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西游之千年穿越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重回五行山,转世再相见

    (新元零零八年,仲夏)孙悟空身着道袍,变回猴身,来到花果山。满山桃树被大火焚烧殆尽,一面大旗倒在水帘洞外深潭边,旗上“齐天大圣”四个字依稀可见,却破败不堪。

    孙悟空心想:难道花果山已被天兵神将给毁啦?绝无可能,老孙激战天宫应当两百年后,难道当前时空已生变化,历史提前啦?

    孙悟空接着再飞入瀑布,三五块巨石将洞口死死封住。孙悟空衣袖一挥,掀开石头,奔进水帘洞内。只见一路碎石满地,大厅一片狼藉,石桌石凳破裂零乱,酒坛石杯洒落一地,就连美猴王宝座也都散成数块,上面虎皮靠垫被分割成了碎片。

    孙悟空翻起巨石,勉强拼起宝座,深感痛苦自责,自言道:“老孙来迟一步啦!没能救下孩儿们。”

    突然三道阳光从洞顶天洞射下,孙悟空攒眉仰望,眼冒金光,接着窜出洞外,飞往五行山。

    孙悟空绕山凝望,隔山传音。真身果然被封在五行山下,山体严严实实。悟空激动万分,急忙上前奋力抬扛大山。此刻山体内孙悟空尚未元神穿越,感觉有人在外相助,也使劲撑起身体。大山微微颤抖,碎石不断从山上坠落,但终究没能被掀翻。

    山外悟空深感法力大不如前,果真是因在另一时空逗留过多时日,法力自然耗损所致。

    山体内孙悟空依旧奋力,传音道:“有劳道兄多使些力气啊。”

    山外悟空道:“老孙竭尽所能啦!”

    山体悟空道:“你是何人?为何帮我?”

    山外悟空解释道:“我乃齐天大圣美猴王啊!”

    “齐天大圣美猴王?老孙乃是花果山通天大圣美猴王,怎会有两个美猴王?”

    齐天大圣同样疑惑,怎会是通天大圣?难道穿越时空,历史随之也更改啦?或许只是称呼变了罢了,美猴王还是美猴王,悟空还是悟空。

    山外悟空解释道:“我是美猴王元神,本想穿越前世,召集同根助你破敌,没曾想功亏一篑。”

    山内孙悟空说道:“既然如此,那你接着穿越,再去召集前世啊。”

    山外元神答道:“月光宝盒弄丢了,老孙找寻了几百年都未有所获。”

    “月光宝盒?”孙悟空摸了一下腰间,再搜寻全身,果不其然,月光宝盒不见了踪影。孙悟空思索片刻道:“老孙被压在这山中,使不上劲。你在山外,而且是穿越而来,应当可以汇集法力,说不定也能破此封印。”

    “可老孙如今法力渐弱,恐有心无力啊!”

    “既然是老孙元神,不妨一试。”

    元神点头赞同,盘膝而坐,二元合一,元气传向山体深处,汇聚到孙悟空体内,孙悟空顺势发力。只见山体开裂,山石滚落,树木纷纷连根拔起。孙悟空微微起身,一边身扛大山,一边沿缝隙艰难前行。不远处透出一丝光芒,一定是洞口,孙悟空即将摆脱束缚,重见光明,顿时兴奋不已,体内元气不断膨胀升腾,变得越发强大。孙悟空加速前行,不多时便将头露出到山体之外。

    山外孙悟空元神见状,立刻迎上前,伸手相助。

    这时突然从空中飘来一张符帖,落在五行山顶的一块方石上。瞬间五行山像重了百倍,再次压下,山体四周撞击出粉尘,直冲云端,发出阵阵轰隆。山体稍被撑开缝隙,便立刻合了起来。孙悟空惨叫一声,整个身体动弹不得,只剩下一个猴头露在山外。山外孙悟空试图相助,可惜山体和美猴王脖子之间竟然无一丝缝隙,根本无从下手,急得上蹿下跳。

    这时从天空传来声音:“你这泼猴!我念你本无恶念,放你生路,不好好在此悔悟,反倒是想方设法逃跑。这是给你的教训,你好自为之,趁早放下执念。”原来是如来佛祖。

    在山体外,孙悟空元神听闻如来声音,怒火攻心,试图冲上去与佛祖拼命。孙悟空真身急忙喊道:“站住!你并非他敌手,莫要去送死,趁如来尚未发觉,赶紧闪身,你在山外定有机会逆转乾坤。”山外孙悟空元神听其言颇为在理,连连点头,急忙钻入一旁一块大石之中,逃过佛祖法眼,未被察觉到。

    佛祖唤来山神,命他和五方揭谛住在这座山上,监押孙悟空,并吩咐众人道:“若猴头饿了,就给他吃些铁丸子,渴了,就给他些铜水喝。五百年以后,猴头刑期一满,倘若他改过自新,自会有人来救他。”

    希望近在咫尺,却被如来佛祖扼杀。数百年心血付之一炬,对如来之恨意越发入骨。孙悟空发誓,一定要凭自身本领破除佛祖封印,打败如来。

    山内孙悟空如今再次被压五行山,且只露出一个猴头,无法动弹,如何能报仇?孙悟空心烦意乱之时,甚至忘了尚有元神在此。

    斗法过后,如来隐去。霎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树木如饮醉酒,左右摇摆。败叶无心留恋,纷纷逃离枝头。暴雨如约而至,疯狂冲刷。小草如淋碎拳,低首伏地。花瓣痛舍颜面,各奔东西。泥石沿山沟奔流而下,领残根,携断枝,拥败叶,护弱花,如同山林哭泣,仍有愤怒,却无能为力。

    这场狂风暴雨,似乎旨在清理战后硝烟。暴雨与狂风相约而来,又结伴而去。天色依旧阴沉,小雨独自飘落,如针一般,未曾伙同一丝微风,洗刷树木与山石,似乎只是随之善后,不急不忙。

    一切井井有条,似乎都是天意安排。孙悟空只不过是只跳梁小丑,在天庭策划下骚动一时,只为玉皇大帝或是如来佛祖积一功德,渡此一劫。仙神渡劫,天有异象,只不过是为掩盖痕迹罢了。孙悟空渐渐平静,唯有剩下心灰意冷,头颅不再高昂,缓缓垂落地面。雨针纷纷落在猴头之上,穿过猴毛,仿佛直接扎入猴头。地面虽坚硬、冰冷、潮湿,孙悟空却静静埋头,似乎无一丝感觉。

    雨过天晴,一切恢复平静,五行山连同这天空如同焕然一新。唯有乱石林立,似露白骨,还会令人回想昨日纷争。这时,孙悟空似乎感觉附近有异响,微微抬起头来,面前一颗小草从石缝中摇摇露出,正在雨中舒展筋骨。

    小草,

    吸纳酷日阳光,

    扫净落叶凄凉,

    融化严寒冰霜,

    经历冬季酝酿,

    饱经沧桑。

    一场春雨,

    从石缝中生长,

    再露锋芒,

    终究苏醒狂放。

    孙悟空紧盯小草,心有触动。小草亦能如此坚强,而他当年也是破石而出,难道经不起风霜?稍有磨难,便万念俱灰,妄称齐天大圣。事已至此,急有何用?倒不如静下心来,再想对策。

    这时,元神从石中隐现,饱含泪水与绝望。孙悟空却眼前一亮,灵光一现,说道:“一时之辱,隐忍不言,能屈能伸,方为丈夫。老孙宁愿多受千年折磨,也要寻找到月光宝盒。无论等到何时,一旦找到月光宝盒,就能找到前世,继而再次穿越归来,一切便可回到起点,到时定要那如来见识到老孙的厉害。”

    山外悟空说道:“只可惜老孙法力渐消,不知能否支撑到那一刻啊?”

    山内悟空说道:“老孙头颅尚在山外,可将体内元气传输给你。二元相合,即便逐日消散,终不致于身死道消。”

    “你虽是长生不死,但若无元气,再遇贼人加害,岂不是自身难保?”

    “无妨!量他如来不会对老孙赶尽杀绝。一旦找寻到月光宝盒,便可扭转乾坤,赶紧上路去吧。”

    “也罢!”山外悟空吸收元气,再次踏上征程,继续寻找月光宝盒下落。

    此次孙悟空踏遍三界,不放过一人一畜,仔细搜寻曾经所到之处,查询是否能有线索。孙悟空发觉如今虽是二元相合,但法力却加速衰弱,百年间已无法长期幻化人形,时常在人群中变回猢狲模样。孙悟空原本附身瓢虫之身,以当前法力,尚能维持猢狲之身,若法力再褪,恐怕只能变回瓢虫了。以此形态,孙悟空羞于行走人间喧闹之地,只得出入偏远山林。如今尚不知这觅灵之术是否依然有效,只得四处与各类生灵四目对望,伤眼又伤神,这显然如同大海捞针。不知不觉再三百年过去了,仍旧毫无进展。

    (新元三四二年,暮春)孙悟空在溪边饮水,见石缝中一株小草随风飘摇,再次想到五行山。又是三百年了,不知真身如何了?不如回五行山看看。

    于是孙悟空再次回到五行山,却不见真身的踪影,关押之处只留下一个小洞,碗口般大小。孙悟空抓狂挠头,四处找寻,看是否有其它洞口。

    这时,从山腰间往山上走过一个小小沙弥,身后背一个小竹篓,里面装有桃子,满满当当。孙悟空跳到小小沙弥面前,吓得小沙弥连退三步,险些摔下山道。孙悟空忙上前一把扶住小沙弥,说道:“小孩儿莫慌,老孙并非恶人。”

    小沙弥定神一看,原来是只猴子,并无恶意。

    孙悟空问道:“你这是去哪儿啊?可知这山中何处关押齐天大圣,就是和我相仿的一只猴王?”

    小沙弥答曰:“小僧是山上庙里的和尚,法号法知,下山摘桃。小僧听师父说过仙猴的事,在师父小时候还给仙猴送过桃子呢!就在不远的地方,我带你去。”

    小沙弥引路,边走边讲:“师父知道仙猴喜欢吃桃子,后来还在那周围种了好多桃树。”

    孙悟空迫不及待得问道:“那后来仙猴哪里去了呢?”

    小沙弥叹息道:“哎……仙猴不见了。小僧也是听师父说的。”

    孙悟空听完慌了神,内心翻滚:“绝不可能!难道那如来反悔,将我打入阴曹地府啦?”

    见这猴子神色慌乱,小沙弥卸下竹篓,拿出桃子两颗,在身上蹭了蹭,递给孙悟空,说道:“来,尝尝这桃子吧,可好吃了。”

    孙悟空哪有心情吃桃子,不过看这小沙弥这般热情,一直双手托举桃子,便接了过来,咬了一口。

    小沙弥又问道:“施主如何称呼?你也是只猴子,和仙猴是何关系啊?莫非遇上什么难事了?说说看,说不定小僧能帮上什么忙。如果小僧帮不了,还有我师父圆德禅师,他可厉害了。”

    孙悟空未理会小沙弥,只是啃食桃子,心中思绪万千。当孙悟空吃完两个桃后,小沙弥又拿两个桃子递到他面前。孙悟空接过桃子之时不禁一声叹息,一或许齐天大圣早已转世投胎,事已至此,着急也无济于事。孙悟空看向小沙弥,再凝望手中的桃子,心情渐渐平静。

    孙悟空觉得小沙弥对他这样一只猴子十分热情,讲话也有条不紊的,这才细致打量一番。这小沙弥五官分明,面如雕刻一般,眉宇间透出成熟,脖颈肌肤细致如美瓷,身着素衣清雅脱俗,沉稳不带狂傲。孙悟空心想:这小沙弥非同凡人,与其相遇也算有缘,不如看看他前世如何,同时再验证一次觅灵之术是否有效。

    孙悟空再一次施法,突然瞪大双眼,低声自言道:“怎会如此?眼前这小沙弥前世居然是我齐天大圣。老孙真身还压在五行山下,怎么会有转世后人?难道当真转世啦?世间已无齐天大圣?”

    即便如此,孙悟空怎会甘心死得如此这般不明不白?他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这时孙悟空想到:“既然是转世后人,定能汇聚法力,查询到前世小石头的去向,那便可以找到月光宝盒。不仅如此,齐天大圣如今还转世成人,天赋晋升,扭转乾坤指日可待。否极泰来,没想到老孙历经千辛万苦,如今换来时来运转啦。”孙悟空越想越激动,摇头晃脑、蹦来蹦去,兴奋至极。

    孙悟空如此表现,小沙弥着实被惊呆了,这猴子有种莫名的引力,感觉彼此之间似乎有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孙悟空向小沙弥讲述千年亲身经历。小沙弥早就听说齐天大圣的故事,对其无比崇拜,如今听闻孙悟空讲述千年穿越之事尤为新颖,竟比传说更为精彩。回到现实,小沙弥竟然与大圣还有如此缘分,更加兴奋,于是急不可耐拉着孙悟空去找师父圆德禅师。

    二人上山来到一座小庙,庙门简陋但不缺雅致。进入庙门,不大的庭院种有两颗银杏树。一位小沙弥在打扫庭院,见有客到访主动迎上,向孙悟空恭敬行礼。

    法知小和尚介绍道:“这是我师兄法显,这位是……师父故人,师父在哪里呢?”法显答道:“师父在殿内打坐参禅,随我来吧。”三人一同走进院中央大殿。

    圆德禅师听闻法知小和尚讲完来历,便跪倒在孙悟空面前,眼含热泪,说道:“圆德愧对大圣啊!”孙悟空有些莫名其妙,急忙扶起圆德禅师,问道:“起身说话,究竟发生何事?”圆德禅师接着讲道:“当初贫僧尚且年幼,上山游玩,见大圣整个身体被压在山中,洞口如碗般大小,恰好卡住脖子,只有头颅暴露在外,浑身动弹不得。天天吃些铁丸喝些铜水,于是我偷偷送些桃子给大圣。我见大圣孤寂,但凡闲暇之余我便来陪大圣玩乐,大圣也给贫僧讲了很多故事。不过大圣每逢月圆之夜便会狂性大作,弄得地动山摇。一日,狂风骤起,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整整下了七天七夜。贫僧担心山体崩塌伤及大圣,便冒雨前去查看。大圣却要我即刻拜他为师,赐我法名圆德,并传授诸多口诀心法。未过多时便被鬼差带走了。贫僧当时也无能为力啊!”

    孙悟空呆若木鸡,心想:老孙真的死啦?想我齐天大圣长生不老,酆都大殿也闯过,来去自由,太上老君八卦炉也奈何不了我,如今怎会就此丢了性命!难道又是那如来?

    圆德禅师说道:“恐怕另有蹊跷啊。贫僧修炼口诀心法,略有小成,后来结识一些仙友,打听得些许音尘,但尚不能断言。”

    孙悟空急切的问道:“但说无妨,我自会查清缘尾。”

    圆德禅师接着说道:“如来曾派那五方揭谛看押大圣,实则是保你性命。天庭多次想打大圣的主意,但均被五方揭谛阻拦。在七日暴雨来临前,天庭曾邀请五方揭谛上天赴宴,事情如此之巧,实在存疑啊。”

    孙悟空愤恨的说道:“果然又是那玉帝老儿,我定不饶他。”

    圆德禅师连忙劝阻:“若是玉帝所为,应该将大圣收入封神榜,怎会允你转世重修呢?大圣还是先将事情来龙去脉查清楚为好。天庭势力庞大,不可轻举妄动啊。”

    孙悟空转身看着小沙弥法知说道:“你既然是我齐天大圣转世,我便收你为徒,我自有办法自救。”

    小沙弥法知看了看圆德禅师,满面呆萌。圆德禅师抚摸法知的脑袋,然后转向孙悟空说道:“大圣与贫僧有缘,贫僧能有今日,全凭大圣所赐。能有幸收养转世大圣法知是我小庙之福。如今有机会救得大圣,贫僧自当竭尽全力。”

    小沙弥法知听后便跪拜孙悟空行拜师礼。这时一旁的法显问道:“师父,徒儿可否也跟随大圣学本领啊?”

    圆德禅师看看小沙弥,显得些许犹豫,转向孙悟空说道:“大圣!我这小庙仅贫僧和这两个小徒,法显也机智聪明。贫僧虽修得半分仙术,但资质平庸、悟性有限,如若大圣不嫌,可否一同传教?”

    孙悟空见这法显也颇有好感,似乎前世亦有些缘份,便笑道:“无妨!无妨!二人结伴也好!”

    于是孙悟空收下二徒,又因其法力渐弱,便由圆德禅师辅佐,一同传授两个小沙弥武功和法术。

    如此这般,不出数月法知便可学有所成,悟空定将扭转乾坤。然而事与愿违,数月过后小和尚法知却毫无长进,未得半点发力。孙悟空心急如焚,对法知又打又骂,堂堂齐天大圣天赋异禀,转世之人为何这般平庸?

    圆德禅师安慰道:“或许法知年幼,尚须多加磨炼。”

    “怎会是因他年幼?老孙前世小石头与他年龄相仿,数月便修得高深道行。再看法显,早也已悟得妙理。”

    “大圣稍安勿躁,轮回转世终会有得有失。”

    “转世轮回?定是那玉帝老儿从中作祟,封印转世天魂。老孙这便找他算账。”

    “万万不可啊!如今大圣法力大减,再闯天宫,非但讨不得半点便宜,恐怕还会有去无回啊!”

    “那该如何是好?法知便是法止,玉帝早下定数,简直令人发指!”

    “贫僧结识些仙友,不如容我打听打听其中玄机。”

    “有劳大师了!”

    “大圣对贫僧有恩,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圆德禅师寻仙访友,四处打听,数月后才归来,告知孙悟空道:“大圣当年被压五行山下,曾受魔灵侵神,天庭将其天魂封印,需待魔灵消散,方可解除封印。”

    “魔灵侵神?老孙何时踏足魔界,怎会受魔灵侵蚀?简直荒谬!”

    “贫僧走访多位仙友,采集各方讯息,应当不虚。”

    “可知如何驱散魔灵?”

    “哎!暂无破解之法。”

    “那该如何是好?难道只得等待老孙元神耗尽不成?”

    “或许勤能补拙,若法知多加练习,说不准自身能有所突破。无论如何,如今也别无他法,不如再等些时日?”

    “只能如此了。”

    孙悟空早已习惯这般漫长煎熬,五十年等待,终于迎来法知和尚初通法术,但一切只是开始,尚不知何时才能破除封印,何时才能修成大道,悟空依旧郁郁寡欢。

    法知问道:“何时才能修成大道啊?”

    悟空从耳中变出金箍棒,插入寺院石板中,说道:“拔出金箍棒之日,便是修成大道之时。”

    法知上前奋力倒拔神针铁,神针铁却文丝未动。金箍棒中闪耀一列文字,法知叹息道:“哎!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徒儿如何能拔的动啊!”

    悟空不语,法显安慰道:“一窍通,百窍通,破除封印指日可待,师父不必太过忧虑了。”

    悟空展开右掌,说道:“老孙修行登峰,应当长生不老,如今日渐脱发,元神不知能否等到破除封印那一刻啦。”

    法显定睛一看,师父眉头紧锁,掌中轻飘一缕黄发。悟空法力渐损,无法维持肉眼凡胎,日渐衰老,长此以往,终将阳寿耗尽,步入轮回,寻找破解之法刻不容缓。

    一日,法显大师道:“师父,传闻西方如来佛祖知驱散魔灵之术,徒儿打算前往西方求取真经,助师弟破除封印。”

    孙悟空听闻如来佛祖的名号,顿时火冒三丈,怒道:“当年老孙闯天宫,便是那如来诓骗于我,害我流浪千年,老孙恨之入骨,绝不求他。”

    法显道:“当年大圣被压五行山下,佛祖曾派人护佑,或许真有隐情。唯有重获法力,才能知晓真相。”

    法知道:“师兄所言极是。”

    悟空道:“老孙只想逆转乾坤,对这真相毫无兴趣。”

    法显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唯有解除封印,才有东山再起之日。”

    悟空道:“并非只有那如来懂得驱散魔灵,东山再起定有他法。”

    法显道:“师父一向不拘小节,借他人之力,长自身之能,岂不快哉?况且是徒儿前去取经,并非师父求他。”

    法知道:“师兄言之有理啊!”

    孙悟空无奈,说道:“也罢!只能如此了。”

    法显道:“徒儿与法知师弟均已年过半百,师弟法力尚浅,不知大限何时?此去西方,不知何时归来。徒儿将法力传给师弟,暂且延年益寿,可保万无一失。”

    悟空道:“好徒儿,考虑果然周全。不过前往西方,路途遥远,定有艰难险阻,若将法力传给法知,你如何到得了西方,如何带回真经?”

    法显道:“取经之路并非依靠法力,徒儿只需留些逃生之术便可。”

    悟空道:“好徒儿,一路小心,早去早回。”

    法显大师辞别二人,踏上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