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内政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医者仁心张仲景

    刘封麾下现在有五千步军,五百马军,这是他的基本力量。

    除此之外,平氏各地还有民勇一万余人。

    这些人是刘封的底气,也是刘封全部的实力。

    拥有了这样的兵力,刘封在这汉末的年代也算是拥有了一定的实力。

    刘封本想继续招兵买马,然而,一场瘟疫悄然而至。

    东汉和帝时,人口达到高峰,共约五千余万。

    除后,直到东汉末年,人口一直维持在五千万左右。

    然而,黄巾起义打破了东汉人口的稳定。

    随着黄巾起义的深入,很多百姓流离失所,病死的,饿死的不计其数。

    这其中,因为战乱而冻饿而死的人只是少数。

    最可怕的是战乱之后的瘟疫。

    每次大战过后,死去的尸体无人掩埋,于是造成瘟疫肆虐,以至于百姓十户九空。

    百姓的死亡,十有八九是因瘟疫而死,很多村庄因为瘟疫肆虐而空无一人,甚至百里无人烟,路边皆荒骨。

    特别是战乱频发的北方,人口损失更大。

    曹操打下冀州,发现冀州还有五十万居民,顿时喜出望外。

    要知道,原本冀州是有几百万人口的,现在只剩下五十万人,曹操都喜出望外,可见北方的人口损失有多么巨大。

    相比较而言,南阳人口因为战乱损失也很大,由最高峰时期的二百三十多万人减少到不足百万。

    而真正能纳税的百姓不过数十万。

    这是因为,虽然北方大乱,但南阳一带相对安定,瘟疫和战乱较少,但这并不代表瘟疫在南阳一带不流行。

    不知不觉中,一场大瘟疫已悄然而至。

    在短短的十天内,南阳各地都出现了瘟疫病例。

    平氏因为经济繁华,人口众多,流动的人口也多,也最容易传播瘟疫。

    最开始的两天,只是出现零星百姓得病。

    然而到了五天以后,百姓得病者爆增,先是第五天增加二百人患病。

    第六天就增加到了两千人。

    第七天,瘟疫已完全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除了平氏,整个南阳,甚至整个荆州,全部瘟疫流行,各地官府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整个荆州,只有长沙郡情况不错,并没有大面积流行瘟疫。

    此时的刘封,面对声势浩大的瘟疫袭来,并没有乱了手脚。

    他决定亲自前往长沙一趟,去见一位重要人物,此人正是张机张仲景。

    长沙郡,太守府外,百姓排成长队。

    刘封来到太守府外,看到许多百姓在此排队,刘封便问一个老者。

    “老丈,你们因何在此排队?”

    老者看了刘封一眼,见刘封仪表不凡,不似普通人,连忙和颜悦色道:“这位公子有所不知,我们都是在太守府诊病。”

    “诊病?”

    “是啊,长沙太守乃是世间少有的大善人,他擅长医术,每每药到病除,现在各地瘟疫四起,长沙之所以没有瘟疫,正是因为张太守不惜自降身价为百姓诊病。”

    “这里可是太守府,普通人不得入内,你们就这样进来诊病?”

    “公子有所不知,大汉法度规定,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我等治疗,于是张太守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

    “噢?还要这等事?”

    刘封暗自点头,郎中在这个年代并不受重视,属于贱业,张仲景堂堂一郡太守,竟然打破陈腐的条条框框,主动为百姓诊病,这本身就可以看出张仲景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官。

    老都又道:“前些年,张太守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长沙百姓他诊病的消息。一时之间,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太守府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百姓,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

    “噢。”

    刘封一点头,心说张仲景为了救百姓,真是别出新裁啊,自己依稀记得,好像就是因为他在大堂坐诊,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他。”

    这个年代流行的瘟疫大半都是伤寒病,历史上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他的药对伤寒药到病除,现在南阳和荆州各地流行的瘟疫,就是伤寒病。

    自己这次前来,就是请张仲景出山,到南阳去,消除南阳的瘟疫。

    刘封来到衙门口,对着一旁的一个衙役道:“请向张太守通禀一下,就说南阳平氏县令刘封求见张太守,有要事相商。”

    不一会儿,衙役从里面出来,对刘封一拱手。

    “刘大人,不好意思,我家大人说了,现在他在诊病,若大人要治病请排队,若不治病,待我家大人诊病后再行相见。”

    刘封一脸尴尬,看来,自己这个平氏县令的身份,张仲景并没有放在眼中。

    一旁衙役似看出刘封想法,当即道:“我家大人脾气倔强,他为百姓诊病时,不要说是大人,就算是荆州牧来了,他也不会出去迎接,大人总说,人命大于天,莫要耽搁了救人的时间。”

    一听这话,刘封心头一动。

    这可是东汉时代啊!

    这个时代的士人,有几个把百姓放在心上?

    张仲景能说出这番话,简直是惊世骇俗!

    不过,他能有这样的见识和心地,足可见,张仲景此人道德之高尚,人品之纯良,远非他人可比。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想到这儿,刘封也不着急,找了块大石坐下,等着张仲景给百姓诊病。

    直到日落西山,诊病时间已过,门前的百姓才了陆续离去。

    衙役就对刘封道:“我家大人说了,请刘大人进大堂一叙。”

    刘封连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理了理衣裳,这才大步进入了长沙郡的大堂之内。

    只见大堂上,一个穿着素衣的男子正坐在桌前大口喝水。

    一看刘封进来,这男子连忙要起身相迎,然而许是坐得太久,这一起,男子身子一晃,差点栽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