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往
繁体版

第15章 天降案件

    楚维山静静站在案台旁,身着一身捕快的职业装束,那身深蓝色的长衫配以赤边革带,既显威严又不失机敏。他目光炯炯地望向对面的商灵瑗等人,她们的脸上写满了不忿与愠怒。

    只见楚维山浓眉上的锋芒凝成了一行行刚劲的线条,那眼神,深邃而不可测,宛如古井中的一泓寒泉,波澜不惊却又含沙射影。

    尽管他目光如刀锋般犀利,那坚毅的脸庞上,嘴角却仿佛未经控制地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微笑。

    待人群的喧嚣和哄闹渐渐平息,法庭重新回归宁静之时,一名身着捕快服饰的男子,神色慌张,大口喘着粗气,飞奔至楚维山面前。

    “维山!出大事了!”他喘吁吁地叫道,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紧迫感。

    楚维山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警觉,他即刻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捕快男子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呼吸,语速急促地回禀:“北城发生命案一宗,案件牵连错综。尉县尉下达令,命全员前往市舶司,共商对策!”

    楚维山听后,心神一凛,立刻察觉到事态的严重。他朝身旁的官差兄弟简短交代几句后,便毫不犹豫地跟随那名捕快,踏上了前往市舶司的路途。

    待一行人奔至百味斋之际,却见客栈门前早已聚满了惶恐不安的人群,约有十数人,面色苍白,神情紧张,显然与百味斋今日之事有所牵连。

    周围聚集的人群愈发增多,他们或是出于好奇,或是心怀不安,纷纷驻足于百味斋门外。

    在这些围观的好事者中,各色人等都有:有衣衫褴褛的市井小民,也有衣着光鲜的商贾名流;有嚼舌根的街头泼皮,也有貌美如花的大家闺秀。

    他们或站立交头接耳,或摇着折扇闲谈阔论,一时间,争论声、议论声、惊叹声此起彼伏,场面嘈杂而喧嚣。

    人群中不时发出几声夸张的惊呼,或是几串低声轻笑,仿佛这场突如其来的事件成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戏剧,观众们正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观剧时光。

    百味斋内,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竟成为了城中最热闹的话题,各种版本的流言在人群中悄悄流传,让整个事件笼罩在一片神秘和猜疑的气氛之中。

    门外,县尉尉迟将军所乘坐之轿子落地,他身披官服,面容严肃,不发一言,径直步入百味斋之中。

    楚维山与同袍捕快在曹炳的招呼指挥下,将百味斋的伙计严密监视,以防串供。

    曹炳,身为捕头,下达严令,严禁这帮伙计交头接耳,以维护查案的公正性。

    他深知在百味斋中发生之事,必然与这些伙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的身上都笼罩着嫌疑的阴影。

    不久,百味斋内传来尉迟大人的指令,命将全部伙计带进店内审问。尉迟大人显然是要亲自盘问这些伙计的口供。

    遵从指令,曹炳命楚维山和一部分捕快分散至客栈外围,以维持秩序,预防意外之变。

    而楚维山则担起了押解重任,领着一名伙计,与其他捕快一样,开始向内院进发。

    穿过院门,楚维山一行人踏入了百味斋的宽广正厅。这里原是迎接各路饕客,品尝各色佳肴之处。

    眼下,宽敞的厅室与往常迥异,空气中飘荡着的不是欢声笑语,而是一股混杂着紧张气氛的菜香。

    正厅内古朴的装饰,透露出浓郁的古风。

    墙上挂着几幅精美的屏风,上面描绘着古代仕女或花鸟山水,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

    天花板上挂着的灯笼,发出柔和而又略显摇曳的光线,为大厅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

    一些未被收拾的餐桌椅散乱地摆放着,桌面上残留着餐后的痕迹,昭示着在命案发生前,这里曾是一场欢宴的现场。

    一旁的炉火仍在燃烧,釜中尚有余温,散发着阵阵饭香,与当下的紧张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

    穿过大厅,他们走进了一饭堂。饭堂与前厅不同,这里更显得朴素简单,用来为普通百姓提供日常的饮食。

    墙上悬挂的是烹饪用的炊具,而桌凳也都以实用为主。

    出了饭堂,穿过一扇不起眼的木门,众人的视线突然开阔。

    眼前,是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小院,院与院之间由曲折的游廊相连,构成了一个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空间。

    每个小院景观各异,有的种满花草,有的堆满假山,有的则蹲着几尊奇石。

    自远道而来的胡商们结成一队队行商集团,他们或是同乡,或是旧相识,常选择共同包下百味斋中的一座院子以供居住。

    这便是百味斋内各个独立小院的由来,它们既保证了胡商们所需之私人空间,亦方便了他们的互访与交流。

    近日来,永安县一直笼罩在连绵的春雨之中,直至今日晨曦方才洒下,照出了一片曦微的朝阳。

    楚维山经过这庭院,恰是艳阳初升水汽弥漫之际,一切显得雾气腾腾,潮湿且带有一丝闷热。

    院子宽敞,经过雨水冲刷的花草树木熠熠生辉,清新且带有一种泥土的芬芳气息。

    然而,与这些生机盎然的景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靠着岩石铺就的小道边缘的泥土,它们因连日雨水而变得泥泞不堪。

    两个左右的小院均陷入了沉重的寂静之中,听不见半点人声与笑语。

    显而易见,百味斋内命案的发生已导致所有居民被迫疏散,往日里热闹、喧嚣的院子如今孤独而寂静,乍一看去,宛如一座荒凉的废都。

    楚维山踏着泥泞的路径,目光在院内来回扫视。

    继续前行五六十步,楚维山他们来到了县尉大人和其他官差聚集的地方。前方的差役们撑起一张张纸伞,遮蔽了初升的阳光,形成了一片荫凉。而县尉一行人便伫立在这纸伞之下。

    此地异乎寻常,众人围绕在某个小院门前,看起来正进行着紧张的勘查。

    而捕头曹炳,显然也是经验丰富之人,在距离他们还有二十来步的距离便止住了同伴们的步伐,以防意外破坏现场。

    楚维山紧紧抓住他所押送的那名伙计的衣领,目光凝重地望向前方。

    在他的注视下,显眼的草席遮盖在地上,它们的轮廓透露出了它们所掩盖之物——无疑,那就是此次事件的受害者。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楚维山微微侧首,试探性地将视线转向自己的侧后方。

    一串衙役排列整齐,各自押解着一名伙计,目光警惕,精神集中。

    在沉默中,楚维山的目光如同老鹰隼的目光一般扫过众人,他的眼角捕捉到了一名伙计眼中的一丝异样。

    尽管这名伙计极力掩饰,但他的眼神与举止间仍透露出一丝紧张与害怕,与其他伙计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楚维山的直觉告诉他,看此人神情有异,必有隐情,不可不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