顺了朝廷,荆州还能保住了?朝廷必会顺流而下,三路夹击荆州,到时候明公只有献出荆州一条路。相反,如果益州能够抗衡朝廷,明公在荆州就安然自若,无人来征讨,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时刘备已经率军过七盘关,兵临白水关。白水关守将是刘璝,张松派人劝说刘璝,刘璝怒斩使者。刘备大怒,派军强攻,十日才攻下白水关。过白水关,逼近葭萌关。葭萌关守将是张任和刘璝,二人都是刘循心腹。刘备挥军强攻,但葭萌关城关厚实,易守难攻,鏖战半月这才攻破。

    张松献计道:“陛下,葭萌关往南是剑阁和剑门关,后面是梓潼、涪城和绵竹,易守难攻。咱们粮草不足,恐怕今年是拿不下蜀地。不如请刘季玉去信刘循,刘循必然投鼠忌器。”刘备摆手道:“不妥,刘季玉好心来投,我不能寒了他的心。蜀地虽然难攻,我倾军十万,何惧蜀地区区弱旅?子扬、元龙,你们有什么好计策?”

    刘晔无奈道:“蜀地难攻,刘循又十分得民心,不如安抚,待时机充足,再一鼓作气拿下蜀地。何况蜀地民族杂居,即便攻下了,也很难统治。眼下不如取荆州,荆州富饶,士民丰乐,且四通八达,扼守南北要道,东西咽喉,一旦坐视刘表壮大,对中原和江东有直接威胁。”陈登也点头道:“咱们粮草不足,何况蜀道难,运粮更费劲,一旦陷入胶着战,很快十万大军就会陷入绝境。暂时先派人把守葭萌关,待明年再攻打剑阁,一点点蚕食,蜀地早晚是陛下的!”刘备只好回军洛阳,命张松派兵把守沿途关隘。

    不久曹操带领众将进入益州,刘循忙亲自出迎,热情招待。探子来报,刘备已经率军退去。刘循大喜,与曹操觥筹交错,请曹操率军驻守剑阁。

    听闻曹操率军援助刘循,刘备下旨责备刘表。刘表惶恐,上表请罪。待第二年初春,刘备亲率大军征讨刘表,刘表惊惧不安,病死襄阳。刘琮即位后,蔡瑁、蒯越劝说刘琮归顺朝廷,刘琮只好上表请降。刘备不费一兵一卒,接管了荆州,任命刘琮为豫州牧,调陈珪担任荆州刺史。又任命蔡瑁为南郡太守,蒯越为南阳太守,文聘等人相继升官。

    曹操听说刘琮投降,气得跳脚。请求出兵攻打葭萌关,刘循不准。曹操又请求攻打荆州,刘循依旧不准,两人矛盾逐渐重重。曹操察觉蹊跷,亲自质问刘循。刘循得意道:“汉帝派使者来,说愿意封为我益州牧,让我都督益州、凉州和雍州军事。咱们现在已经没必要再与朝廷对抗,否则没有好果子吃。”曹操大怒道:“这是刘备的障眼法,他必是希望麻痹明公,再趁势进攻蜀地!”刘循半句听不进去,两人不欢而散。

    法正也来劝刘循道:“主公啊,要么归顺朝廷,不失世代富贵;要么重用曹操抗衡朝廷,拼一番天地。如今主公迟疑不决,两边押注,只怕大祸不远了。”主薄黄权大怒道:“法校尉,你是我益州臣子,还是曹操臣子?如今益州兵力有限,只能防守,决不能进攻,否则迟早灭亡!何况曹操是虎狼之人,主公根本驾驭不了他,如果他得势,势必吞并我益州土地!”刘循欣然点头,赞同黄权意见。法正拂袖而去,闭门不出。

    不久刘备使者又来到益州,希望刘循召曹操前来成都相见,并许诺送还刘璋。刘循心动,派人去召曹操。曹操听闻刘备使者前来益州,料定事有蹊跷,立刻率军前往涪城。刘循命人据守城池,只召曹操和亲信前往。曹操疑心大起,立刻挥兵攻打涪城。刘循听闻曹操攻下涪城,顿时大怒,派张任领兵抵抗曹军。

    当时曹操只有两万大军,刘循拥兵十万,曹操料定一旦刘循大军聚集,自己绝不是刘循敌手,于是趁刘循兵马未齐,立刻星夜进攻成都。绵竹守将李严投降曹操,曹操迅速扑向雒县。

    待张任率军抵达雒县时,曹操已经兵临城下。张任一边据城死守,一边派人责备曹操。曹操冷笑一声,斩杀使者,怒道:“刘循想取我首级,这种雕虫小技,岂能瞒我?立刻攻打雒城,必须十日内拿下!”

    见益州大乱,刘备大笑道:“元龙一招离间计,没想到刘循和曹操真打起来了,真是太好了!这个时候潘将军的兵马应该已经抵达涪城,马超的援军应该也抵达梓潼附近了。好啊,就让曹操替咱们攻下益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曹操连攻一个月,始终没能攻下雒城。随着粮草逐渐短缺,不得不撤退。正要退守涪城,突然马超和潘凤率军冲杀,大败曹军。曹操大惊失色,一边往雒城撤退,一边命典韦、许褚、夏侯渊、夏侯惇、曹仁五人抵挡。潘凤挥舞擎天巨斧一马当先,一人力战典韦和许褚二人。潘凤力大无穷,一斧砍下,震天动地。典韦勉强能接住,许褚却不敢硬接。两人联手与潘凤大战数百回合,难分难解。潘凤被二人拦住,始终前进不了半步,但二人也讨不到丝毫便宜。

    马超也纵马上前,早与夏侯渊、夏侯惇和曹仁战作一团。他以一敌三,三十回合挑落曹仁,八十回合战败夏侯渊。夏侯惇见马超骑兵围来,急忙掉马回奔。马超率军急追,斩杀夏侯渊,诛杀曹仁,追杀曹操。

    典韦急忙骑马奔去,准备护卫曹操。许褚正要败退,被潘凤一斧头将马劈倒,跌落地上。潘凤飞身砍下,势如惊雷。许褚忙架起虎威枪,只觉重有千钧,被震退三步。潘凤一阵急攻,许褚节节败退,勉强支撑百余回合,被潘凤砍杀。

    曹操一路狂奔,来到雒城外。正要派人与刘循讲和,不料张任立刻下令射箭,顿时射死数千残兵。曹操右腿中箭,急忙退往小路。马超急追入小径,被典韦拦住去路。马超知道典韦勇武,立刻搭弓射箭,一箭射伤典韦。纵马扑去,战得典韦节节后退。马超挥军围攻,斩杀典韦。曹操奔入小路,慌不择路。

    马超没有继续追击,挥军攻打雒县。潘凤也率着汉中兵迅速支援,两军合击,始终攻不下雒城。潘凤不得不退军绵竹,马超退军涪城。张松得知二人攻下了绵竹,一边派兵驻守沿路关隘,一边向洛阳报捷。刘备大喜,亲率五万大军进攻益州。

    刘循大怒,亲率三万大军驻守雒城。刘备围攻半年,这才攻下雒城。派马超率领骑兵进攻成都,一日兵临成都下。刘循据守成都,誓死不降。刘备围困三个月,终于攻破成都,刘循早一步自焚而死。

    拿下成都后,天下总算归一,刘备任命张松为益州刺史,任命法正为汉中太守,用蜀人治蜀。回军洛阳,召集文臣武将,询问治国良策。众人议论纷纷,都说天下大乱祸起于宦官,应该重用贤才,用贤才治国。刘备默然不语,总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章武三年春,刘备领着皇后吴琼南巡,命赵云随行护驾。来到襄阳,刘备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只见隆中坐着三人,分别是诸葛亮、庞统和徐庶。刘备一身素衣,上前拜见。诸葛亮一惊,望着刘备器宇不凡,笑问道:“敢问将军名讳?”刘备一愣,“先生怎么知道我是将军?”诸葛亮笑而不语,望向庞统和徐庶,徐庶起身笑道:“将军虎背熊腰,双臂挥动用力,龙骧虎步,难道是种地的不成?”庞统也起身大笑道:“将军双目炯炯有神,却又藏着太多疑惑,看起来不像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担忧,倒像是忧心家国的人。”

    刘备深深一鞠躬,早已泪湿眼眶。诸葛亮忙上前宽慰:“将军有济世胸怀,不妨直说,我们或许能为将军解惑!”刘备娓娓道:“天下大乱十几年,不知道三位先生觉得根源是什么?”徐庶沉思片刻,面色凝重答:“当然是奸佞当道,贤能得不到重用。贤明的人向来高傲,不肯为几斗米折腰,所以特立独行,既不合群,又常被排斥。而善于钻营的人,懂得人情往来,擅长阿谀逢迎,自然左右逢源,既能抱团取暖,又能同流合污,当然混得风生水起。如果能重用贤才,天下必然大治!”

    庞统摇摇头道:“不对,元直只说对了一半。天下大乱,根源在于一个字:权!在朝廷,外戚与宦官政权,宦官与士大夫争权。前有十常侍与大将军何进之争,后有董卓谋权篡位,接着是李郭争夺京都,数不胜数。在地方,各地诸侯争民夺地,各级官吏争权夺位。放眼天下,诸侯混战,袁绍、公孙瓒争河北,曹操陶谦争徐州,孙策刘表争荆州,不胜枚举……如果能削弱地方兵权,朝廷又分权制衡,天下必然大定!”

    诸葛亮笑而不语,刘备疾问,诸葛亮才娓娓道:“元直和士元都只说对了一方面,其实真正大乱的根源在于一个字:利!太史公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惜,后人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朝廷轻徭薄赋,天下安定;一旦苛政猛于虎,百姓就要骂娘。为什么?前者是让利于民,后者是与民争利。再举个例子,贪官的贪字怎么写?下面是个贝,贝是什么?许慎曾说‘古者货贝而宝龟,至秦废贝行钱’,可见贪就是争钱夺利。”

    众人纷纷点头,听得津津有味。诸葛亮继续道:“如果能使上位者不贪权,官吏不贪财,百姓不贪心,天下必然大定。那么如何实现呢?对于上位者,要分权制衡,要有足够的监督力。尤其是兵权、政权、财权、审判权、监督权,一定要分开,且相互掣肘。对于官吏,要厚禄养廉,要让大多数有道德自律的人能够约束自己,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百姓,要通过提高百姓的道德修养,培养古圣贤的风范,同时要让利于民,要让百姓能够活得体面而有尊严,还要让他们有申诉的渠道,尤其是能够及时建言献策。圣人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正是这个道理。”刘备豁然醒悟,与三人品茶畅谈,不觉时光如梭……

    从襄阳绕回沛国时,刘备命车驾停歇,亲自前往沛国东街巡游,旁边只有赵云随侍。赵云原本打算带众护卫一起,刘备摆手道:“天下太平,何须护卫?”来到东街一家店铺前,望着一筒筒芦席,一排排草鞋,刘备感慨不已,想起许多往事。

    突然店里奔出一个少妇,笑容满面问:“夫君,你怎么来了?你进的货呢?”刘备抬头望去,顿时愣住了,眼前女子国色天香,约有二十岁,正是甘玉露。刘备湿了眼眸,痴痴地望着甘玉露。甘玉露一愣,觉察不对劲,忙退后几步,满脸羞怯道:“抱歉,我认错人了。这位先生,你……要买芦席还是草鞋?”

    刘备露出一丝笑意,指着芦席问:“你一日能卖多少芦席?多少草鞋?”甘玉露眨着明眸问:“这位先生是什么意思?您是要大量买吗?量大可以便宜些。”这时一个三岁的娃儿从店里跑出来,手里拿着草人,笑着向刘备挥舞。刘备心神一颤,指着娃儿问:“他叫什么名字?”甘玉露觉察异常,忙抱着娃儿,小心翼翼答:“他是我儿子,叫封儿。”

    刘备叹气道:“长得真俊俏……这芦席我全买了,草鞋也全要了,你算算多少钱。”甘玉露大喜,忙掐指细算。还没有算清楚,刘备突然递过一个锦盒道:“这锦盒里有块宝玉,你看看能不能抵这些东西。”甘玉露忙接过,打开一瞅,里面竟是一尊白玉美人,羞得满脸通红,忙合上锦盒。

    刘备淡然一笑道:“这可是上好的羊脂玉,你要是不细看,到时候可别说我骗你。”甘玉露沉思片刻,忙送还锦盒道:“我夫君常说,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我们凭本事赚钱,这些不义之财不能收。先生如果没有闲钱,这芦席和草鞋我们不卖了。”刘备正要解释,甘玉露抱起刘封,扭身进了店。

    赵云急忙劝慰道:“陛下,咱们要这些东西也没用,如果真买了,陛下也没法向皇后解释。何况她是有夫之妇,如果传出去,对陛下名声不利。”刘备回头一瞥赵云,扭头望向店里,喃喃细语:“我找到一个跟你很像的人,很像的人。你是我最深爱的人,希望你无病无灾,衣食无忧。”放下锦盒,匆匆离去。甘玉露探着脑袋望着刘备远去的背影,不知不觉湿了眼眸,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她急忙抱着锦盒追去,突然意识到什么,又止了步。

    不久刘备离开了沛国,骑着的卢马,搂着吴琼,欣赏着沿途风景,大好山河……望着曾经沛国的一草一木,刘备时常在想,如果再回到沛国,结局是否不同?那一年是兴平元年,刘备与甘玉露刚刚在沛国相遇,刘备英雄救美,甘玉露表露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