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五章 对峙邾县,兵进三江口!

    建安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这临近新年的日子里,江夏郡邾县城南,旌旗蔽日,人声鼎沸。

    江北大都督刘基领兵六千,准备攻打江夏太守黄祖领兵镇守的邾县。

    中军大帐里,刘基、高岱、董袭、刘晔、凌操、诸葛亮俱在,他们正在商议作战部署。

    高岱和董袭是昨日赶来汇合的,他们在占领鄂县后,随即乘船北渡,跨过江水与刘基会师。

    今日,众人拿着斥候打探回来的情报,都不禁感到一阵棘手。

    这是为何呢?

    因为他们面临着,大军只能从城南一面发起进攻的情况。

    邾县的城墙并不高,约莫两丈七(约6米),城郭也不宽广,周长不过九百余丈(两千米出头)。

    单看城墙的话,确实算不上坚城。

    但邾县易守难攻之处,在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首先,刘基是自南向北进攻,所以邾县城北自然是过不去的,除非刘基将邾县团团围住。

    而邾县西侧不远处,就是浩瀚的江水,江夏水师可以从江上协防此侧。

    至于城东,这里确是一片平原,但黄祖领部将邓龙在城外屯驻,要想从城东进攻,就得先消灭邓龙所部。

    在刘基看来,消灭邓龙并不难,但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邾县城东数里外,乃是一片连绵起伏、凹凸不平的丘陵。

    这片丘陵延伸得很远,乃是大别山的余脉。

    丘陵地带视野不佳,如果有一支援军潜伏穿过这片丘陵,骤然对正在攻打邓龙的刘基发起突袭,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刘基的军队溃败。

    所以要想剪除在邾县城东平原上屯驻的邓龙,就要先控住更东侧的广袤丘陵!

    刘基问麾下一众勇将和谋士:“诸位可有破城良策?”

    高岱起身,用舆图将邾县的情势给众人讲解了一遍,然后对刘基道:“少主公,与其从陆上攻破邾县,不若寄希于徐盛的水师!”

    刘基点点头:“高先生所言不错,本督麾下有材官六千,水师三千。而城内黄祖,观其阵势,至少有守军三千。要强攻破城,实属不易。”

    刘晔发言:“邾县临江,我军两面攻城,难竟功也!”

    这时董袭出列,豪气冲天地说道:“大都督,诸位先生之言虽没有错,但敌军经不经打,还要试过才知道!请给末将两千兵马,试探守军强弱!”

    凌操也请战道:“大都督!末将愿为先锋,为大都督破城!”

    刘基笑起来,抬手想要拒绝二人的请战。

    一旁的高岱突然说道:“少主公,驻足不前难免挫伤士卒锐气,不若给元代和凌将军兵马,试探一下黄祖。”

    高岱出此言,是为了关照董袭。因为他和董袭近日来多有合作,关系融洽。

    刘基听高岱说完,将滑到嘴边的话收回、

    略加思索后,刘基觉得董袭所言也不无道理,他发兵进攻,岂有先怯战的道理?

    于是刘基掏出令箭,拍在案几上道:“既然如此,就命汝二人出战!

    “董袭、凌操听令!”

    董袭和凌操抱拳:“末将在!”

    刘基战意十足地说道:“董袭,命你领两千人攻城!”

    董袭接过令箭:“末将领命!”

    刘基又命令凌操:“凌操,你领两千人进攻城东邓龙的营寨!注意提防东面的山坳!”

    凌操接过令箭:“末将领命,请大都督放心!”

    随后,二人领兵出营攻打邾县,帐内余下刘基与三位谋士。

    高岱这时说:“少主公,他二人虽去,但不必抱太大期望。此战,最终成败,还是得落在徐将军的水师上。”

    刘晔也说道:“大都督,邾县易守难攻。但若水师突破三江口,我军就可绕过邾县,走水路进入江夏腹地,直捣西陵!”

    刘基非常认同他二人的分析,于是刘基叫来传令兵:“来人!传令徐盛,命他兵进三江口!”

    “诺!”

    当日,刘基的大军水陆两头并进,董袭和凌操从地面对邾县发起进攻,而徐盛则率水师从江上进攻三江口。

    刘基和黄祖激战于长江中游及大别山南麓的广袤地域上!

    却说徐盛得到刘基将令,旋即率领水师逆流而上,朝三江口杀去。

    伏波军两千余将士经过之前蔪津口一战,士气正盛,对于击破江夏水师志在必得!

    徐盛站在船头,向东眺望岸上的战况。

    只见友军将士正推着冲车、云梯车等攻城器械缓缓朝城墙移动,军号和鼓声不断从岸上传来。

    随着楼船的行驶,徐盛的视野已经转到邾县的西北角,从这里再也看不见攻城的友军,只有隐隐约约的喊杀声越过城池,传入徐盛耳中。

    ……

    “将军!即将抵达三江口!”

    不用军士禀报,徐盛也已经注意到远处的河口。

    约四五里外的江面上,隐约能够看到一座水寨!

    前方的河道渐渐收窄,在水寨处形成一道天然的河口,粗略看过去,河口大概有三百丈宽,那定然就是三江口。

    随着战船不断向前,敌军的水师也进入视野,上百艘战船背靠水寨,堵在江水上,形成一座由战船组成的“水上城墙”!

    徐盛一看,顿感棘手,要攻破这面“水上城墙”,绝非易事。

    这时,他突然看到身边的军旗顺着江风,朝北方摆荡!

    好风知我力,送我上青云!

    徐盛立马就想到一个破敌之策,他对左右道:“传令各船,让他们将火油集中于轻舟上,召集‘敢死’,火攻敌军!”

    命令被迅速传达到各艘战船,船上将士们立刻将战前准备的火油搬运到小船上。

    这些火油原本是用来给弓箭手放火矢用的,各船都只会备少量火油,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误烧己方战船。

    因为火油放置太集中,很容易引发意外把自己的船给点燃。

    所以火攻时,通常需要将分散在大船上的火油,从大船转运集中到小船上,总不能拿贵重的大船当敢死队用吧?

    造船也要钱的好吧,狗大户另算!

    伏波军将士们行动迅速,“敢死”也集结到位,很快就做好火攻的准备。

    徐盛随即发令:“全速进军!”

    百余艘战船迅速驶向三江口,待到距离敌船只有五六百米的距离时,徐盛喊道:“点火!”

    旗手打出旗语,得到命令的“敢死”立即点燃火油,熊熊烈火燃起,宛若一只只火凤,冲向敌军水师!

    三江口水寨中,江夏水师都督陈就看见伏波军点燃船只,发动火攻,他大叫一声:“糟了!快让战船驶出水寨,莫要让火烧到水寨!”

    “嘟呜呜————!!!”

    号角声从水寨中传出,得到前进号令的江夏水师将士面如死灰,陈就竟然让他们迎着敌人的火船出战!

    此非视我等将士性命若草芥邪?

    可惜将命难违,他们只能将战船驶出水战,迎战伏波军!

    伏波军燃着火焰的轻舟很快就撞上敌船,伴随着一阵爆燃,大火将敌船点燃!

    “杀啊啊啊!”

    “敢死”将士不要命的跳上正在燃烧的战船,杀向惊慌失措的江夏水师。

    别部司马李异穿着白色漆面皮甲,手执环首刀领兵不断冲杀。他穿过火海,杀败一队队敌兵,如入无人之境!

    伏波军的引强士们也隔江向挤在三江口水寨前的百余艘战船抛洒箭雨,敌军士兵的惨叫声不时响起。

    水寨之中,陈就已经提前命令战船驶出水寨,虽然只有一百多米的距离,但这却也能让火焰暂时烧不到水寨。

    可即便如此,此刻陈就也只能目瞪口呆地看着己方战船被陆续点燃,顿生无力回天之感。

    几家欢喜几家愁,伏波军这边,徐盛笑着观望陷入火海中的敌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不知是老天爷觉得徐盛这一路过于顺风顺水,还是陈就的祖坟冒了青烟,风向竟有了转变……

    徐盛正高兴间,突然左右指着飘荡的军旗道:“将军!风向变了!现在刮的是北风!”

    “什么?!!”徐盛大惊!

    他朝军旗看去,果然看见旗面向南摆动!

    徐盛立刻下令:“传令全军,向后撤!”

    然后他拉着一个亲随说道:“你!坐小舟去把李异给老子找回来,我刚刚看见他跳上敌船了,就那个方向!”

    亲随视死如归地说:“将军放心,我一定把李司马找回来!”

    徐盛按住他的肩,郑重地说:“去吧!”

    就在伏波军准备撤退之时,风势也突然变大,伏波军的数十艘战船也被倒吹回来的火焰点燃。

    徐盛再也没时间管其他的,只是催促各船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