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阴阳界
繁体版

素斋宴 2

    “沐西,沐西,不能睡了!快醒醒!”

    沐西听到有人在叫她,谁啊,她好想睡,别烦我!

    “沐西,沐西,起来我们走!必须走了!”

    为什么必须走?沐西感觉浑身的不舒服,她只是买了一天东西,不至于吧!

    “沐西,沐西!”

    沐西感觉有人在拉她,努力睁开眼,她竟然看到一个尼姑!沐西顿时瞪大眼,头一阵阵疼,身体软软的,没一点力气,嗓子也难受了。

    “醒了?能起来吗?我们要离开这里,这儿太危险了!跟姑姑走!”尼姑脸上的担忧减少了几分,多了几分急切,她想将沐西拉起来。

    沐西摇摇晕沉沉的头摆手:“姑姑,稍等一下,我缓缓!渴,嗓子难受!”既然对方说是她姑姑,一定是这具身体的姑姑了,沐西还什么都想不起来,也不想想,总之她难受的要死。

    ‘我去找些水,你等着,千万别动。”尼姑仔细叮嘱后才小心地离开。沐西环顾四周,这才发现她在野外,身下是草,周围有些树,杂草倒是很多。天气不冷不热。

    再看看她身上的青色尼姑大袍,自己是尼姑?沐西赶紧去摸头发,还好,头发还在。随后脑海里有了些记忆,这是古代,原主是大明子民,已经嫁人,但现在是寡妇。她和她姑姑正在逃亡中。逃什么?不是灾害,是战乱!清军南下,势如破竹,大批难民南下逃亡。

    因为南京还有大明的皇帝,尽管是没做多久新扶持起来的皇帝。有皇上就有希望,他们将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到了那位不知靠不靠普的皇帝上。

    沐西打起精神,从空间弄出一杯空间产水果榨成的汁一口饮下,冰凉的果汁让她舒服了很多,头脑也清醒了。

    顺治二年,也是南明弘光元年,公历1645年的春末夏初,沐西将时间缕好。清军已经将扬州城围拢,不久扬州城破。此刻城内明军将领主战主和还在各执一词,就如一盘萨沙。

    逃?逃哪去?‘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哪里安全?清军可怕,投降的明军更可怕,他们杀自己的同胞一点不手软,往往对自己同胞够狠的都是自己人。

    沐西想此决定先不走,因为不管去哪儿都一样,尤其两个女人。原主的丈夫外出遇匪徒被杀,原主来庵里给丈夫念经超度的。慈宁庵是扬州城外的一个尼姑庵,也是原主娘家姑姑出家的地方。

    本想清修的人一样躲不过战祸,住持静尘师太听说清军到处烧杀奸淫掠夺,也怕祸及庵里,于是决定带着众弟子南下。没想到刚走没多久沐西就病了,静安怕拖累众人便与队伍脱离开。姑侄俩就这样躲在野外树林中躲了一晚,静安很焦急,担心侄女的身体,更担心她们姑侄路上不安全。

    沐西想到她所处的环境也着急了,她的身体一定要尽快恢复,估计这具身体着凉加上急火攻心,本就因丈夫死伤心欲绝又赶上战乱,能不病倒吗?可这时候能病倒吗?沐西给自己喝了两支感冒药和一杯果汁,多少补充点体力。

    取水的静安回来,将竹筒给了沐西,看侄女真的精神起来倒是高兴很多。

    沐西喝了口水站起身看向四周,这是一片田野,水稻正是初长期,水随处能见,没水的地方生长着茂密的草和稀疏的树木,远处一片片的那是竹林。

    “姑姑,我们不走了,找地方安顿下来。”

    静安用异样的眼神看向侄女,感觉哪哪的有些不对劲,“不走?在哪儿安顿?听说那些兵连树林草科都不放过。”

    沐西也不知道去哪儿,只知道去哪儿都一样,你的腿再快能快过马吗?再说南下的风险更大,南方反清复明的气焰更浓,所以遭受到的打击更重。一个嘉定就能反反复复屠杀了三次,何况别处?不能走!

    “姑,沐家和我夫家还都在城里呢?咱们进不去,我也不想离着太远。”

    “我知道,可我们去哪儿?”

    “我想还回庵里,这样家里人还能找到咱们。”

    静安没来主意,最后点头:“好,我们回去!”

    慈宁庵,位于扬州东南三十余里,曾是宋时一名三品官员为家族修建的家庙,后来家族没落,便成了出家女修行的地方。庵不大,却是有三进的样子,前面大殿供奉三世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侧殿则是待客礼佛的地方。

    中间是尼姑和俗家弟子修行的地方,吃饭睡觉劳作都在后面。庵堂外是一片竹林,边上有小河经过,出了竹林便是三十余亩的田产以供养庵里吃用。因为此处精致清幽,倒是深受很多有钱人家的女客过来修身礼佛。

    就如沐西,沐西的婆家便是商户,算是小富,送沐西过来也是要给庵里一笔钱的,沐西很后悔没从家里多带一些银钱出来,等回去还不定什么情况。

    庵门上着锁,静安想打开却被沐西拦下:“姑,走后门,前面就这样吧!”

    静安想想也是,这样更好,就当这里没人吧!去后面要从竹林绕过去,而她们在竹林里却发现了两匹马,那马还是拴着的。

    “姑姑”

    “应该有人在附近,我们小心点。”沐西非常后悔空间没手枪,刀具倒是不少,还有防狼喷雾,电击棒,可真遇到强敌她哪里是对手?

    庵堂后门在里面插着,她们能听到里面有动静。静安犹豫一下还是拍打了门。

    里面的动静没了,静安再拍打了两下“里面有人吗?我是这里的比丘尼!”

    一会儿里面传来脚步声,门开了,是个男子,那男子中等身材,约三十左右,偏瘦,面白无须,神色淡然,略带文人特有的气质。

    “师傅!我们是东城内顾家人,出来避难,一时找不到去处便来此打扰了。”男子合十躬身道。

    “阿弥陀佛!施主无需客气。”静安点点头,顾家,她知道,这位应该是顾家的大公子吧?

    静安和沐西进来,便看到一群人迎了过来,足有一二十人,有老有小,看似是一大家人。

    为首的老夫妻双手合十,“静安师傅!”

    “老夫人!顾老爷!”静安还礼。

    “这庵内怎么没人?我们是昨晚住进来的,看着上了锁我们便擅自从后门进来的。”老太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