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内政
繁体版

第六章 酿造茅台酒

    “先生侠义之名天下皆知,我又岂能不晓?”

    徐庶虽知刘封这是搪塞之言,但刘封不愿多讲,他也不便多问。

    刘封言道:“先生重义轻利,这做保证的财物就免了。”

    徐庶大喜。

    “多谢公子,公子愿将豫州与南阳茅台贩卖之权交给我,元直(徐庶字)感激不尽。”

    “呵呵,先生得此数地茅台贩卖之权,不出三年,必可成天下巨富,只是封以为,以先生才智,若不能登庙堂之高,只为商贾,岂不是太过委屈了吗?”

    徐庶一叹。

    “元直来襄阳,本欲投奔刘景升(刘表字),奈何刘景升重用蒯氏兄弟与蔡瑁等当地士人,我这外来人士,根本无法接近,无奈之下,只好投身商贾之中。”

    刘封道:“我父刘玄德心怀汉室,精忠为国,仁义之名天下皆知,现居于新野,先生若要行大事,当往投之。”

    “哈哈哈……”

    徐庶大笑,向刘封一拱手。

    “多谢公子看中,但徐庶不过一山野闲人,前往刘皇叔之处又有何用?”

    一听徐庶此言,刘封就明白,刘玄德本钱小,徐庶是看不上他的实力,所以并不想投靠。

    刘封心知徐庶的想法绝非言语所能打动,既然他不想投刘备,那就先为自己贩卖茅台酒,以徐庶的人脉,想来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让茅台酒占据豫州与南阳的市场,到时,有了利益捆绑,徐庶就等同于坐上了刘备的战船,想要下船也难。

    想到这儿,刘封向徐庶言道:“既然先生不愿前往新野入仕,那封绝不强求,这豫州与南阳、颖川的茅台酒贩卖就拜托给先生,还望先生打开销路,卖出更多茅台。”

    “公子放心,不需一月,元直必有消息传来。”

    言罢徐庶看向刘封。

    “庶有一事,当提醒公子。”

    “先生请讲。”

    “公子所酿之酒,乃世之极品,必可大卖,然绕开蒯家,怕是要为公子引来大祸。”

    “噢?”

    “蒯家乃是荆襄旺族,蒯良为刘景升谋主,蒯越统领军事,家中产业众多,犹以贩酒与粮食为最,荆襄粮食与贩酒多为其掌控。”

    “公子绕开蒯家贩酒,必定触及蒯家利益,以蒯氏兄弟在荆襄之地位,岂能容下公子?请公子多多提防,早做打算。”

    “多谢先生指教。”

    刘封心中一动,徐庶已开始为自己献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只要与徐庶利益捆绑,徐蔗未必不会成为自己的谋主。

    徐庶之言还是在理的,蒯家势大,若是旁人,或早已退却,但自己要平定天下,又何惧这些蝇营狗苟之徒?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青锋,哪怕前方刀山火海,也应一往无前!无所畏惧。

    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成大事者,岂能瞻前顾后,鼠目寸光?

    莫说与蒯家为敌,就算与曹操、刘景升之辈为敌又如何?

    只要达成心中所愿,敌虽千万,吾亦往矣!

    眼见徐庶离去,望其背影,刘封心中微有失落。

    可惜如此大才现在不能为己所用,只有待来时了!

    自己绕开蒯良贩酒,一定对蒯家所控制的荆州酒业产生巨大冲击。蒯家数次要害刘玄德,双方已然势同水火,这次算是对蒯家的强硬回击。

    徐庶之言自己虽不怕,但亦要重视,一旦新酒大卖,蒯家必然报复,到时莫要中了蒯家算计。

    现在想这些还为时尚早,为了能在刘备集团站稳脚跟,这贩酒生意,就是自己立足之本!

    粗略估之,这些商贩行动,不需两个月,茅台酒必可占据以荆州中心的大汉诸多州县酒类的核心。

    如此一来,刘玄德也就有了北伐中原的本钱,能为刘玄德筹措如此巨款,自己当居首功,现在,自己要回到新野,全力生产茅台酒,以供应商贩卖往各地……

    ******

    两月后,新野县,酿酒工坊。

    酒香扑鼻,满巷皆闻。

    刘封和简雍不断督促下人将一坛坛老酒装车运往各处。

    每一车酒出门,立即引来酒坊外无数人哄抢。

    “这车酒是某家的!”

    “这车酒是某的,谁也不许与某抢……”

    片刻之间,一车老酒已被抢买一空,得之者一脸欣喜,未得之一脸落寞,围于门前,候着下一锅酒送出……

    茅台酒在商贩们全力贩卖之下,只短短两月之间,已贩至豫、徐、益、扬、司隶等州部,占据荆襄大半酒水份额。

    一时之间,茅台酒名声大噪,宇内皆知。

    因产量有限,茅台酒在黑市上的价格已被炒到数千文一坛,超过正价十倍。

    新野小县在短短两月间成为大汉制酒中心。

    每日皆有各地客商云集于新野守候,只为能得到新野所酿茅台酒。

    而刘封则信守承诺,每郡只设一商贩酒,如此一来,即可避免商贩之间竞相降价引得酒价下跌,亦可保证获得贩酒资格的商贩利益。

    这两月,刘封不断扩大茅台酒生产规模,每日生产茅台数量由数百坛增至数千坛,却依旧供不应求。

    每每刚刚出酒,就被各地货商抢购一空。

    简雍见刘封大肆扩大酒坊,最初极为担心,毕竟酿酒需要大量粮食,若是粮食全拿来酿酒却无法贩出,缺乏粮草,刘玄德北伐大业必将毁于一旦。

    直至见商贩云集,茅台供不应求,而商贩多用粮食、铁器等军资换取美酒,简雍方长出一口气。

    眼见酒越酿越多,粮食却反而越加丰足,简雍心中对刘封佩服至极。

    简雍原以为,就算刘封酿出美酒,但荆襄九郡的酒业与粮食皆由蒯氏把持,蒯氏素来与刘玄德不睦,绝不可能任由新野所产美酒贩卖到荆襄九郡,蒯氏必然全力阻止。

    这酒虽好,没有蒯氏相助,怕也无人买卖。

    不曾想刘封却绕开蒯氏,另寻别家商贩,同时不仅将酒贩卖至荆襄九郡,更贩至徐、豫、司隶、江东等地。

    一时之间,茅台酒在各地开花,供不应求。

    蒯氏虽然极力阻止此酒在荆襄贩卖,但因此酒酣洌,酒劲十足,口感极佳,又易于储存,一时之间,荆襄各郡达官贵人纷纷抢购,以饮此酒为耀……

    在刘封策划下,茅台酒在短短两月之内贩往大汉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