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海棠花开
繁体版

第44章 和妈妈走亲戚

    这次和妈妈走的是一位好久不见的亲戚。

    海棠记得小时候去她家,老人家那时才六十来岁,有气质的很,年轻时也是个有贵气的人。那时老人家就带着一个银戒指,戒指上的花样很考究,虽穿得一般,但气质里透着雍容华贵。

    妈妈说老人家以前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结婚时拉彩礼的车排了好几里路,后来农村搞生产,也是很卖力地干活。她的儿子也都很有成就。

    虽然也住在乡下,但家里很干净,院子里种满了花,有的品种很少见。墙西边一排竹子,微风一吹,竹影婆娑,别有韵致。

    中午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妈妈怕麻烦,说吃个简单的家常饭就行了,主要是来瞧瞧老人家,话话家常。

    老人跟妈妈聊得很好,讲以前的苦日子,当时吃不上饭,吃树皮,吃草根,能吃上个榆钱都是美味。

    妈妈小时候还会爬树,摘下来的榆钱用杂面拌一拌,蒸一下,淋几滴香油都能香满屋。

    那几年天气干旱,地里庄稼收成很少,饥饿使人们头晕眼花,饿得四肢无力,有的人已皮包骨头。

    一清早就去寻吃的,以前是给猪羊割草,后来人开始吃草。一开始吃草拌点杂面蒸一下,后来寻的人多了,草也吃完了。就挖草根,有的草根还带一点甜丝丝的味,有的难以下咽。

    最后就开始揭树皮了,树皮接下来捣烂,捣成粉末状,和红薯面和一起,有的是和杂粮面一起。杂粮面蒸出来的馒头黑乎乎的,就那也是被抢光,太饿了,连粥里几乎都是水,飘着几个米粒。

    当时小孩饿得黑黄,大人饿得浮肿。后来自然灾害过去,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特别珍惜粮食,地里掉下来的麦粒都得捡回去,每一粒都来之不易。

    挨过饿的人才知道那种滋味,所以她们有时候吃剩菜剩饭,稍微有点霉的馒头片揪掉还能吃,在她们眼里白面馒头就是美味,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

    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她们辛勤耕耘,不怕烈日炎炎、风吹日晒,收获小麦,磨成面粉,自家馒头蒸出锅的那一刻,是农人最幸福的时刻。

    散发着小麦味清香的馒头,看着孩子们像大快朵颐地吃肉一样的吃法,一大口一大口吃着,咀嚼吞咽,孩子们吃得香,父母心里满是安慰,一年的辛苦在此刻最是值得。

    现在日子好了,越来越好,老人家和妈妈说:“现在这些孩子估计听着都不大信,像传说,估计都无法想象还有吃树皮的年代。”她们共同感慨着。

    海棠在一边听着,跟随她们的言语一起回忆了那段历史,有时加上自己的想象,思绪像穿越了回去一样。

    只能靠想象体会那一代的心情,可能无法彻底感同身受,所以新一代的孩子们都被教育好好珍惜粮食。

    所以也理解了老人们总喜欢储藏一些粮食,总怕会突然断粮。有些老人一般吃不完的馒头会藏起来,下一顿吃藏的那一个,新的继续藏起来,以至于后来藏了好几个,有的都馊了也不舍得扔。

    家人只好好言相劝,让他们每顿吃新馒头,剩下的一点点用来喂鸡也行,这样也不浪费,他们这才觉得不浪费,愿意交出来一点剩馒头给家禽吃,但他们还是会留点以防饿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