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阴阳界
繁体版

第143章 烧尾宴 33

    真宗看到奏折被气笑了,这个邵阳居然敢让朕兑现承诺?想想那个很特别的青年,那些精致的瓷器,他有那么小气吗?“赏!”

    沐西对这次赏赐最满意了,笑得跟一只猫儿一般,惹得邵阳又是一顿狂吻。

    “满意了?”

    “满意,很满意!”

    “对我还是赏赐?”

    “都满意!”沐西笑着开始在邵阳身上肆虐,她喜欢与邵阳一起的日子,偶尔想起现实生活她就会很落寞,那里只有她自己。

    年底谁都很忙,除了沐西和峰哥儿,两人趴在桌子上说是看书学习,外面嘈杂的声音怎么也安静不下来。“姐,将一个故事呗!”

    沐西端出装各种吃食的笸箩边吃边讲,就她看得那么多书足可以给小屁孩讲上几年的了!

    沐耀宗听从邵阳的建议买了几个人,已经走了两个女徒弟,还有三个,但这三个以邵阳的意思也不会长,国公府可能派去其他地方。

    自己买的人用着更踏实,刘氏也不需要事事跟着干了。时不时进来看看姐弟,抓把瓜子再出去指挥着人们干事。沐西觉得她更多是在炫耀,张扬。她的声音越大,心里越是欢喜,那只能说生意好的不得了。

    沐西一点不讨厌这种声音,反而觉得有味!生活的味道!

    邵阳在新年的时候过来与沐耀宗夫妻谈成亲的事,“我们想回去就成亲,新茶下来怕是没空了。”

    “我们也跟你们回去吧!过了年就没那么多订单了,家里的这些人就能做了。”

    没想到说走就走,大年初二一家人就走了,他们包了两艘大船,带了沐西的嫁妆和办宴席的很多高档食材,这些东西有沐西和邵阳采购的,有二公子交待管事送来的,都是难得的好东西,到了老家不一定买到,天气冷不担心坏掉,所以能带尽量多带。

    沐西的嫁妆和嫁衣都是京城定制采买的,当然还有国公府给的。刘氏在沐耀宗的盯视下该买的都买了,倒是没少花钱。即使这样邵阳也买了很多衣服布料首饰和用具,他要给沐西他能给的一切。就连刘氏和二娘子都被少得东西。刘氏嘴列的都快到后脑勺了,没想到啊,姑爷居然将他们用的那座小院房契给了他们。

    刘氏现在看到沐西就是眼笑,沐西偶尔敲打她一下:“娘,你对二妹也要好一点,说不定二妹也有厚福呢!只要人好有能力,别在乎人现在穷富。”

    “知道,知道了!”

    一两辆马车将东西运回沐家和邵家,家具要先送过去,嫁妆跟着人走,两边提前得了信早准备好了,沐耀宗一家也受到沐家人空前的欢迎。

    一个个箱笼下来引来众多看客,“沐家二郎这是发了多大的财?”

    “是大娘子的嫁妆!”

    “这得多少抬?”

    “六十四抬!”

    喔——哦!——啊?——

    正月十五是沐西邵阳的新婚大喜之日,邵家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邵家有贡茶,有茶园,有为皇家办差的二郎。邵家主要是为二郎办的新婚喜宴和烧尾宴,谁不来?不来是傻子!

    连邵阳都没想到的是二公子也来了,还有江宁府的转运使,二公子帮他们相互做了介绍,那意思不言而喻。邵阳一揖到底:“下官本应先去您那里报道的,没想到让您来了。”

    “无妨!婚事为大,你我无需客套。等你忙完家里你去府城,我们再谈公事!”这位转运使看着的确宽厚,待人和善。

    二公子朝邵阳点点头,让他放心就是。

    “是,多谢大人体量海涵。”

    锣鼓喧天,新娘子到——

    邵家摆起了长龙流水席,第一天,贺儿子新婚之喜,第二天贺儿子御赐进士出身,官职加身。第三天邵家送小女儿出嫁之喜,流水席面,来了就吃。

    修葺整洁一新的宽敞街道摆了长长的桌案,每桌点心十八道:芸豆糕、桂花糕、绿豆糕、糯米糕、马蹄糕、豌豆黄、核桃酥、杏仁酥、一口酥、白皮酥、绿茶酥、千层酥、绿豆饼、红豆派、苹果派、莲蓉月饼、五仁月饼、枣泥月饼

    凉菜十道:桂花蜜汁偶、凉拌千丝、梅干菜长生豆(花生米)、山楂酱山药泥、盐水鸭、酱鹿肉、酱肘花、糖霜山楂球。

    热菜十道:清蒸鱼、松鼠鱼、梅菜扣肉、葱烧海参、绿茶虾仁、烟笋焖豆腐、油焖光明虾、清炖狮子头、芙蓉鸡片、烧芋头

    炙烤四道:烤鸭、烤鹅、烤脆皮五花肉、烤野兔。

    汤菜四道:腊肉笋干汤、山珍菌菇汤、海鲜豆腐汤、萝卜老鸭汤

    四面点:豆沙包、白糖包、小笼包、烧麦

    干鲜果品四样:大枣、长生果(花生)、桂圆、糖炒栗子

    主食十道:蒸饼(馒头)、汤饼(雪菜肉丝面、酸笋肉丝面、羊肉汤面)、烧饼(霉干菜肉烧饼、红糖烧饼)、白米饭、腊肉饭、鲍鱼米饭、竹筒饭。

    这样的阵势谁见过?二公子真想将邵阳拎过来:你怎么还藏私?

    “这得多少人在做?”刚来的人不住咋舌。

    “听说京城过来十几号人专门来给邵家做菜的。”

    “邵阳可真厉害!”

    “那是!”

    流水宴从上午一直吃到晚饭才散去。客人们都被安置在邵家新建的几座院子,婚房还是一座新院,红灯高挂,美人垂目,一声轻唤,世间皆静,你侬我侬,情根深种。

    洞房隔壁,六十四道菜品摆放整齐,香烛袅袅,被供奉者吃得酣畅淋漓——

    三天喜宴终落帷幕,外面的春芽崭露头角,一场春雨过后,采茶女带着竹篓唱歌欢快的歌谣,素手轻起,一叶一芽落入篓中。

    制茶的师傅紧忙活,不让一片叶子等太久,这是贡茶,被主人精挑细选出来的头遍茶芽。

    一片山头做不来不过一斤。

    邵阳带着明前特级豆蔻送去府城转运使那里,随后快马送去京城。剩下的就是一等茶,二等茶,三等茶和末等茶了。满足了均输司的定量,剩下的便是茶商的了。

    邵家很早就住进了各处等候的茶商,连带着管做饭洗衣的妇人都赚了不少。

    外客多了,吃住就是问题,邵家不可能都能解决,村里有人开起了客栈,有人做起了食铺,有人养鸡鸭鹅提供肉食,有人做起了脚夫,车夫——

    一个产业带动了一个村的经济,村子没几年就发展成了镇子。

    邵家又起来一处大宅院,随着后世子孙的增加宅院不断扩大,慢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那是多少年后的事。

    邵阳第一年走马上任,皇家御贡的茶可不是一两处,从宜兴长兴到福建的建安

    沐西没忘了百亩田地,今年的稻种是她提供的,没用后世的种子,只是将村户中种子收集来在空间放置了一段时间。那是紫金葫芦空间,那些雾气沐西一直觉得是好东西。经过雾气的浸染食物味道会好很多。她相信种子一定会有变化,最好能提高产量。

    沐西邵阳看着将今年的绿茶、白茶和抹茶做完,看着水稻发芽成长起来后才一起去了江西浮梁瓷窑厂。唐朝时此地瓷器已经很精美了,并诞生了好几位技艺精湛的匠人。沐西高价才购买了几件。

    自家的两座窑厂在大笔资金注入后很快形扩大了规模,更是招揽来不少匠人。工钱高,待遇好,谁不来?

    浮梁本身瓷器水平就好,沐西只是提了几点改良措施,几款茶具和生活用品的设计理念就没再加干预,就让那些匠人任意发挥。

    瓷厂出品的瓷器不管是品质数量款式赢得了很多商贾赞誉。沐西给自己弄了不少,空间已经码放了几十个大箱子专门放瓷器。沐西不光收藏瓷器,也跟着学做。不然这些年她干什么?二十岁以前她不会要孩子,她要趁着现在能学点学点,古代的技艺在现代早就失传殆尽,她想留下更多,更多。

    烧瓷、各地研究挖掘新品茶、偶尔增加一两种新作物,增加一下土地产出,两人几乎形影不离,是世人羡慕的神仙眷侣。沐西有种从没有过的幸福,她好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