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天下从投降开始
繁体版

第一百八十四章 稷下学宫

    汪过感觉有些头疼。

    算了,解释不清了。

    反正自己的计划,也是靠吴国把海国都城给弄没了,只要自己的思路没错,那剩下的也没必要多管。

    倒是余味点点头,又把汪过称赞了一遍:“你是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中,除了我以外,唯一认真玩游戏的玩家。”

    “所以我倒是希望,将来我的楚国,有和海国正面交锋的时刻。希望你能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

    汪过:……

    别吧,我这儿还寻思着给亡国创造机会呢,你就希望我和楚国势均力敌?

    真的是太难了。

    要怪,只能怪自己命不好吧。

    假如他随机到的国家,是个余味旁边的国家,可能他早就回到现实世界了吧……

    汪过心里叹着气,摇摇头,没再解释。

    三人做了告别,汪过便带着欧阳飞,从洛邑再次回到东海之滨。

    洛邑之行,就此告一段落。

    汪过就一个字的总结:气!

    他就很生气,自己没事儿干嘛往洛邑跑一趟!

    他本来的想法,就是拦住一下姜申,防止他去洛邑给海国弄回来一些纸张啥的,防止他跟风诸侯把纸这种便于传递信息的东西,在海国军队中普及进来。

    结果阴差阳错,赶上余味来洛邑问鼎,自己阴差阳错成了周子的挡箭牌!

    这事儿闹得,海国在诸侯的名气中,与日俱增,甚至快要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听其他诸侯的人才,甚至争先恐后的前来海国,诸子百家、各行各业的贤才,都要来海国施展一番抱负。

    甚至商央在他回来的第一,就上言建议,把这些诸子百家有才学的人都招募过来,给他们建设一处专门的学宫,供他们日常着书立传,讨论治国之学。

    同时,对于其中的优秀者,还可以扩充到海国的干部储备队里,努力将这些有才之人,都变成海国的力量。

    对此,汪过直接就是一个白眼。

    “你是不是还想把这个学宫建在稷下?”

    汪过就很无语。

    这特么不就是稷下学宫的翻版吗?

    对于这个历史上诞生于先秦时期,对中国思想史包括教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学宫,汪过想想都觉得害怕。

    如今,就要被商央捣鼓到海国来了?

    商央一愣。王上的眼光果然毒辣!

    的确,他确实有这方面的打算!

    稷下,指的是齐国都城附近的稷门之外的地方,最是繁华无比。

    商央想把学宫安排在稷下这里的原因,主要也是看中了齐国都城的繁华。

    毕竟,如今海国虽然崛起,隐约然跻身列国上流的水平;但是,海国的都城,却依然还是海边国的样子,登不上台面。

    所以,那些列国士子愿意来海国,商央还是希望直接安排在齐国都城稷下的位置,省的海国丢了脸面。

    甚至,连人选都想好了,就让孟可联系各方士子,作为首批进入稷下学宫的先生。

    等到此举一出,还怕以后海国人才凋敝么?

    汪过听得直摇头。

    这群狗奴才,真的是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他刚刚想出来一个攻打高丽王国,把这些贤才都给分封出去的主意。

    结果他们又想出来一个稷下学宫的办法?

    这玩意儿要是建立起来,怕不是他分封的速度,都赶不上贤才投靠的速度?

    “假如寡人不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场所,是不是他们就要去别的诸侯国效力了?”汪过眯着眼睛,向商央问道。

    商央想了一下,答道:“倒也不是。”

    “如今海国崛起,又在洛邑靠着名号就吓退楚王,已经是列国中最神秘且吸引饶地方了,所以士子们既然来了,就不会轻易走。”

    “如果我王不提供学宫这样的场所的话,这些士子估计会云游海国,便能教书育人,为海国的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所以如果把他们凑到一起,建设学宫的话,可能会在交流中产生思想上的深度,毕竟来的都是大溃如果任由他们在海国游历,教书育人、传播思想的话,可能会更加普遍提高我们海国人口的素质,只是在思想深度上少了碰撞。”

    汪过:……

    合着不管怎么,这些士子一旦来到海国,都能对海国起到促进的作用了?

    而汪过可选择的,只是把他们弄到一起,加深思想的深度;或者是任由他们四处传播学,启发海国的整体民智……

    所以这么看起来,似乎建立学宫,倒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让这么一群牛逼哄哄的人,去探讨一下哲学上的究极问题,似乎对于国家的直接帮助,还不那么明显。

    更何况,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看起来,省得他们私下行动扰乱自己的亡国布局,看起来也是件能把士子涌入海国的影响,降到最低层面的事情。

    至于他们这些大佬凑在一起,思想碰撞出了一个新的高度?

    那看起来也没那么严重,只要汪过自己不用就好了。

    只要不实际操作,理论就只能作为理论,根本没法反补海国。

    甚至,如果用一下反向思维,往好处想一想的话,学宫的作用,反而能筛选出来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汪过自己只要不用这些东西,反而去用他们这群人剩下的东西,不就稳了?

    诸子百家多少种思想啊,真正能成为治国之策,流传下来的,又剩了几个?

    只要他采用那些被历史上证明过不可行的、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思想,还怕海国能发展起来?

    同时也就能名正言顺的阻止商央的变法活动了吧?

    毕竟,在这些治国思想中,汪过自己能力还是有点不行的,有时候只能简单的纠偏一些商央的行为。

    假如要是启用一个观点遭世人嫌弃的诸子百家之一,以他们之才,得势之后再用伶牙俐齿把商央按地上,整个海国的发展方向,不就回到万劫不复的渠道上来了吗?

    妙啊,通过稷下学宫,把好的东西筛选出去,把觉得不行的东西留下来,海国应该就实力骤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