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故事
繁体版

上道了

    嘿哟,我还真就不信了。我看了看老李,他肯定也是这么想的。老李收拾完东西也没有立马离开,因为他也不甘心啊。

    “大爷,您是有什么法子吗?”我很是好奇,不禁问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你说是吧。”这个大爷我不怎么熟悉,应该是隔壁村里的。

    “等会儿吧,等会儿你就知道了。”大爷还得卖卖关子,咧嘴一笑。

    我也只会和老李等着,有一说一,今天的收获算是不错了,一百来斤,不过和老李预想的还差上很多。毕竟,没有足够的资金,很难进货,市面上那些都是五十斤,一百斤的才有的买。

    “老爷子,你是隔壁村的吧。”老李开口了。

    “我哪知道你说的是哪个隔壁?”大爷听了这话便回问道。不过确实,这里少说也有四个村子的贸易活动,很难说明白是哪个村里的人。

    “就是……就是那个有果园的,你知道的吧。”老李摸摸头,想了想说道,“不知道您是不是那个村子里的。”

    “这些年好多村子都在种果园,巧了,我们村里倒是真的有。叫……叫——”年岁高了,自然而然不怎么能记住事,大爷转睛一想,突然就想起来了,“是村里的老陈家开的。”

    大爷说完,看了看我们,接着说道:“你问这个,莫不是要去进点货?”

    此话一出,可把老李高兴坏了,立马就瞪大眼睛,急切地询问:“是啊是啊!这样说来,您倒是有法子。”

    “等我把大米卖出去,我可以带着你们去,这里距离那里也不远,就三公里路。不过路不是很好,本来都是水泥路,有一段路因为塌方,变成了土路,不好走。”大爷也不吝啬,还贴心的告诉我们了方位。

    “三公里,这么远,您都是把这大米用鸡公车推过来的?”我有些惊讶,因为大爷可是带了两三百斤的大米,走山路来的集市。

    “嘿嘿,这没什么,我家离这儿足足六公里路呢,我早上四点就起来了,人老了,不像以前,再加上这两百多斤的大米,足足要走三个多小时,等我过来吧,摊位都摆的差不多了。”大爷不疾不徐,细细的描述着。

    “这么大年纪,还这么累人啊,家里儿女呢?”我既然是做村长的,虽然不是他们村的村长,但是关心一下他们家里的情况还是应该的。

    “家里就我和两个孙子,儿子儿媳妇儿都去了外地工作,两年回来一次,他们小两口不容易,天天挣钱好给这两个小孙子拿来上学零用。今天不是正是上学的日子嘛,我闲着也没事做,家里大米种的多,出来换点钱,也好给小孙子买点东西。”大爷缓缓讲着,不过从他的语气来看,他并不觉得这样很累,倒是觉得给孙儿买东西还挺让他高兴的。

    大爷所说的这种情况我们村里也不少,就比如隔壁王大妈就是,孙子才刚上小学,要忙活的东西多了。邻居家的老赵家里也是两个小仙人,得供着。

    “您这么累得,老伴儿知不知道啊?”我问道,“她要是知道啦,还不得担心您啊。”

    “嘿哟,是啊。”大爷摆摆手,“可惜老伴儿早走了,不然我还没有这个机会来这里卖大米呢。”

    话刚说出口,我就绷不住了,立马双手合十做礼道歉:“对不住啊对不住。”

    “诶!这有什么,实话实说嘛。”大爷笑了笑,“走了好些年了,再说,她倒是个心宽的人,不会介意。”

    正说着,打右手边走来一个男人,看上去三十来岁,应该比我小上十岁的样子。他穿得很干净,就是有点破旧罢了,背上则背了一个乌龟壳样式的背包。他走到大爷那里,背对着我,这正好让我看见那个书包的拉链坏了,里面整整齐齐的废纸都露出一个小角,一个大帽子“管”住了他那稍长的头发。

    “大爷,又来卖大米,正好,我们加工厂这边差了一千斤大米,把您的一起收走,你也轻松轻松。”打说话的声音很有趣,但中气十足。

    大爷笑着点点头,算是答应下来了,过过秤,大约是一百八十多斤。

    “这是六百七十一块钱,您可拿好了”男人拿出钱,一张张数清楚,才放心的交给大爷。男人是收大米的,听他口说,还有工厂,就叫他商贩好了。

    老李见他们交易完毕,立马凑近过去,询问道:“老板是要很多进大米吗?”

    “是啊。”那商贩转过头来,“你也有?不过我可先说好,我能给的价钱没有市面上的高。”

    “多着呢,五百来斤,还没卖出去呢。”老李想了想,“先看看大米,再说价格。”

    “行!”商贩走了过来,我见他有意来买,便随手打开一袋大米,让他瞧瞧。

    “这米行啊。”商贩直接就说了价格,“我就只给三块七,已经是最高了,据我了解,市面价格也就四块出头,我这个价钱,够意思吧。”

    我自然是做不了主,毕竟不是我的东西,我看了看老李。

    “行吧行吧,过过秤,老板给的也不少了,再说,现在这个点,没人再来看,我也懒得抬回去。”老李一口就答应下来。

    三个人就这样将五袋大米一起放在秤上,大爷也过来帮忙,很快便打理好了。

    “哟,五百五十二斤,不少啊,给你两千零四十二,那四毛算我功劳费,你看行不行。”商贩就是算的块,立马就说出来价格,我再算算,确实是这个数。

    “就按你说的吧,四毛就当送你了。”老李算都没有算,一口都答应,得亏有我在,不然指定给人忽悠了。

    “这大米就放在这儿,一会儿我们用车来拉走。”说着商贩开始清点钞票,递给老李。老李接过钱,只瞧了一眼就放进兜里,宝贝的很。

    一旁的大爷也收拾好了,招手叫我们去,我才想起来大爷说的话,他还真的要带我们去。

    “诶,大爷,我们有车,送送你啊。”我急忙拉住大爷,给他说明情况,他也是接受了。

    我们开来车子,老李和大爷面对面地坐着,这样的交通方式肯定是不行的,可是路途遥远,走过去估计人都累麻了。

    一路上,大爷热心地给我们指着路,我看了看,这里和我们村里大不相同。村里人家几乎都种的稻谷,这里种的基本上都是西瓜,满地一片青翠,养眼的很。

    “大爷,怎么你们村里都成瓜农了?没人种水稻吗?”我还是忍不住好奇,问了句。

    “那可不,基本上村里人都开始种这些水果,西瓜长得快呀,所以都种。”大爷回应道,“村里估计就只有我在种水稻了,毕竟种了这么多年。再者说,西瓜没种过,我把不实在,这水稻我可是种出经验来了,自然而然就只种这一个。”

    其实在摊位上就看的出来,大爷的大米确实是要圆润饱满些许,还真是用心良苦。

    这片村子还真像样子,水泥路只有开头一点点,就那一段路,连一户人家都没有。没有水泥路,这充满乡土气息的泥泞路很符合村里的一派作风,不显得那样突兀。这里没有高大的山体,但还是一眼望不穿,树木柳林一丛一丛,将整个村庄都覆盖起来。走在这里面,便能体会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呐。

    大爷开始讲起往事,一向不熟生人的老李也开始愉快地和大爷唠起来了,不一会儿,我老远就看见了招牌。

    是一个由钢筋木板立起来的广告牌,上面写着:水果批发四个大字。我想,应该就是目的地了。

    “就是这里了,我也该下车了,免得耽搁你们了。”大爷见目的地到了,便开始嚷嚷着要下车,我们一再想将大爷送回家,大爷就是硬气,生怕耽搁我们做事,下了车,简单几句寒暄后,我和老李也该办办正事了。

    这个果园很大,大门出没有门,门里的告示写着:夏季节采摘,一百一位,以及联系电话。

    第二天正是不赶集的天,我才把老板约出来,仔细和他讲讲。他先让我们去果园里等着。原来这个果园老板并没有住在村里,昨天有事,出了一趟远门,今个才回,正巧被我们遇见了。

    进了果园,我们看见果园里的果子各种各样,五彩缤纷。每棵树都是硕果累累的。你看那葡萄,在太阳的照射下像一颗颗珍珠似的;红枣像一个个小灯笼,坠弯了树枝;那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苹果,把树枝都压弯了,一阵轻风吹来,树枝不停地晃动,枝头上的苹果也跟着一起“跳舞”呢!

    老板是一个中年男人,他看起来刚四十出头,身体便微微发胖,小腹渐渐凸起,衣服也穿得肥大了。

    他见我们进来进货,笑呵呵地就迎上来,一口价,三块。老李这人实在,也不讲价,拿了一千五百块,进了整整五百斤。我告诉他这样不妥,样式少,太单一,又多,不好卖。

    这个老板也好心,按照最能卖的方式给老李进了一些货,并且告诉我们尽量早些卖好,久了不新鲜,没有人过问了。

    一切都准备就绪,水果也拉到了摊位上摆放好了,我们也早早的交了摊位费,盖好篷布,只等第二天人来。

    第二天一早,天刚刚泛起微光,老李就出门了。今天村里有事,我可走不开,老李就只能一个人去市场了。我倒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就看老李闺女估计担心死了。

    老李不出意外,第一个到了摊位上,不慌不忙的揭开篷布,将水果们好好的罗列一番。一日之计在于晨,不光老李这样觉得,大大小小的商贩也都只抓清晨这个重要的时间。

    太阳刚刚露出点亮光,市场上人开始热闹起来。摆摊的人多了,就有了竞争。随着卖的货物变的多种多样,市场也渐渐比往常要繁忙,各式各样地叫卖声充斥着老李的耳朵。听的时间长了,人变得麻木了,老李一点也不喜欢这样的环境,想想自己的计划和家里的闺女,还是得坚持下去吧。

    菜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了,摩肩接踵。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为菜市场增添了热闹的气息。那边的男子熟练地从大鱼缸里抓出一条草鱼,问了价钱后,又熟练地从口袋里掏出钱,提着鱼走了,左边的那位女士,在摊上挑苦瓜本来挑到两根,突然发现一根更好,就把前面的一根换上另一根更好的。虽然贵一些,但她还是笑盈盈的。

    老李这边生意也不错,来来往往问的人也多了,他不喜欢笑,无论面对什么人都是平常脸色。当然,这并不影响愉悦的买家。

    老婆婆来给小孙子买点苹果,老李会贴心的帮她挑选又大又红的那几个。几个大爷过来询问价钱,老李也不急不慢,好好讲清楚。

    一晃眼日过正午,老李经过不懈努力下,水果竟然卖了有八成左右,换了不少钱,算是收获满满。随着最后一个客人付完钱,今天的集市就算是结束了。老李一个人默默地收拾摊位,还在剩下的水果里挑选一些略优的,好带回家里留给闺女。走时还不忘给路旁的一个乞人拿了几个苹果,那人推脱着不要,老李硬是塞给了他,说是有他为自己撑门面,是他的福星。那乞人一笑,欣然接受了。

    老李摸了摸圆鼓鼓的,揣满兜的钞票,乐呵呵地将没有卖出去的果子又搬回到了车上。本以为只能卖出去一点,毕竟这么多,但是就老李这个卖法,着实令人觉得新奇。别的商贩要么就是吹呼自己的商品,要么就是贱卖商品,不管是怎么卖,一定有一套吆喝的手段,而老李倒好,站在摊位上一言不发,倒是让人就觉得好奇,前来询问。来买的人多了,也就传的开了,自然而然买的人就多了,老李卖的也轻松。

    回家的心情愉快,也就忘了路途遥远,一番小小地颠簸之后,老李回到了村里。正是大中午的天气,闺女还在等着我呢,老李心想着,高高兴兴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