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繁体版

第三百六十四章 治蜀

    秋后,刘基主持了掌控益州后的第一场秋收。

    如往常一样,刘基获得新地盘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苛捐杂税,只收取公五民五的田赋,和口赋算钱。

    益州百姓因而对刘基感恩戴德,托庇于豪强的隐户闻讯后,部分人选择脱离豪族,重新在官府入籍。

    而刘基在蜀郡各县邑巡察时,发现收税官还在用“大秤小斗”剥削民人。

    “大秤小斗”即大秤进,小斗出,这一进一出中,民人的粮食就被偷偷坑走了一部分。

    刘基对“大秤小斗”并不陌生,因为当初不管是在庐江时,还是入主荆州后,地方官员都私下在搞这些小动作。

    刘基当场宣布废除“大秤小斗”,往后统一用官府发放的标准量具,敢恶意盘剥坑人者,严惩不贷。

    为了树立一个榜样,刘基当场惩处了收税官,同时免除了县长、田曹掾等人的官职,让诸葛亮重新选人上任。

    刘基雷厉风行的治理风格,和益州百姓豪强熟悉的刘璋完全不同!

    此事传出后,各地的官员及豪强们皆战战兢兢,各种打听荆州那边的政策,以求效法荆州。

    稍微有脑子的豪族更是告诫宗族成员,要他们在外行事收敛一些,莫要犯在新任统治者手中。

    为此,好多习惯了刘璋统治的益州豪强叫苦不迭。

    刘璋治理蜀中时,对益州豪强多有纵容,刘备说他“年年赦宥”。

    站在刘备的立场,这话肯定是在夸大其词,但也可从侧面反应刘璋治下的益州,其律法是多么的废弛。

    后来诸葛亮制定《蜀科》时,为了刹住这股松散之风,将法律条文定得十分严苛,以致于法正等人还觉得不妥,与诸葛亮辩论。

    刘基在控制成都后,亦选择以诸葛亮为主,让刘晔等人从旁为辅,制定《蜀科》。

    有意思的是,刘基让诸葛亮制定律法的事情发生在益州刺史张昭到任之前。

    刘基这样做的意思还是挺明显的,那就是重点培养诸葛亮。

    同时也是为《蜀科》背书,告诉下面《蜀科》的内容,是刘基亲自授意的,将来执行时,下面自己掂量着是否要违抗新法。

    而且刘基在益州安插的太守,如甘宁、徐盛等人,都有在军中任职的经验。刘基让他们出任太守,恐怕就是为了将来方便镇压叛乱!

    刘基在主持完秋收后,就已经做好了未来几年益州都不会安宁的心理准备。

    因为刘璋实在太过纵容本地豪强和手下官员,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没有管理手下人,也难怪大家都说他暗弱无能。

    不过刘璋放纵手下,应该也是为了让自己坐稳益州牧的位置。扶持他上位的赵韪、庞羲等都是手握兵权的东州士,为了压制赵韪和庞羲,放权官员和纵容豪强是最快捷的方法。

    只是刘璋虽然坐稳了位置,可下面的小老百姓就要过苦日子了。

    官员和本地豪强沆瀣一气,导致许多在官府治下的百姓根本活不下去,只能委身豪强,成为隐户。

    总之现在的益州,简直就是一个烂摊子!

    为了整治益州,刘基不得不又下令从荆州选派官员到益州任职。

    这日,刘基看到各郡报上来的籍册,更是气得拍案:

    “刘季玉纵容下属,以致益州淤毒甚深,安能不败?!”

    刘基将竹简推到案几前面,对庞统和法正说道:“士元、孝直,你二人看看吧!”

    庞统走过来拿起竹简看了看:“主公,益州隐户的问题,确实严重。”

    前不久被刘基亲自征辟为北府参军的法正,则在一旁说道:“呵呵,主公,益州之事,在下不看也知。”

    刘基为什么会生气,因为各郡报上来的人口明显有问题!

    就看蜀郡吧,作为益州最富裕的郡,其在册人口竟然还不到四十万!!!

    益州确实比不得河北那样的经济重心,但再怎么说也不应该比扬州差吧。

    扬州这些年在刘繇治下十分安定,拿现在的扬州跟益州比,那是在欺负刘璋。

    刘基于是用他们父子当年刚入扬州时的数据来对比,彼时吴郡有口六十万,比蜀郡整整多出二十来万!

    看着这一本本记载着益州各郡详情,实则在控述刘璋弊政的帛书和竹简,刘基只能自我安慰道:慢慢来吧。

    刘基与庞统、法正二人又聊了一会儿,之后,本来受命在外奔波的刘晔走进屋内。

    在刘晔身边,还有一个熟悉的身影。

    “子布,你可来啦!”刘基起身去迎。

    “张昭拜见主公!”

    “快进屋!”

    众人进屋坐下,刘基遂将自己对治理益州的方针讲给张昭,让他注意。

    张昭仔细倾听,将之一一牢记在心。

    刘基长篇大论说了许多,他一点都不担心张昭记不记得住。

    张昭出身寒门,但却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才学,让士人圈子都对张昭推崇备至,郡守和州牧更是先后举张昭为孝廉和茂才,这智力远超一般人。

    等刘基断断续续地讲完后,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时辰。

    而轮到张昭复述时,张昭几乎是一字不差地将刘基的话重复了一边,而且还在末了将之总结为五点。

    一是严刑峻法以正民心。

    二是编户齐民以富州郡。

    三是选贤任能以控地方。

    四是兴办庠序以启民智。

    五是结好蛮夷以息纷争。

    听完张昭的总结后,刘基非常满意,对方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意思。

    于是刘基感慨道:“有子布在益州,吾无忧矣!”

    张昭谦虚地说:“主公腹有良策,张昭不过照本宣科罢了!”

    之后,刘基问起张昭中原之事,他已经听说了袁绍兵败河东的事情。

    张昭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告知刘基,首先是袁绍退回邺城,并州除了河内郡外,其余此前被袁绍攻占的郡县,都又一次转投曹操。

    为袁绍断后的张郃和高览二将都被曹操俘虏,并且向曹操投降。

    冀州内部因为袁绍的战败,出现了一些动荡。比如牵招、鲜于辅等人就在冀州和幽州掀起叛乱,响应曹操。袁绍派逢纪领兵镇压,自己留在邺城养病。

    审配、袁谭亦都率军从兖州退走,袁谭还跑到邺城去看望袁绍,估计是想确认袁绍的病情,顺便争夺继承权。

    总之袁绍这尊巨人,在经历河东大败后,至少要有两三年不能再动弹了。

    曹操同样到了强弩之末,没有能力继续扩大战果。

    而且朝廷内部也不安宁,据说有人在许都对曹操行刺,虽然没能成功,却也让曹操受到惊吓。

    总之建安十三年成为了一个历史转折点。

    袁绍虽然不至于因为一场大败就伤筋动骨,但也不再如之前那般不可一世。

    曹操实现绝地翻盘,终于可以放心地经营司、兖、并、凉四州。

    刘基则攻入巴蜀,帮助其父成就了横跨江水,尽吞南国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