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往
繁体版

第33章 楚捕快之言甚是有理

    楚维山沉声道:“故维山以为,此案实乃人心不足,财帛动人心所致,绝非妖邪之说所能解。”

    陈清倾听着楚维山的分析,沉吟片刻,缓缓点头,似是认可了他的观点。

    楚维山见状,信心更足,继而言道:“以维山之见,此案布局巧妙,行为诡异,断非一朝一夕所能成。胡商抵此城仅四日,而案情之错综复杂,却是筹谋已久。”

    陈清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目光深邃。

    楚维山续道:“此案件之策划,定需详尽周到,方能行之有效。维山斗胆臆测,此案之犯必有同谋,事先约定行事之法,方敢动手。”

    他略微停顿,又补充道:“何况那五位胡商所携之珍奇珠宝,体积庞大,沉重难移,岂是一人之力所能轻易搬动?”

    言毕,楚维山目光如炬,洞察着陈清的反应。陈清的眉头微蹙,显然是在综合考虑楚维山的分析,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此案更为深刻的思量。

    顾湛亦未发一言,但他的眼眸中也露出一丝对楚维山言论的认同,虽然仍旧保持着原有的冷淡神情。

    尉迟则是心中一震,他没有想到楚维山能如此详细地剖析案情,对其印象不禁又提升了几分。

    陈清沉思了片刻,随后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你言之有理,继续说下去。”

    楚维山心中暗喜,知道自己已经成功转移了陈清的注意力。他的话语故意停顿了一下,营造出一种悬念,使得在场众人的期待心被提起。

    “小人还有些许拙见,望大人指正。”楚维山继续道:“依小人愚见,此案真凶须得满足两项条件。一者,此人对胡商行踪了如指掌,知晓其一举一动;二者,犯此案者对百味斋的内情亦须极为熟悉。”

    楚维山的话语有如剥茧抽丝,条理分明,逐渐将案情梳理清晰。

    陈清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他追问道:“如此说来,你此次踏足百味斋,意欲何为?查探些什么?”

    “回禀大人,”楚维山观察到陈县令的反应,急声续道,语速适中,条理分明:“既然曹炳捕头已经逐一验证了百味斋诸位伙计的行止,且彼等在案发之时均有不在场的凭证……”

    楚维山微微一顿,令全场的注意力集中在他的下一句话中:“那么,若有在火灾未发之前,便已离开百味斋的伙计,又待如何?此人岂非同时满足先前所言之条件?”

    他的声音在县衙内回响,每一个字都显得掷地有声,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深思。

    “哎呀,此言甚妙!”陈县令猛然惊觉,不由得低呼一声。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丝赞赏的光芒,对楚维山的分析表示了深深的认同。

    楚维山的一番话,已经在所有人心中引发了震动,他们在此之前一心只关注案发时的在场之人,却忽略了那些案发前就已经离开的老伙计,这对于案情的调查是一个巨大的疏忽。

    整个县衙内的人都被楚维山的推理所吸引,尉迟、顾湛等人的脸上也露出了思索的神色,他们都在心中重新审视这个案件的细节。

    陈清的目光再次投向楚维山,语带嘉许:“少侠言之有理,此等线索不容忽视。那么就由你继续深查此事,务必还原案件真相,本官定当全力支持。”

    楚维山闻言,心中一喜,也不犹豫,抱拳施礼:“小人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人所托。”

    陈清喝令左右:“速将百味斋之主带来见我!”

    “终于到了关键时刻!”楚维山心中暗道。他料想,李掌柜若不轻易崩溃,未在此刻急于表露其行迹,恐怕便不会自己招认送酒于军巡铺之事。若是至此,此事或可暂且瞒过去。

    楚维山念头急转,此时,李国裕已被带到。毕竟,身为店主,其铺面遭遇祝融之灾,自是难以远行。

    说回李国裕此人。火灾之后,他便伏在院子一隅,目光滞然,注视着陈县令及其随行众人。他听见自己所赠酒水竟酿成如此大祸,更是震骇不已,全身颤抖,如筛糠一般。

    幸而,捕快小哥楚维山的一番言辞渐渐转移了话题,县令大人也未在火灾一事上多做纠缠。见此,李国裕的脸上才逐渐恢复了些许血色。

    李国裕听闻县太爷传唤,不敢有丝毫怠慢,急步上前回应。

    陈清也不转弯抹角,直接探询案发前是否有离职之人。李国裕微锁眉心,思索片刻后,即刻答道:“确有二人,在火灾发生一月前便已离去。”

    “一个名作赵九儿,另一个唤作孟克......小人知晓他们的居所所在!”他的语调虽平稳,但眼中一闪而过的慌乱却难掩。

    陈清听闻此言,心中一阵振奋,看来楚维山之言不虚。他眼中闪过一丝喜色,立即下令:“李国裕速将二人住址秉明,着捕快前往捉拿,绝不可令其漏网!”

    李国裕领诺,提笔将赵九儿与孟克的住所详细写于纸上。陈清毫不犹豫,立刻派遣数名捕快兵分两路,前往追捕疑犯。

    永安县内外众人皆汇聚于百味斋院内,焦急等待。

    夜幕渐深,原本烟火缭绕的柴房之火此刻已逐渐熄灭,只剩下缕缕青烟缭绕,焦糊气味弥漫四周。

    火光摇曳之下,百味斋内外众人的面庞被映照得阴晴不定,犹如他们此刻起伏跌宕的心情。

    楚维山立于一旁,眼中精光闪闪,他知道案件转机已经到来,一个接一个的线索渐渐串联起案件的真相。他心中暗自思量,这场火灾背后的真相将很快水落石出。

    尉迟和顾湛也并未放松警觉,他们密切观察着火势的变化,听着李国裕的供述,心中各自权衡利弊,思索着接下来的行动。

    在这场混乱与不安之中,每个人的心思都是那么明暗不定,唯一确定的是,他们皆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那一刻的到来,揭开案件的全部真相。

    而没人注意到县令陈清的眼睛正凝视着不远处的楚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