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阴阳界
繁体版

第133章 眷村菜 27

    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微妙起来,紧接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不可逆转的车轮给台湾蒙上了一层阴云,那边建交这边就要断交,日本紧跟其后,紧接着台湾在一年里迎来12个国家断交。人们私下称这年为断交年。

    当局除了表示遗憾什么也做不了,蒋某人出来发表演讲:“庄敬自强,处变不惊,要活下去就别靠别人,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于是“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成为时下最流行,最通用的箴言警句,人们随处都能看到这几个字,随即各种地方也出现以自强命名的事物,自强号火车,自强号隧道,自强街道,自强食铺…….

    1975年应该是所有老兵和眷属最难忘的日子,他们的蒋委员长离开了人世。你走了我们怎办?老兵哭嚎着,我们想回家!想回家啊!你当时的承诺呢?你还没实现你的承诺怎么能丢下我们离开?

    哭声响彻着长长的送灵队伍两侧,老兵不顾形象的哭嚎触动了所有曾经一起背井离乡跨海过来的人心灵深处的痛,他们忍不住跟着落泪,跟着哭。那些本省人内心生出同情怜悯,离家26年了!有的人已经土埋脖子,有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中年大叔,他们回家的路在何方?

    哭声连成一片,哀悼者死者,痛着自己。这件事就如导火索一般勾起了众多人思乡情,也让上层不得不重视起来。

    陆云泽很是消沉了一阵,沐西让他退下来,也该退下来了,还有什么盼头?二十多年了!算算都快三十年了,你还指望什么?陆云泽死心了。本来也快到了退休年龄,打了报告便被批准了。

    退休的陆云泽仿佛失去了灵魂,他一辈子只会当兵,根本不会干什么,沐西带着他去看老丁。老丁已经垂暮,最近身体一直不好,好在身边有那些荣养的老兵照顾,精神了就去果园看看。

    陆云泽带了烧酒过来,沐西给老兵们做了满满一桌特色家乡菜,吃到家乡的味道又引起来众人的伤感,酒喝多了,一个个又哭又笑。

    “别忘了把我送回家!”这晚老丁抱着酒瓶笑着离开了人世,脸上还留着没干的泪水。

    夫妻将老丁火化了,骨灰寄放在骨灰堂,终有一日他们会带他回去,即使他们做不到,也要让儿子做到。

    妈妈水饺依旧很火,水饺的价钱已经从最初的五元涨到了十几元,人依旧那么多。只是做饺子的人里多了年轻女人的身影,那是晓刚的媳妇。晓刚和秋生在部队混了三年回来做了两个妹妹的跟班,不然两个小姑娘去演出家里怎么放心。

    也多亏沐西给指点了几位眷村出息的大腕,这些人同出眷村,心是一起的,耳听目染,相助帮衬,近两年越发红火了。赚的钱多了,家里条件都有了改善,每家现在都有了像样的住房,即使沐西夫妻留下也会有地方。

    沐西带着陆云泽在马大丫摊位上吃了一个韭菜盒子,又去徐嫂那里要了一碗面,看看刘嫂的摊子,却得到一个意外喜讯,原来刘嫂的男人已经被释放了,还真是喜讯!

    最后才回到吴嫂这边每样要了两个饺子。

    “看你们两口子多好!多自在!这回住几天?”吴嫂问。

    “住十几天,我们看看你们就要去美国看闺女儿子,可能要一两年才回来。”

    “正好你们去看看晓华她们演出,那两孩子还念叨你们呢!”吴嫂道。

    “就是,你可一定要去啊!她们俩有今天你的功劳可大着呢!”马大丫依旧大大咧咧,跟着沐西跑过来聊天了!现在摊子有男人和儿媳做,马大丫更多时候打下手带孩子。

    演出是一定要去看,那天几家的摊子收得都早,吃饱便去剧场看演出,七十年代末,台湾的文艺开始兴盛,这种演出经常有,今晚的演出沐西看到了好几位以后的牛人,记住这一刻吧,以后再想见他们怕是越来越难。

    “他们大多是眷村出来的孩子,你看看多出息!不过在外面听说也不容易,摸爬滚打这些年终于熬出了头,等一会儿晓华她们就出来了!”吴嫂介绍道,沐西知道里面的辛酸,能混出来可不一定全凭个人实力。

    如果这些人不团结,不相互帮衬,成功之路可能没这么平顺,随着悠扬的旋律,舞台上出现了身穿演出服的吴晓华,姑娘比原来沉稳了,歌声里能听出演唱者的心绪。沐西听着看着,眼前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喜欢占尖霸道的小女孩,转眼她们已经长大了。

    告别众人,夫妻俩一走就是两年,牛肉面馆又开了十几家,想加盟的太多,这次他们过去干脆对外放开了几十个名额,现在美国各州基本上都有了牛肉面的馆子,老板都是华人,这是沐西提出的基本要求。

    雨欣毕业后直接接管了几家店,文涛毕业后两人在美国便结了婚。沐西等雨欣生下第一个孩子带着一笔钱回来,他们在有眷村的各地选了几处闹市区拆建出一条条美食街,宽敞整洁的街道两旁是拔地而起的楼房,一层就是一家家敞开门面的铺位,铺位有大有小,摊主几乎都是退下来的老兵和眷村的妈妈、眷村的下一代。

    沐西是以极低的价钱卖给或租给他们的,只想给他们一个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的地方。楼上房子一样,想买就卖,想租就租。一算下来沐西夫妻一点也不亏。

    政府不是不知道老兵和眷属的日子不好过,只是他们没能力,或者也顾不过来。有人出面做好事他们说乐见其成的。沐西记录着那些新出现的小吃,写着一个个故事。每一个老兵都是一个故事,有的心酸,有的让人心痛。

    老兵老了,他们的执念只想回家,思乡会的成立促使当局不得不重视起来。那些写在身上“想家”的字触动着有良知人的心。

    从老男人嘴里喊出的“娘,我想你!”让人忍不住流泪,他们不管多老都是娘的孩子。

    “我想回家看看,也想把老丁的骨灰送回去。”沐西某日对陆云泽道,她的家在大理,如果借道缅甸应该可以过去。只是出入境可能麻烦一点,但沐西相信以自己能力是可以过去的。

    “我陪你,想好怎么去吗?”

    “想从缅甸过去,那边应该有偷渡的”

    “好吧,我们一起,不然我怕这辈子见不到家人了”他知道当局反对声音很大,他们根本不想让老兵回乡,即使他们已经打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