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重启
繁体版

007 编辑部

    车在路上行驶着,老哥脑海还在想着游戏的事情,丝毫不在意薛士禹刚才在网吧的举动,对于他来说,除了游戏和学习,其他的很少去关注过的了。

    薛士禹家里距离县城其实也不远,大概是六七公里左右。

    往西走,过了一座大桥,往南走两公里就到了。

    薛士禹的小学是在村里面读的,因为家在村头处,小学在村中间,薛士禹是离着学校最远的一个,小学生涯都是走着去上学的,那时候还小,可能是腿短,总觉得特别远,有种翻山越岭的感觉。

    那时候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而现在,村里都已经上水泥路了。

    回到家,七点二十分,天已经黑下来了,南方的秋末,天总是黑的很快。

    吃完晚饭。

    ......

    薛士禹早早的走回来房间,准备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说起09年最火的小说,大概就是斗破,斗罗,盗墓笔记,凡人修仙传等等这些了。

    还有很多薛士禹有些记不清了,只记得当年高中那会入坑印象深刻的几本。

    小说能火起来,基本离不开一开始的设定。

    明确的等级,辅助金手指,平庸少年的逆袭。

    当然大部分也是跟作者多年积累的笔力相关,设定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套路吸引人啊。

    仇恨拉的好,打脸打的爽,节奏掌握好,装逼到位。

    虽然以二二年的眼光看上去,毒点很深。

    斗破当年的成功,确实不是行外人随便写写就能做到的。

    其实,薛士禹自己也有想过,要不是自己有U盘在,再次回来改变格局的可能也不会太大的,自己本身也没多大本事。

    现在已经临近年末了,还是等把《最好的我们》写完后,再考虑后面的具体计划。

    目前还是以学习为主,等这本书的成绩出来再说吧。

    薛士禹打算周末两天,抓紧把剩下的篇章写出来。

    ......

    虽然薛士禹想的很美,但他也知道,一切进展过程肯定没有那么顺利的,不过过审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咱要相信长安大大的实力。

    不过,即便是通过了,发稿费也要等到下下个月了。

    算一下,现在已经10月初,稿费得要等到11月了,杂志社一般也不会即时发稿费,都是月结的。

    所以,假设稿子通过能拿到稿费,那最快李达也要在11月初才能有第一笔收入。

    想想,顿时热情被浇灭了。

    不过,即使浇灭了也得继续努力,必须要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

    起码至少要给自己配一台电脑才行。

    这样,自己以后就码字就方便太多了。

    到时候去起点注册个账号当个作者,别的不说,把脑袋里的资料搬出来,这辈子就不愁了,薛士禹没什么大的野心,只想实现财务自由。

    在起点,抄…不对…写网文,这就是自己的强项,现在这年头,以薛士禹的BUG躺着成神足矣。

    嗯,薛士禹是一个很有逼数的重生者。

    ....

    周六,当薛士禹提前一天,把剩余的稿子写完发送了过去,顿时小小松了口气,总算码完,可以暂时等待消息了。

    ......

    就在薛士禹正畅想未来的时候,千里之外的青少年杂志编辑主编的桌上,放着两份新的稿子。

    这前后两份稿子都是网名叫-Yu″淩亂*发送过来的。

    这个,一看就是中学生。

    当时收到这两份稿子,编辑花菜看着这个作品名就有点不想看了。

    因为他们杂志名气挺大的,虽然投稿的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乱七八糟的。

    有的写的无病呻吟,有的像小学生作文写的既长且啰嗦,偏偏自身还觉得很不错,发了稿子之后还经常催促,被拒绝了就大骂编辑心黑没水平。

    甚至有人还把别人已经发布的作品复制过来,说是自己写的,以为编辑好糊弄似的,简直没脑子。

    胆子是真的大。

    所以,编辑有时候看稿子遇到这种都是很头疼的,最怕遇到奇葩,但有时候也清楚,林子大了,啥人都有。

    每天都会见到很多很多,无奇不有。

    这种编辑就不会管了,雨我无瓜。

    不过,就算花菜在不耐烦,职责所在,还是不能置之不理,哪怕瞄一眼,都是必须要的。

    这一点开,花菜发现自己捡到宝了,她察觉到这两份篇稿子和以往的稿子不同,淡淡的文青风格,整个故事里有的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细碎的点点滴滴,将怀旧写到了极致,将记忆也写到了极致。

    总之,花菜慢慢的看了下去。

    并且从女主耿耿和男主余淮的同桌日常中,她已经开始期待后面发生的故事了。

    直到看完发来的稿子,花菜才发现文里面把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原描述地淋漓尽致。

    看罢之后,花菜陷入沉思之中。

    她感受到其中的忧郁和痛苦了,突发觉得我们在用一生的时间努力学会接受平庸。

    花菜不喜欢这本书的结局,但又深爱这本书的结尾。

    然后就不禁有些怀疑是不是抄袭的。

    但是又觉得如果有,她不会没有印象。

    不禁查了查,发现并没有,嗯,原创。

    没问题了。

    这个文,她很喜欢。

    随后她就提交给了同组的编辑组长审核了。

    一般编辑通过后,需要给编辑组长通过,才能由主编拍板决定去留。

    编辑部的编辑们对《最好的我们》见解不一。

    不过大多数表示出肯定意见,认为肯定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编辑组长看完之后感慨万千的说:“这不大像新人写的,文笔极其老练,剧情细腻内敛,情绪缓缓递进做得极为细腻,而且写出了青春的怀旧气息,你说作者可能是中学生?”

    花菜点了点头,编辑们顿时感到惊叹,不能小看中学生啊!

    不过,现在很多高中生的水平真的挺好,特别是在文学性比较强的杂志方面,高中生或许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和感悟,但因为写的是青春文学,高中生的感情反而更加地真挚。

    于是,编辑部的意见统一后,由编辑组长把稿子打印送去给主编审查了。

    主编习惯看纸质的稿子,不习惯电子稿,因在文化工作者眼中看来,只有纸质的稿子才有其感觉。

    于是,这个笔名为薛士禹的两份稿子都交上去了。

    由于投稿是有要求必须填写个人真实信息,联系方式,银行卡等等。

    因为杂志社是短篇,不会像长篇作者要签订一式两份的合同保存,但是杂志社会声明,投稿,一旦杂志社通过,就可以使用版权,而且是独占版权。

    薛士禹当时为了办理银行卡,都是偷偷摸摸拿着身份证去办理的。

    不过至于电话,他就没写了,只写了联系扣扣。

    现在的他没有手机。

    主编慕姗姗看了之后,也通过了稿子,接下来就是决定稿子的价格时候了。

    主编联系了编辑部几个老编辑开了个小研讨会,进行决定。

    “这应该是老作者的新马甲,不然也没办法驾驭这么细腻的风格。给新人价就不太合适了,就定个千字二百二十吧。”

    这不算太高,也不算低了,至少是比新人价高出了几十块的。

    “花菜你是初审的,就让你负责联系了,顺便探探口风,最好是约约新的稿,价格不满意可以谈一下。”

    慕姗姗之所以,给出比新人价格高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稿子她很喜欢,也觉得是比较适合他们的读者的,第二,自然是要笼络作者的。

    给作者该有的待遇,才能留住更好的作者。

    作者也是一种资源,虽然他们杂志不缺稿子,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不会重视好作者。

    薛士禹有些好运的地方在于,由于是九月的最后一两天确认通过的稿子,所以决定在10月中旬发表,等于他可以在10月底就可以收到稿费了。

    薛士禹原本计划是要11月才会有稿费,且以为稿费在千字一百多,现在比起预期要高出很多。

    所以到时候,薛士禹估计要笑开花了。

    不过,他现在并不知道自己的稿子那么快过了,通常来说要等个把星期都是正常。

    只是,今天因为编辑部大多数人肯定了这部作品,主编才会提前审完,于是薛士禹的就被确认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