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阴阳界
繁体版

第七十八章 口子菜 10

    过来带了一把小葱:“院子长的,拿去吃吧!”

    “谢大娘!沐歌给大娘搬了板凳,屋内沐西烧过火倒是不冷,赵大娘四下一打量,“你家里人还没来?”

    这个问题沐歌也问过沐西,问她什么时候把父母接过来?沐西还真不想接过那群人,人一来屋子就满了,住着就不方便了,所以她说年后,年后估计那边也安顿好了,她要利用这段时间想想办法弄点钱给那边,有房有地了还是在那边好好呆着,来北京能干啥?全家没什么手艺,喝西北风?

    “捎信回去了,就算不知道啥时候来?年底不来,年初也回来吧!”能拖就拖。

    “哦,家里还有啥人?”

    “爷爷,父母,哥哥弟弟,五口。”

    “过来好,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过日子还是要精打细算的,你们没当过家,身边没大人,大娘就多个嘴……”

    沐西听老太太唠叨好一阵子持家之道,又问了年龄等等,终于老太太带着沐西给的一包点心高高兴兴回去了。

    “丫头刚十四,已经给家里捎信了,我看你们还是等等她家大人过来吧!”赵大娘过来回话道。

    “还真是不大,辛苦他婶子了!”

    “不辛苦,邻里住着谁没个事,有事您言语!”

    送走赵大娘,老太太叫出两个稍大的孙女,周苏娟,周素月,“你们没事就过去拿着针线活串串门,她们就姐妹俩,要是需要做伴的你们搬过去正好。”

    “娘,我看还是等等吧,这样太早过去总归不好”牛氏道。

    “是先拉好关系,搬过去的事慢慢来”老太太精明着呢!

    沐西带着点心将左右邻居拜访了一下,左右两三家,如果一条胡同都拜访过来她也拜访不起。

    就这样沐西进到赵大娘和周家院子也是弄得不知如何好,原来大杂院住着好几户人家,这一包点心拜访给谁家?还是赵大娘道“多少是个心意,一包点心就给孩子们分分,以后可不用这么客套!”

    到周家,周老太太也很热心,带着她见了院子其他几家,有的人没在,有的只有老人孩子。

    第二日周家姐妹就过来回访,给姐妹带了炸排叉,是咸味带芝麻的,而不是外面卖的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是回民的小吃,做法讲究,面里要放入姜末明矾,这样排叉炸出来酥脆还带有姜的味道。炸好的排叉再过一层蜜,过蜜的方法就是用煮姜丝的水加糖,开锅加饴糖和桂花熬开,炸好的排叉桂花饴糖蜜水过一下,排叉上便裹了一层蜜。吃起来会很酥,很香,很甜。

    周素娟带来的是咸味,和面应该差不多,里面只是加了芝麻,炸好没过蜜,这样吃起来不会很甜很腻。

    这几天沐西出去都是让沐歌一个人留在家做针线,小丫头正寂寞,正好来了伴,但沐西有很多事,客气了几句就让姐妹留下陪沐歌。

    买煤,买柴,买油粮和全聚德烤鸭,还好这家店已经做了十多年了,沐西要了一只刚烤出去鸭子尝了尝,不管是因为鸭子还是手艺,现在她吃的绝对比后世的好吃。

    三只烤鸭带走,她这是准备供奉的,绝不会给沐歌,小孩子还是不要惯坏了。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沐西一个人在外面享受完美食回去,即使带回去,也不是给那小丫头的。从奢入俭难,从简入奢易。

    习惯了白粥偶尔吃一顿好的会非常开心,经常吃再吃窝头谁也不好受。周家姐妹偶尔就过来,几乎就是陪沐歌,沐西一般打个招呼就走了。她要为那群鬼准备大餐,烤鸭买了,原料都齐全了,她准备开始做。

    沐西的烧肘子手艺练了十几年还是可以的,不过清洗这东西却是费水费工,水桶是两个木桶,洋铁皮的还没出现。出门挑水就是一种折磨,沐西晃晃悠悠挑着水桶,感觉肩头一轻,肩头的担子已经换到了维民肩上。

    “谢谢!”沐西甩甩肩头,功夫欠练,维民大步挑着水进了沐西家。做粥的沐歌按姐姐吩咐不停搅动着勺子,这几天都已经练出来怎么看锅了。粥一定要黏稠爽滑,等会儿再加上鱼片就是鱼片粥,那滋味的非常好吃的。

    维民将水倒进水缸,水缸里的水还差很多,没说话挑起水桶继续挑水。沐西想拦住,男孩根本不给他机会。

    一担两担,直到六担水缸才满,厨房地上大盆泡着肘子,维民再次返回去挑了一担水放在门口。

    沐西端了一碗鱼片粥递给他:“尝尝我们的鱼片粥,黑鱼做的,味道很不错”

    维民本不想吃,但他闻到那股味道突然很想哭,他端起来舀了一勺放进嘴里,粥很爽滑,鱼片鲜美嫩滑,微微咸味,里面几粒葱花。

    这个味道仿佛是记忆力的味道,就如刻在骨子里的味道。他爹娘都说他矫情,对吃的太挑剔,可是他就不愿意凑合将就。

    第二口,维民留下两行泪,沐西不知道这个沉默的男孩为什么哭,他的悲伤感染着沐西。男孩默默吃完粥,把碗交给沐西:“以后我为你挑水,只要给我一碗粥”

    “好!”沐西答应下来,“我再给你盛一碗”

    维民吃了第二碗默默离去。

    “姐,维民哥怎么了?”

    “不知道,赶紧吃,吃完干活!”沐西说做肘子要去卖钱养活她们俩,沐歌是非常勤快的。等周家姐妹过来姐俩正一根根从肘子上拔猪毛,“你们这样累死也拔不完,等着我给你去拿松香”周素娟跑着一会儿端了一小铁锅黑乎乎的东西,沐西知道是松香,她只是忘买了。

    “谢谢啊!等明儿请你吃肘子!”

    “你这是想吃还是卖?”

    “卖,我做做试试,以前看别人做过,不想点辙怎么生活?”沐西融化了松香,肘子在里面一滚,勾出来放进冷水,表皮松香一拔就开,白生生的肘子就出来了,猪毛留在了松香上。肘子扔进大盆让沐歌用刀刮一遍,基本上就干净了。

    “还是这个快!”

    “当然,不然我爹他们一次做几十个肘子怎么做的?”

    那姐俩也不怕脏,坐在灶房看沐西姐妹俩收拾,炖煮。“中午就别回去了,我做臊子面”

    姐俩哪好意思留下,借口要帮着做饭赶紧端着松香锅回去了。回去自然将沐西想卖肘子的事说了一遍。

    老太太和李氏都咂舌:“真是天真的孩子,厨子跟师傅最少学三年,还要给师傅干一年,四年能出徒就不错了,这倒好,看看别人做就上手祸害东西了!我看这丫头不适合咱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