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到清朝
繁体版

九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礼仪,叫做加九锡。

    熟悉历史的朋友,对这项礼仪应该不陌生。因为在历史上,除了极少的几个外,几乎所有享受这项至高礼仪的,全都篡位做皇帝了。

    所以也有人说,加九锡这项礼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就代表着权臣要谋朝篡位了。

    加九锡这项礼仪,为何如此神奇?为什么享受到这个礼仪的人,最后几乎全都谋朝篡位了呢?

    1.加九锡到底是什么

    首先要说明一句的是,加九锡里面的这个锡字,不读xi,读ci。这是一个通假字,因为秦朝之前赐和锡这个字是通用的,后来这个词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九锡,指的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

    这项礼仪,之所以称得上是至高的荣誉,是因为在先秦时期,只有天子才有这种待遇。如果有哪个大臣被赐予九锡,就相当于是享受天子待遇了!

    按照先秦时期的礼制,其德可行者赐,车马是金车大辂、兵车戎辂、黑马八匹。

    能安民者赐之衣服,这衣服指的是衮冕之服,为王之吉服,就是电视剧里帽子前面带珠帘的那种衣服,正常只有皇帝才能穿。

    民众多者赐朱户,这个朱户就是红漆大门。先秦的时候,门的颜色是不能随便刷的,只有天子才能刷朱漆。

    能进善者赐以纳陛,纳陛就是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可以理解为天子使用的台阶。

    能退恶者赐虎贲,守门之军虎贲卫士三百人。古代官员的护卫是有限制的,三百人是只有天子才能达到的数量。

    能征不义者赐之弓矢,这个弓矢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也是天子的独有之物。

    能诛有罪者赐斧钺,斧钺在当时是一种礼器,象征着权柄。

    孝道备者赐秬鬯,是一种专供祭祀用的香酒。

    所以,如果想要得到全部的九锡,按照正常的周礼标准,这个人需要德可行、能安民、使民和乐、民众多、能进善、能退恶、能征不义、能诛有罪、孝道备。

    要是真有人能做到这一点,那绝对是圣人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加锡的人,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因为九合诸侯,功绩过大,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当时周朝的天子,才肯加锡,但也只肯加两锡,给了车马和弓矢这两样。

    当时东周的皇帝,已经穷到姥姥家了,但在礼制这件事上,还是不肯让半步。后来晋文公帮助周天子复位,想要天子加赐,周天子都没有答应。

    2.九赐开始变味

    从周朝一直到汉朝,漫长的时间当中,偶尔或许有人因为功劳过大得以加赐,但从来没有人能够得以加九赐。

    在此期间,最有希望得到这个荣誉的大臣,应该是西汉的霍光。但最后霍光已经有能力废掉皇帝,却依然没能享受这个待遇。

    第一个真正享受加九锡待遇的,是西汉末期的王莽。

    西汉末期,作为外戚的王莽专权,权倾朝野。为了给自己谋朝篡位制造舆论条件,王莽鼓动长安的儒生集会,要求为自己加以九赐。加九赐看似只是一个礼仪,但当时的王莽,已经是摄政大臣,拥有等同于皇帝的权力。如果再加以九赐,享受和皇帝一样的礼制。那么,除了没有皇帝这个名号之外,王莽真的和皇帝没有任何区别了。

    从王莽之后,加九赐开始逐渐变味,成为了权臣通往谋朝篡位的路上,一道必经的门槛。

    先享受皇帝的待遇,然后再把皇帝的座位抢过来嘛!

    在历史上,享受过加九锡待遇的,有二十四人:西汉授王莽、东汉授曹操、曹操以东汉名义授士燮、魏授孙权、魏授司马懿、魏授司马昭、晋授司马伦、晋授司马冏、晋陈敏自加九锡、前赵授石勒、后赵授石虎、后秦授谯纵、北魏追授元澄、北魏追授尔朱荣、晋授桓玄、晋授刘裕、宋授萧道成、齐授萧衍、梁授侯景、梁授陈霸先、东魏追授高欢、北周授杨坚、隋授李渊、隋授王世充。

    这二十三个人里面,绝大多数最后都成功篡位,或者说子孙成功篡位了。

    除了这二十三人以外,还有两个人得到了这项殊荣,但是自己给退了。都是三国时期,一个是东吴授公孙渊;另一个是蜀国授予诸葛亮。

    公孙渊退了九赐,是因为这东西当时纯熟是为了政治目的,而且他也不觉得孙权有资格赐给他九锡。至于诸葛亮,大概真的是一心想着扶保汉室,真的从来都没想过谋朝篡位了。

    3.为什么唐朝之后没有加九锡的人

    历史上最后一个加九锡的人,是隋末的王世充。当时杨广已死,王世充立杨桐为帝,给自己加了一个九锡。但这个时候,李渊已经在长安登基,建立了唐朝,并且开始一步步统一天下。

    王世充虽然得到了九锡,但最后也没能篡位成功,反倒是兵败身死。

    在王世充之后,上千年的时间里,都没有人再加九锡了。

    为什么呢?

    之所以在唐朝开国后,再无人享受到这项至高礼仪,其实是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礼制的问题。

    从西周一直到隋朝,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漫长的历史当中,礼这个东西,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经历过魏晋南北朝后,长期的分裂战乱,让礼这个东西早就不复存在了。

    那些手握兵权的地方割据势力,想用什么礼仪,就用什么礼仪,也没人管得了。

    所以,到了隋朝的时候,大家也没人觉得,使用车马、弓矢、虎贲这种东西是多么逾越礼制。乱世当中,别说三百人的护卫,就是三千人也没问题,只要你养得起就万事大吉了。

    为什么呢?

    之所以在唐朝开国后,再无人享受到这项至高礼仪,其实是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礼制的问题。

    从西周一直到隋朝,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漫长的历史当中,礼这个东西,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经历过魏晋南北朝后,长期的分裂战乱,让礼这个东西早就不复存在了。

    那些手握兵权的地方割据势力,想用什么礼仪,就用什么礼仪,也没人管得了。

    所以,到了隋朝的时候,大家也没人觉得,使用车马、弓矢、虎贲这种东西是多么逾越礼制。乱世当中,别说三百人的护卫,就是三千人也没问题,只要你养得起就万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