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往
繁体版

第12章 开庭

    商灵瑗伸出手,刚触碰到法院的沉重木门,她便感觉到了门后的阵阵热浪。

    她轻推开门,发现法院的大厅已经宛如一片人海,黑压压的头顶映入眼帘。人群摩肩擦踵,无数张脸上都洋溢着对即将到来的审判的好奇与兴奋,形成了一股难以抗拒的热情氛围。

    周围的空气充斥着人声鼎沸,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孩童在人群缝隙间嬉闹穿梭,偶尔发出阵阵清脆的笑声。货郎的叫卖声穿过嘈杂,试图在这个独特的场合中寻找商机。

    商灵瑗和她的伙伴们如同逆流而上的游鱼,在纷乱的人潮中使尽全力,努力向着大厅前方挪动。

    周围的人群中既有挥汗如雨的壮汉,也有不停拍掌的孩子和交头接耳、神情兴奋的老少妇孺,不得已间,她们只得一边向周围人报以歉意的微笑,一边小心地寻找可行的通道。

    经过一番努力,她们终于到达了一处相对靠前的位置,尽管这儿并不是最佳的观赏点,但对于她们而言,这已是难得的位置了。

    被人群的喧嚣声重重包围,商灵瑗不由得感到一阵不适。

    贵为女帝,她习惯于臣子们的恭敬与敬畏,每一个场合都是肃穆庄严,万籁俱寂。然而此时,她却置身于这样一个杂乱无章的环境中,人们争相议论,打个比方,这里就像是菜市场,各种叫卖声、欢笑声、嘈杂声此起彼伏,无处不在。

    她的眉头微微皱起,心绪有些不宁。在这人潮涌动的大厅里,没有了臣子们的小心服侍,没有了宫殿深处的宁静致远,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和普通百姓如此接近的距离。

    她深吸一口气,稳住自己不安的情绪,内心默念着:这只是为了更加了解民情,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片疆域。

    商灵瑗轻轻整理了一下衣摆,企图在喧嚣中为自己争取一片静谧的空间。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等待,法院内的气氛渐渐紧张起来。突然间,一声清脆嘹亮的宣告声穿透了喧闹的空气,从法院门口传来:“升堂!”

    这两个字如同有着魔力一般,让原本喧嚣的大厅瞬间安静了许多。人们互相推挤着,试图找一个更好的位置来观看即将展开的审讯。

    激动的心情在人群中蔓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

    商灵瑗和她的同伴们也不例外,她们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前方,尽管身处这样嘈杂的环境,她们的心情也不免为之一振。

    随着“升堂”的呼声落下,一种庄严的气氛开始弥漫在大厅中,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案件的开始。

    终于,穿着青衫的捕快们开始陆陆续续走进大厅,步伐庄重,神情严肃。他们的到来意味着审讯即将正式开始。

    随着“升堂”的宣告在大厅内回响,空气中的期待感愈发浓厚。紧接着,一位身穿正式官服的官差跨步上前,气宇轩昂地站定在大厅前方,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县令大人到!”

    随着这一声宣布,原本才稍稍平静的大厅瞬间迸发出热烈的掌声。百姓们仿佛约定俗成,一同用掌声迎接即将到来的审案官。

    在这震耳欲聋的掌声中,一名身着县令官袍的男子缓缓步入视野。

    他看起来清秀脱俗,身姿优雅自如。男子步入大厅的步伐从容不迫,宛如在自家的后花园中悠闲自若地散步,不受周围议论声和掌声的影响。

    商灵瑗定睛观瞧,微微皱起的眉头显露出她心中的意外。她本以为这位审理此案的陈清会是个经验老道的中年官员,却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县令竟然如此年轻,看起来不过二十三四的年纪,与她先前的想象大相径庭。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陈清的形象打破了她心中原有的预期。他的容貌俊朗,唇红齿白,五官清秀,给人一种不谙世事的儒家权贵之感。

    县令的出现,使场内的掌声和嘈杂声渐渐平息。他的目光扫过人群,尺度宽广而深邃,仿佛能洞悉每个人心中的想法。

    随着县令大人的入座,整个大厅重归一片庄严的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等待着即将揭开的审判序幕。

    商灵瑗也不例外,她屏息凝神,观察着这一切。

    陈清县令刚刚落座,姿态从容自若。他没有立刻投入审理之中,而是先端起案牍上已备好的龙井茶,茶香四溢,他轻轻吹了吹浮在表面的茶叶,优雅地品饮着。

    大厅中央的气氛一下子静谧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清身上,静静等待着审理的开始。

    陈清似乎未感知这股期待的目光,他缓慢地饮完两口茶后,这才轻放下茶盏,指尖擦过杯沿,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审讯开始的信号。

    随后,陈清抬高了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法庭:“传原告,被告上堂。”

    “是,大人。”

    “原告惠荃丈夫程禄,被告钱秀,还有被告的辩护人,范通,入座!”

    官差的声音刚落,大厅内立即响起了一阵哄笑和议论声。

    人群中的欢乐声浪此起彼伏,将原本紧绷的气氛冲淡了不少。

    一名农民模样的大汉,手握草帽,咧开大嘴,笑得声音最为响亮,“哈哈哈,范通,这名字取得!”

    旁边的一位妇女也插话道:“他爹娘会取名字的啊,不愧是读书人,哈哈哈。”

    在这片欢声笑语的东海中,商灵瑗和她的朋友们却像是海中的孤屿,静静地站立着,满脸的疑惑和不解。

    商灵瑗的眉头紧锁,她环顾四周,越发感到困惑。白华敏更是不解地小声嘀咕:“这些人都在笑什么呢?我怎么一点也看不懂啊。”

    台阶上,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注意到了商灵瑗等人满脸的窘迫。

    “看你们的样子,是被这个笑话弄得一头雾水吧?”大汉用他那沙哑却温暖的声音问道。

    “嘿,别急,听我给你讲个好笑的事儿。想当年,咱们镇子上有个书法匠,也叫范通。这老兄书法功夫了得,人称范通先生。他一直梦想着开自己的书法学堂,终于攒够银子,在镇上租了店面,兴冲冲地挂上了“范通书法学堂”的匾额。

    可奇怪的是,开张之后门可罗雀,没几个人来报名。范通先生挠破头皮,也不明白啥原因。这天,他找来一位老朋友,求助于他。

    那老朋友瞅了瞅招牌,忍俊不禁道:“范通啊,你这匾额上的字儿也太随意了,咋看着像‘饭桶’呢?”

    范通一听,恍然大悟,赶紧把那招牌重写一番,写得端端正正,挂回去。嘿,从那以后,他的学堂生意就火起来了。

    你说说,这是不是误会闹的?小小的名字也能让人闹出大笑话,这事儿真是逗儿。”

    听完大叔的解释,商灵瑗等人顿时恍然大悟,他们的目光再次望向辩护人范通,这回不再是满脸疑惑,而是忍不住带笑。殷思的笑声特别清脆,像是小银铃在风中叮当作响。

    “嘻嘻,原来是这样呀,真的好逗,好像‘饭桶’哦!”殷思忍不住捧腹大笑,笑声中满是欢快和童真。

    一边笑着,殷思一边轻摇商灵瑗的手臂,“姑姑,快看呀!这世上竟然还有人因为名字而闹出这么大的误会,真是太有趣啦!”她的眼睛弯成了两道月牙,脸上泛着喜悦的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