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长
繁体版

第1章 大考千千结

    一九八零年七月上旬,虽值炎天暑月,但由于连续下了三天暴雨,气温下降不少,感觉还算舒适。十七岁的向文允在期待和紧张中迎来了七日、八日、九日的三天高考。

    六日上午,六辆大客车把参加高考的向文允和同学们、还有管理服务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从县二中拉到了县第二招待所。县二中在距离县城以西三十多公里那个有名的古镇上,据说这个镇子是当年李自成与张献忠商议二次联手起事的地方,正是这次“双雄会”决定了朱明王朝最终走向覆灭的命运。县第二招待所在县城,距离考场所在地县一中只有十几分钟车程。在城南的县一中东面有几条老街,也就是县城老城区,是三年后电影《双雄会》的拍摄取景地之一。

    按照事前安排,文科重点班二(1)班的三十名男同学住在招待所一栋六层楼房的第三层,二十二名女同学和其他班级的女同学住在另一栋楼房。班长向文允和学习委员舒雅莉被班主任唐老师叫到房间,让他俩协助安排食宿。住宿是四人一间,有一个房间可以只住两个人,唐老师决定让向文允和钟学强同住,这也算是在唐老师偏爱下的一点优待,一个房间住两个人比住四个人安静舒适多了。就餐是十人一桌,早中晩三餐,桌上有号牌,每桌指定一个召集人,每桌名单交给召集人负责饭前招呼。午餐时,向文允觉得这高考餐称得上是丰盛的了,平时很少能吃到这样的大餐,总共有荤素十二个菜,菜量还足。

    下午自由活动。午休醒来后,向文允抬腕看看手表,已经快三点了。这块钟山牌手表是向文允借小舅的,为的是高考期间方便掌握时间,听小舅说用了两年多,高考完后还手表时,小舅说手表就给你用吧,你用得上。向文允也就推辞着收下了,这块手表一直用到向文允参加工作后的第三年,才换了上海牌手表。向文允看见舒雅莉早在上高一时就戴上手表了,正是这种牌子的。

    听到响动,钟学强抬头打招呼说:“你睡醒了?”看到钟学强已在看书复习,向文允打心眼里佩服他的勤奋刻苦劲儿,虽然自己也勤奋刻苦,但好像比不了他,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向文允问:“你中午没睡吗”?钟学强说:“睡了一会儿,睡不着呀。”向文允故意打趣道:“莫不是在想媳妇吧?”钟学强撇撇嘴,顿了顿说道:“做不了这样的美梦呀,倒是你呢,有同学说你有媳妇了,你睡这么久,是不是在想媳妇呀?”向文允听了,心里暗自后悔,真不该说起这个话题,于是他正色说道:“哪有的事?你就不要信谣传谣了,现在马上要高考了,谁有这个闲情逸致呢,还是接着复习吧,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文学常识,你来问我来答。”互相问答,互相提示,这是向文允喜欢的复习方法,感觉效果很好。

    晚饭后,看时间还不到七点,向文允独自一人出了招待所,来到附近一条不知叫什么名字的街道上。他想让自己尽量平静下来,也可以免受干扰思考一些问题。实际上,喜欢独处,喜欢清静,是向文允个性上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从小到大,从大到老,贯穿一生,对他人生的影响可谓正反相间利害参半。当然,这个时候的向文允是想不到这个问题的。

    夕阳西斜,霞光万道,两旁的梧桐树枝繁叶茂,晩霞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街道上,三两推车摊贩吆呼着兜售着冰棒。向文允走到一个摊前,买了一根冰棒,放到嘴里一吸吮冰凉而甜,感觉是爽透了。这种冰棒一角钱一根,消热解暑效果很好,是向文允特别喜欢吃的夏季饮品,他觉得比汽水好多了。

    继续往前走着,向文允眼前闪现出父亲母亲跟他谈话的情景。一周前,向文允回家一趟,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这回终于变得有些和颜悦色了,他对向文允说:“你们唐老师专门给我打过电话,说你四月份预考成绩没有发挥出平时水平,这个分数可能能上中专,上大学怕是悬,唐老师说你考大学有希望,还说你是不是为什么事分心了,是什么事你自己应该晓得,我也就不想说了,这个时候不要想一些不该想的事,你要好好考,争取考上大学,至少考上中专,跳出农门吃商品粮。不然,就你这身板,干得了农活吗?”母亲在一旁,这时从兜里摸出一叠钱递给他:“老大呀,这回多给你点钱,三十块,这些天买点荤菜吃好点,余下的留着高考时用,你要听话,好好考,要争气呀。”向文允自然明白父母话中意思与良苦用心,这三十块钱可是平时一学期的菜钱和零花钱啊……

    “向文允!向文允!”一个女声打断了向文允的思绪,他转过身一看,原来是舒雅莉正笑吟吟地向他走过来,身旁还有一个女同学,他定晴一看,原来是二(3)班的叶丹。“哟嗬,原来是你们俩!准备到哪儿去呀?”不等舒雅莉说话,叶丹快人快语:“大才子呀,你一个人挺悠闲自在的,明天上午就要考语文了,看来你俩都是胸有成竹啊!”叶丹说着瞄了瞄舒雅莉。“谈不上,谈不上呀,也就那样吧,这不是出来随便走走嘛。”向文允知道,他和舒雅莉的语文成绩拔尖,作文多次被老师作为范文在全年级讲评,还贴在教学楼墙壁学生园地上,弄得全校师生无人不晓。

    向文允又买了两根冰棒,递给她俩,三人一起走着。舒雅莉问向文允:“你下午看考场了吗?”向文允说:“没看呢,明天来得及的。”“下午好多同学都看了,我给你也看了,我们都在第三考场,你是十二号,我是二十一号。”“那就太谢谢你了!你呢?”向文允转向叶丹,叶丹说:“我跟你们不在一个考场,我在第六考场。”又走了一会儿,见大家都没再说话,舒雅莉提议道:“我们回去吧,今天要早点休息,争取考出好成绩。”于是,在这高考头一天的傍晚,他们三人互相勉励,互相鼓劲,共同迎接人生大考的来临。

    红日高照,朝霞漫天。透过早晨新鲜的空气,似乎可以嗅到县一中考点里紧张的味道。虽然首日首考语文是九点开考,但七点刚到,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碌起来。

    这里是全县唯一的考点,近六百名考生在二十个考场参考,接受人生大考的挑战与洗礼。这些考生都是经过三个月前的预考筛选出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与向文允一样是农村孩子,他们稚嫩的肩膀上扛着父母的期望,青春的脸庞上写有自信也写有迷茫。接下来,连续三天六科考试,是他们向自己的未来交出的第一份答卷,而这份答卷的好坏则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与人生走向。

    趁着向文允和同学们三天奋战考场的时候,我们可以交待一下这次高考及其有关背景情况。

    一九八零年高考是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的第四次高考。考试科目文科为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英语,理科为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英语,共六科满分五百三十分,其中英语按百分之三十计分,其它各科满分一百分。当年四月份进行了统一预考,可不要小看了预考,它淘汰了近半数的考生,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将不能参加七月份的正式高考。

    向文允和他的许多同学是七岁上学,小学五年、初中二年(期间,因为把在冬季结束一学年调整为在夏季结束一学年,所以就多上了半年)、高中二年,也就是九年半或者说是十年吧。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小学期间,文化课学习不多,而文艺和体育活动、勤工俭学和其他劳动课不少。向文允就读的大队(也就是后来的村)小学语文老师没教过拼音,小学附设初中一年级那半年数学老师基本上教不了,初中、高中期间的英语课处于停停学学状态,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学进去,等于是基本上放弃了。所以,文化课基础没打牢,像向文允这样聪明好学的学生可能情况稍好一点,而一些学不进又贪玩的学生基本上是混过来的。

    与此同时,也是向文允多年以后才知道的情况,他们这次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属于未来六年之最。拿大学录取率来说,他们这一年只有百分之八,而此后六年中,最高一年的大学录取率为百分之三十五,最低一年也有百分之十一。换句话说,同样的高考分数,如果这一年上不了大学则后来六年则有可能上得了大学。

    九日下午最后一科是考英语。向文允看到好多同学不到一个小时就离开考场了。他知道,这是犹如看天书,看不懂,自然做不了,坐在这里熬着也难受。向文允也不例外,又熬了一会儿,他是在看到舒雅莉离开考场后也离开了。他扭头看看后面,又有三四个同学也跟着出来了。

    在操场停车处,向文允看到舒雅莉正与班主任唐老师说着话,他走过去打招呼,唐老师笑着问:“呵呵,你们都出来了,英语能考多少分呀?”还没等向文允回答,就听唐老师对大家说:“高考终于考完了,你们也可以放松放松了,这辆车人坐得差不多了,你们坐上先回招待所吧。”

    在车上,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都在说着英语考试的事。向文允与舒雅莉前后位坐着,他本想问问她这几天的考试情况,见人多也就没有再问。

    到招待所下车后,向文允与舒雅莉对视了一眼,见同学们都走开后,他们来到一个偏僻处,向文允问道:“感觉考得怎么样?”

    “数学没考好,有几个题没做,英语也就这样了,其他马马虎虎吧。你呢?”

    “数学看能不能及格,英语靠蒙,估计考不了多少分,反正大家都差不多,其他应该还好。”向文允顿了顿,又说道:“不要再想这个了,明天上午就要回学校了,离分数出来还早,这段时间可以看看小说,好好休息休息,祝你好运!

    “好吧,是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了,”舒雅莉望着向文允,笑着说道:“祝你好梦!”

    他们挥手告别,各自向所住楼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