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阴阳界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马帮菜 10

    等进了腊月沐西开始跟着王大娘王嫂等人做腊肉,火腿,做腊鸡、腊鸭。扬家里几乎天天运来宰杀好的鸡鸭、猪肉。

    云南的火腿种类很多,最有名的莫过宣威火腿、诺邓、三川火腿,而他们这边红河火腿一样有着独特的风味。火腿选料都是这里散养的黑毛猪,这种猪一年最多长一百斤,其瘦肉细腻柔软,肥肉入口即化,肥而不腻,有一股奇特的肉香。

    制作火腿、腊肉是一个体力活,女人们要用盐巴一遍遍给肉搓盐巴,边搓边揉,让盐巴充分进入肉中。杨家做的火腿还是少数,大部分做成腊肉。真的要吃火腿还是要去外面买那几家做的好的。

    接下来就做各种吃食,米花,麻脆,糯米粑粑。糯米粑粑一定做成圆形,寓意团圆,尤其对于跑马帮的人,家人盼着他们安全回来,他们盼着回去与家人团员。麻脆做成菱形,寓意马帮人做人要有有棱有角,敢做敢当。

    每天做,每天吃,沐西觉得这种日子简单繁重而快乐。只要有时间还要不停练习那套神识功法,她可不想没事见鬼!

    王大娘跟着做完了年前的食物就走了,杨家剩下沐西四个帮工。在杨家帮工不单单要做饭,还有打扫,洗涮,跑腿等事,其实就是杂工。但也有侧重点,就如沐西,干得最多的还是厨房活计。

    等那些大事做完后,平时就剩下日常活计了,也相对轻松起来。沐西趁着出去买东西跑腿机会在街上会逛一会儿,买一些回家带的东西,空间存储的东西。

    这年,沐西供奉了一桌混合了汉族、傣族、哈尼族风味佳肴。醒来她依旧没回到现实。过了年沐西再次回到杨家,没了王大娘,她们几个王嫂管理。沐西慢慢学着他们能做的食物,平时杨家吃食没那么多讲究,也极为简单。

    因为今年大少爷成亲,杨家请了师傅帮着打家具粉刷房子,做饭便多了几口人的。杨家迤萨的房子还在修建中,平时很少看到老爷和二少爷。就是两位小姐也开始帮着做针线了。

    沐西的日子平淡无波,将大把时间几乎用在厨房。慢慢王嫂便将一些厨房的事交给了她,例如熬粥,炖汤,做鱼,做肉。杨鸿儒不是一次夸赞沐西做的红烧肉更有北方风味,杨太太为此还奖励沐西一只银镯子。

    沐西觉得她还是适合做北方菜,这边本地的风味做出来总觉得欠些什么。尤其那些蘸水,她调出来的味道永远与别人不同,没办法沐西只好让王嫂以种种量出来记下,以后再做就按那个比例做。

    四月傣族的泼水节,杨太太带着所有女人去了,红河县聚集着彝族、瑶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沐西算算他们那些节日,如果每个都参加,这一年下来不用干别的,几乎每月都有节日。

    “当然不会都去,咱们主要过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节。这个泼水节和扎勒特节、盘王节算是最大的节日,咱们才来”陈莲解释道。

    这还差不多!总之出来一趟有吃有玩也不错。

    马队是五月回来的,带着很多的棉花和毛皮、熊胆虎骨等物,这次据说还带了西洋人的药和物品。总之是丰收了,红河也进入了雨季。

    孔森和杨振坤都瘦了很多,有些路是他们趟着走的,可以说是新开辟的。雨林多是蛇虫鼠蚁,蚂蟥毒虫,有些村寨生人勿进,刚一接近就迎来对方的严阵以待。明刀明枪地对上的也有,好在他们是商队,还带了当地向导,不然真是险象环生。

    “煲一锅火腿老鸭汤,茶叶炒蛋,焖黄鳝,包浆豆腐,火腿一盘,主食,腊肉粽”孔森毫不客气地向大少爷吩咐着。

    “我也想吃,这就吩咐下去!”杨振坤笑道,一路上真的多亏了孔森,别人还能好好歇歇,唯独孔森不敢睡死,谁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土匪和野兽?他们都没想到在山里会遇到一只老虎,如果不是孔森,这次都不知道要折损几个。

    沐西接到指令开始着手做起来,杨太太因为马帮的回来准备的东西很多,那几道顺手就能做。

    孔森终于吃到了正常的饭菜,那鸭汤煲得非常到火候,豆腐做的外面焦脆里面鲜嫩多汁,闻着臭,吃着却是十分美味可口。蘸水做的十分和他的口味。

    用新鲜的茶叶炒的蛋有着淡淡的茶香,肉粽里的糯米充分融合了腊肉的咸香,颗颗米粒都被腊肉渗出来的猪油包裹,一口足够回味很久,这才是人吃的饭,孔森长长舒口气。

    “沐西那丫头厨艺是越来越好了”杨太太每样尝了一口赞道。

    “回头你给她长两块钱,咱们家难得遇到一个好厨子。我看假以时日可以超过大娘了”杨鸿儒也道。

    “知道了,老爷,我看过两年给她在马脚子里找个好后生就在迤萨安家,她只要不走咱们就一直留着她可好”

    “你做主”

    孔森脑海浮现那个认真做事的小姑娘,还真是不错的丫头。

    “孔兄吃菜”大少爷看他发愣忙道。

    “哦”孔森闪过一丝尴尬。

    孔森天天点菜,沐西只得天天伺候着那位少爷,心中不是不埋怨,要知道他们平时做饭都很简便快捷,而这位少爷弄个汤就要两三个小时,煮个粥一样费时费工。她盼着这家伙尽快离开。

    孔森补充了几天体力还真要上路了,这次的账目已经交接清楚,他也要回去跟舅舅商量一下是不是带一批人过来。如果商道顺畅,绝对会有更多的马帮过来走这条路,他们就需要一些会功夫的人手。

    孔家他插不上手,也不想插,外家人口多,过来几个表兄弟应该可以。有了洋枪洋炮人们对镖师需求渐淡,有钱的人家直接给自家组了护卫队,镖师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孔森的手摸到前两日在街上买的一把银梳子,一枚圆形带把西洋镜。他看到就想买,想送给那个在灶房忙碌的身影。作为什么?当然是谢礼,她还是一个青涩的小丫头,自己肯定不会对她有什么。为自己忙了好几日,难道不应该谢谢吗?

    应该感谢,孔森在房间里来回走着,送谢礼为什么要踟躇?孔森再次给自己鼓足勇气去了灶房。今天他要了一锅杂菌汤,那丫头一定在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