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内政
繁体版

第二十九章 平氏县令

    刘封看向关云长。

    心中满是怒意。

    自己为刘玄德做了这么多的事,到头来只是落得个发配远方,甚至性命不保。

    这人世间的事,变化就是这么快!

    没有自己,刘玄德岂能得到南阳?

    没有自己,刘玄德又岂能有今日的辉煌?

    然而,现在自己已成为了刘玄德和阿斗的垫脚石,用过之后被一脚踢开。

    只凭这两百老弱之军,就要缴灭平氏上万黄巾余孽,这分明是要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刘玄德满口仁义,不想亲自杀自己这个功臣,落人以口实,想借黄巾余孽之手来杀自己。

    其用心之险恶人神共愤。

    刘封心如刀绞。

    自己这么帮助刘玄德,到头来却落得这以个下场。

    他看向关云长,只是轻轻问道:“说完了吗?”

    “嗯。”

    关云长一点头。

    刘封并没有理会关云长,骑上马从关云长身边经过,带着二百老弱之军缓缓走向远方。

    许久,刘封回头看了一眼渐渐消失在视野中的南阳城,心中暗下决心。

    “南阳,我刘封一定会回来的!”

    “等我再回来,必定要成为这南阳的主人!”

    “刘玄德,你卸磨杀驴,我刘封绝不任你宰割!”

    “走,去平氏!”

    当下,刘封带着二百老弱之军向着平氏进发……

    ********

    平氏有山,名曰石柱。

    石柱山一带,山势陡峭,丛林密布,有大小盗贼数十股,皆为黄巾军余党。

    南阳黄巾军,势大时有数十万众,后首领张曼成、赵弘、韩忠、孙夏分别战死,南阳黄巾军大部被杀,余者散落于山林之间。

    特别是石柱山一带,山高林密,南阳黄巾余党大都散落此处。

    这些黄巾余党为了生存,不时出山劫掠,弄得平氏百姓苦不堪言,纷纷远走它乡。

    整个平氏县,原有十几万百姓,现在只余下不足三万,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刘封来到平氏县城时,正逢夜里下了一场寸,地上尽是黄泥,不要说车,就连人走在路上都感到艰难。

    好不容易来到了县衙,发现这县衙已破败不堪,院外的土墙甚至倒了一段,院内的县衙大堂尚属完整,但也尽是尘土。

    一见刘封到来,前任县令一脸喜色,将手中县衙大印交到刘封手中。

    “少将军,此乃平氏县大印,以后就是少将军的了。”

    “多谢少将军救命之恩。”

    刘封一愣,心说自己刚来平氏,怎么成了原县令的救命恩人。

    那县令也不多说,乐呵呵的带上家人,坐上一辆空空荡荡的牛车扬长而去。

    刘封对一旁县衙的县丞言道,这县令倒也是一个清官,走时连口箱子也没有带走。

    县丞苦笑道:“平氏乃是贫瘠之地,别的县三年县令,十万雪花银,这平氏县令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里有钱来贪?”

    刘封惊讶。

    “这平氏县穷到了这种地步?”

    “大人有所不知,这平氏县原有十几万百姓,自黄巾之乱平定以后,黄巾余党藏于平氏石柱山一带,不时外出劫掠,百姓不堪其扰,纷纷外逃,如今平氏县只有三万人口,却要缴纳原有户籍上十几万人口的税,如此一来,百姓负担极重,不少百姓不堪重负,进入山中加入黄巾余孽,使得黄巾之乱更甚。”

    一听这话,刘封就明白了,感情平氏县贫穷的原因主要是黄巾余党的存在,只要消灭了黄巾余党,那么平氏县的情况一定可以转好。

    但刘封麾下只有两百老弱之军,要对付上万黄巾余党,根本是以卵击石。

    所以,自己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要平定黄巾余党,但想要武力击败黄巾余党难度极大。

    再者,如果用武力平定黄巾余党,就算获胜,也不能将黄巾余党全部击杀,等风头过去,他们又会呼啸山林,到时,平氏又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刘封就想,如何平定黄巾余党呢?

    心念连动,刘封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

    黄巾余党,之所以呼啸山林,乃是因为他们是叛贼,为国家所不容。

    这些黄巾余党绝大多数原本只是普通百姓,若是能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何至于反叛?

    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要消灭黄巾余党,必须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首先,自己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然后对黄巾军分化瓦解,招纳他们下山种田,如此一来,即增加了纳税的户数,又增加了兵源,还平定了黄巾余党,一举三得。

    想到这儿,刘封下令,在平氏各处张贴告示,从即日起,只要黄巾余党愿意下山,归降官府,官府一律既往不咎,为期三个月。

    三个月后,官府将出动大军征讨黄巾余党,若不投降,三个月后但凡顽抗者尽皆杀死。

    **********

    消息很快传至石柱山。

    石柱山,黑龙寨。

    黄巾余党首领张龙听闻刘封的招降令后立即招集众人商议。

    一青衣首领起身言道:“大哥,官府向来不可靠,我们若是下山归降,定会中了官府之计,到时怕是兄弟们一个都活不成。”

    另一黑衣首领起身一抱拳。

    “大哥,咱们在山上过活,只靠抢掠为生,现在平氏人口稀少,过望商人皆不敢路过石柱山,兄弟们生活太过困苦,不若下山投靠官府,官府定不计前嫌,饶恕我等之前过失,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山下开荒种田,现在平氏百姓人口稀少,田地众多,我们只要下山种田,必然衣食无忧。”

    青衣首领道:“若是官府欺骗我们,一旦下山,我们怕是有杀身之祸。”

    黑衣首领道:“大哥,新任平氏县令,乃是刘玄德义子刘封,刘玄德此人,仁义为本,从不失信于民,其子刘封,听闻足智多谋,才华出众,乃是不可多得的贤者,他们的招降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若是刘玄德和刘封真的要杀我们,岂不是落个失信之名,一世英明毁于一旦。”

    张龙听二人如此说,心中已然有了决定。

    “诸位兄弟莫要说了,某家已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