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阴阳界
繁体版

第143章 烧尾宴 26

    沐西刚回沐耀宗那边刘氏就要甩脸色,沐耀宗一瞪眼,刘氏收回目光。院内人有人叫她师姐没有人叫她大娘子大小姐,看着忙碌的人就知道生意很好。

    “大姐!”二娘子和峰哥儿亲热地叫着她。

    “峰哥儿都知道干活了?”沐西看到峰哥儿用木棍在捅火道。

    “嗯,帮爹烧火!”

    沐耀宗说年根办宴席的多送节礼的更多,点心供不应求。国公府已经派了几个人手帮着打下手了,就这样还是不够用。“已经加了两个烤炉了,还有的点心做出坯子送到了别去烤了。”沐耀宗道。

    “爹,多着急也不能差了火候,不然影响我们的声誉,声誉一旦受损挽回很难!这样求而不得是最好,以后该歇着歇着,一切按程序来。”

    “都是官宦人家要的,做不出来岂不是得罪了他们?再说多做多赚。”

    “咱们又不是卖点心的,得罪谁也是国公府的事,再说国公府还怕他们吗?东西少了才珍贵,满大街都是就不值钱了!”

    沐耀宗恍然,吩咐看烤炉的云起一定不要着急,不到时候绝不出炉。

    赚钱越多沐耀宗一家越不想回老家了,绝不能走!就连峰哥儿也知道不能回老家!否则好吃的好玩的全没了。

    沐西送了一套茶具给沐耀宗,天青色的瓷釉,色泽青翠华润,素雅自然,有如堆脂,有如碧玉。天青色为汝窑瓷的代表色,还有豆青,天蓝月白,沐西都有收藏。

    一套绝美的瓷器再次让沐耀宗认识到闺女不简单,他警告着刘氏,不要干涉沐西做事,“不然我就把你送回老家!”

    “我以后不管了还不行吗?”刘氏就怕提回老家,她才不回呢!

    外面催着催着也就不催了,每天就那么大量,卖完为止。新年很快到了,送年礼的都送完了,剩下的就是各家宴席酒楼茶楼的消耗,沐耀宗等人终于能喘口气了。

    新年酒楼都没放假,点心这边也就没闲着。大宋的皇帝喜欢与民同情,那几日几乎夜夜笙歌,各家宴会接二连三,据说这样的场景要持续到上元节。弄得沐西一天天的看不到邵阳,连带着也看不到沐武。

    “我的个乖乖!”刘氏等人抽空上街看热闹,这一看算是真的开了眼界。满街的灯火将黑夜渲染的份外明亮,街上行人络绎不绝,嬉闹声伴随着歌声鼓声不绝于耳。

    沐家人忙了这些天,进账一大笔,还得了主家的大红包。众人花钱也大方,一路吃喝玩乐,大人笑,孩子笑。

    走着走着就没了沐西,原来沐西被赶来的邵阳拉走了。两人牵手沿着汴河观赏花灯,邵阳出来已经是半夜十分了,他珍惜与沐西的每一时刻。

    黑暗中不免多了两道相拥相吻的身影。

    沐西在上元节后回去的,只是她绕道先去了一趟禹州,去买了一批钧窑的瓷器。钧窑瓷器釉厚,釉色灵活丰富,大多有特殊的‘蚯蚓走泥纹’,后世想仿制都难!

    沐西选购了很多花盆、水盆,洗,瓶、碗盘——能买的尽量买。如今的时代,遍地都是窑场,除了官窑其他瓷窑都好说。现在沐西满脑子都是怎么多弄点好东西,大宋是历史上文化经济很繁荣的时期,尤其瓷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

    她梦想着自己别墅里用的都是价值连城的瓷器,不知文物专家看到会怎么想?还有如果后世在某个宋代古墓挖掘出一个多彩琉璃碗会怎么想?沐西用那只碗换了一批钧窑瓷,那只碗在现代不过几十块,在大宋就是价值连城。

    离开禹州沐西便改道回家了,那些迟到的年礼被扔进了空间。

    在上元县沐西才雇了一辆车先去了邵家。邵家翻盖了原来的院子房子,新房又大又宽敞。院子旁扩建了一座作坊。

    “已经买了两座茶山和一块坡地,我们正找人栽茶树,二郎怎么没跟回来?”李氏很想念儿子,只回来一个未来儿媳很是担心。

    “他很忙,根本脱不开身,这回他让我又带了两百贯,有合适的坡地再买一些。活就找人干,我会跟你们一起炒茶,带带师傅。这批茶是给国公府和陛下的,一定要仔细。”

    李氏和邵家众人瞠目,国公府?陛下?他们没听错?

    “陛下喜欢咱们的茶,还给赐了名字叫‘豆蔻茶’”

    邵仲新率领全家朝京城方向跪下叩头:“谢陛下!”

    沐西不得不跟着下跪,入乡随俗,没办法。磕了头邵仲新又去给祖宗烧香。

    李氏赶紧让媳妇给沐西准备房间,沐西却是要回家看看。

    到了沐家待遇与邵家相差千里。

    几月不见大娘子像变了个人,人高了,皮肤好了,身上也有肉了,好像气质都变了。身上的衣服看着都比他们的好似的。那一家人一定过得很好吧?这是所有人的想法。

    “怎么是你一个人回来的?你爹娘武哥儿呢?”几乎所有人都在问这个问题。

    “我爹娘还在为酒楼做事,武哥儿学手艺,我回来是办点事送年礼,办完事也要回去帮忙干活。”沐西没了心思多解释。

    “你爹他们每月赚多少?武哥儿给月钱吗?京城好不好?”老太太看完带回来的东西连着问。东西没出条的,也算过得去。

    “我爹每月十几贯钱,我们都属于帮忙的,要是完不成主家给的任务要扣钱。赶上要的多了也有赏钱。武哥儿很努力,跟我爹学做点心,还跟酒楼的师傅学烤炙,他刚拜师,还算学徒,满一年才给一点工钱。”沐西道。

    杜氏和沐耀光也看了儿子的信,他们没想到儿子会骗他们。“武哥儿说明年他每月就能拿两贯钱了!以后每年工钱都会涨。他说要在京城待几年回来,他二叔那里点心已经有十几种了,他想都学会。还有烤炙,学会了铺子就多了一项收入。”杜氏跟老夫妻道,儿子长本事了,杜氏很欣慰。

    “武哥儿厉害了!好啊!“老爷子连声夸孙子。

    沐西说节礼里的烤兔子烤羊腿烤鹅就是武哥儿做的,等一下考热了大家可以尝尝。杜氏一听是儿子做的忙去翻看,抱着羊腿就如看到了儿子,这就是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吧!

    “老二怎么会那么多种?”老太太提出了大伙的疑虑。

    “是邵阳将书里的点心都交给了我爹,京城东西多,咱们这儿找不到的京城都有。”沐西答道。

    老夫妻相信了,每月十几贯,除了一家吃喝还剩多少?“写信告诉武哥儿,学会点心了赶紧回来,一个月那几贯钱还不如帮着家里做活!还有告诉你爹你娘,你三婶有喜了!估计入秋就能生。”老太太道。

    沐西扫了一眼林氏微微隆起的肚子赶忙恭喜。

    沐西带回来的还是一些布料和干货、蜜饯、糕点,家用物品等,米花糖很受大人孩子的欢迎,老太太问沐西会不会做。

    沐西点头:“会是会,就是麻烦,而且需要的糖霜没处买。就是买到糖霜做出米花糖怕是也没人买。”

    “为啥?”

    “成本太高,这么一块米花糖做出来大约一百多文,你说谁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