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寇封传
繁体版

第17章 司马降吴

    寇封的打法确实让司马一家很难受,坐镇在后方的司马孚只能选择不断的龟缩,谨防队伍被汉军的骑兵各个击破,司马孚也尝试着让守卫在后方的大将郭淮组织进攻汉军,但是汉军很快便撤离了,汉军的机动性非常强。

    陈留汉军大帐中,诸葛亮笑着对赵云说道“看来寇封拿不下首功了。”

    “为何?”赵云出言询问道

    “因为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怕是坚持不住了。”诸葛亮说道“汉门得到消息,陈留的粮草只够司马懿的大军使用一个月,如今寇将军已经在后方打了二十天了,司马懿下一步不是决战便是退兵了。”

    诸葛亮猜的没有错,司马懿摆出了决战的姿态,和汉军在城东进行了三日大战后,突然撤离了陈留,只不过魏军留下的陈留却是一片狼藉,看来司马懿为了这次撤兵做了充足的准备,魏军不仅带走了城中的所有储备,还将百姓家的余粮也都带走了,给汉军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赵云若是想继续东进,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好陈留的百姓。

    陈留是曹魏的故地,曹魏在此经营了数十年,诸葛亮有些感谢司马懿,若不是司马懿这一招釜底抽薪,陈留的百姓一定不会这么快的依附大汉。

    于撤兵同时进行的是司马懿令郝昭出城攻打寇封军,郝昭只顾坚守,不代表司马懿也看不见大局,如今两支骑兵的位置基本可以确定,最快的骑兵回师谯城的话也得三天之久,三天时间,五万精锐对上寇封的三万新军,司马懿相信郝昭一定可以全歼寇封军。

    谯城之外的情况发生了大逆转,郝昭的兵马突然将转守为攻,扑向了连日来不曾征战的汉军,郝昭以为这是一场很好打的战斗,因为他和大汉的新军交过手,根本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谯城兵马一出城,守卫在谯城外面的汉军撒丫子就是跑,很快便回到了营寨之中,在寇封和关兴的组织下开始据守营寨。

    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扭转,攻守之间角色的变更,让郝昭准备好好的发泄一通。

    魏国的精锐不断的冲击着汉军的营寨,新军虽然面带惧意,但是在寇封的带领下,还是努力的抵挡着魏军的进攻,这一场战斗,魏军打到了天黑才退去,而守卫在谯城附近的屠虎营斥候们,早在郝昭出城的那一刻,便飞奔而去,将此地的情况报告给了正在大杀四方的钟国仁。

    郝昭万万没有想到,第二日寇封还敢出来围城,他自是再次带兵出击,又是一场营寨攻防战,又是一场没有结果的大战,而此时,已经接到消息的钟国仁,正在急速向谯城靠近。

    第三日寇封自然还是一样的套路,今日的郝昭留了个心眼,他并没有全军而出,而是派出了大量的斥候,他已经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但是出去的斥候报回的结果是,附近并无埋伏的汉军。

    郝昭想不通,他想不通寇封这是要做什么,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寇封这是疲兵之计吗?

    哪知道第四日,寇封却没有围城,事出反常,是必有妖,郝昭自然选择了继续龟缩在城中,但是连日来没有拿下汉军营寨的将士们却是不愿意了,他们认为汉军现在已经只能龟缩防守了,此时不剿灭汉军,更待何时。

    可是郝昭这样的将领并不是能被麾下的将士所左右的,他没有让将士们出去。

    第五日,汉军再次出现在了城下,郝昭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汉军有援军来了,昨日寇封是故意不来的,就是要让自己和麾下士卒们生出轻敌骄纵之心,今日才是他的重点,自己只要一出去,一定会被汉军的骑兵袭击。

    寇封无奈的坐在大营之中,钟国仁已经回师两天了,但是郝昭就是不上当了,这一刻他打心里喜欢这个将领,和王平有点像,若是让他守卫一方的话,一定不能让敌人寸进。

    就在寇封和郝昭对峙的这几天中,退守续收的司马懿令麾下大将文钦紧紧的咬住了越吉的骑兵,越吉亦是只能退回到了谯城附近,等待寇封的下一步安排。

    寇封自是去信给诸葛亮,具言了谯城的情况,等待诸葛亮定夺。

    诸葛亮一面令寇封继续围困谯城,一面再起陈留军队,向濮阳方向进攻,既然司马懿已经退至了徐州,那么他是要集中优势兵力,据守青、徐二州了。

    汉军拿下了濮阳,但是这未尝不是司马懿的一步棋,濮阳和邺城隔黄河而望,占据濮阳的汉军不仅要防备司马懿,同时还要防备曹叡,这样一来的话,大军自是不能继续东进了,而司马懿也便又机会集中力量,先退掉寇封军了。

    寇封又强攻了谯城两次,皆是无果,这日寇封来到了谯城之下,喊郝昭叙话,郝昭就在城上守备,自是出来应答。

    “郝昭,你是魏臣,魏帝曹叡以将此城割让给了大汉,为何你还不退兵?”寇封质问郝昭道

    “郝某虽是魏臣,却由司马将军辖制,司马将军让某将坚守,我自是不退让半步。”郝昭出言道

    “司马懿若是反了,你也与他同反吗?”寇封质问道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司马懿如今的情况郝昭也清楚一二,司马懿和曹叡虽然还没有撕破脸,但是已经是各自为战了,自己夹在中间也很难受,郝昭也想过这个问题,若是司马懿真反了他该如何,但是没有个结论,如今寇封当众提出了这个问题,郝昭更是异常为难。

    “郝昭,本将军也不为难你,你若不愿意反叛,寇某可以给你留二十日的粮草,送你和大军渡河,北归曹魏。”寇封出言道

    寇封此言一出,城墙内是一片细细碎碎的探讨之声,朝堂之上的一些东西,早已经通过谣言传给了军中的将士,军中的将士中亦是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自是想尽忠曹魏,有的却是愿跟随司马懿,郝昭有点后悔今日出来和寇封答话了,寇封的这个条件,瓦解了他的军心,军中很快便会互相猜忌。

    “寇封,我一日不见陛下圣旨,将军军令,自是一日坚守,你休在此处乱我军心!”郝昭说完便退回到了城中,不再和寇封继续叙话。

    然而,寇封的目的却已经达到了,三日之后,军士们之间开始流出新的谣言,魏主曹叡已经尽起河北兵马,聚集在平原附近,准备讨伐不尊圣旨的司马懿。

    攻心为上,这便诸葛亮给寇封出的计策,待事情又发酵了几日后,寇封集中兵力,对谯城发起了了猛攻。

    此刻无论是心向曹叡的还是心向司马懿的,都已经无心再战了,在寇封的亲自冲锋之下,汉军很快冲上了谯城的城墙,而寇封也直接杀向了正在组织反扑的郝昭。

    郝昭虽然也有勇力,但是哪里是如今号称为天下第一的寇封的对手呢,几招之后,郝昭便被寇封生擒了。

    生擒郝昭,标志着谯城大战的结束,群龙无首的谯城兵马是逃的逃,降的降,经过几日的修整之后,寇封的按照原有的计划,继续东进,兵锋指向了小沛。

    孙权的王庭之中,今日又迎来了一个客人,那便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司马师带着司马懿的降表,称愿带着青、徐二州,并三十万兵马,投降孙吴,司马懿可入建业为官,兵马、土地全部交由吴军统领。

    这份降表诱惑很大,这是真的的投降,孙权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两个富庶的地方,但是这份降表并不好接。

    接了这份降表就意味着再次和刘禅撕破了脸,如今任谁都能看出来,刚刚拿下谯城的寇封是势如破竹,外无援军,内有异议的司马懿根本抵挡不住大汉的兵锋,大汉夺取青徐二州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大王,臣以为司马懿的投降,非接纳不可!”孙权没有想到,一直主和的张昭竟然选择了接纳司马懿这颗炸弹。

    “为何?”孙权出言询问道

    “如今的形式来看,大汉统一的局势已经形成,汉吴之间的大战不可避免,下一步,刘禅一定会让大王回长安,到时候,大王若是去了,便任由刘禅揉捏,大王若是不去,刘禅必会以此为借口开战,与其到时候被动开战,不如现在主动出击。”张昭出言道

    张昭的话很快便得到了孙吴朝堂的认可,其实孙权又何尝没有这个心思呢,之前一次司马懿来找他的时候,他便已经动了联司马而抗蜀汉的心思,所以才会选择不出兵,如今司马懿既然选择投降,他自是全盘接受。

    没有什么消息比司马懿投降了孙权更为让天下震惊的,也没有什么人比孙权脸皮更厚,接受了司马懿的投降后,孙权迅速给刘禅去了一封奏折,恭喜刘禅距离统一天下更进一步。

    对,孙权是大汉的吴王,司马懿投降了孙权之后,青徐二州是孙吴的领地的同时,名义上也是大汉的领地,孙权说的没有错,从形式上来讲,刘禅距离光复大汉只留下了河北了。

    刘禅不喜欢这种被人当傻子玩弄的感觉,他没有和远在陈留的诸葛亮做任何商议,便令荆南酒鬼、襄阳邓艾准备攻打东吴,同时下令让吴王孙权回长安面圣。

    戏要做全套,刘禅给孙权下了三道圣旨,第一次吴王称病拒绝;第二次刘禅令吴王世子进京面圣,孙权以世子兵了再次拒绝;第三次刘禅令吴王必须进京面圣,同时令荆州兵马接管江东防务,孙权自是再次拒绝。

    这是刘禅要的效果,也是孙权要的效果,对于刘禅来说,他要在道义上给自己讨伐孙吴一个理由,对于孙权来说,他同样昭告天下,非是他孙权要反,而是被刘禅逼反的,这来来回回的三道圣旨,用了将近两个多月,汉吴两军都完成部署的情况下,大战正式打响了。

    匆匆赶回长安的诸葛亮并不赞成此事,汉军的主张是光复大汉,而占据了大汉正统的是北方的曹叡,如今放着曹叡不管,贸然和孙权开战,自然有些有失大义,但是诸葛亮从来不会去反驳刘禅,他只是会引导刘禅,帮助刘禅完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