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繁体版

第三百五十六章奇妙的巫医

    彭芳产后又在六院住了十来天,期间李平安和小露到妇产科看过几次,最后出院的时候她身体基本上已经恢复了。

    期间。

    李平安也见到了她和侯二的女儿。

    小露还好奇的抱了一会儿。

    毕竟只是一个小女孩儿,她抱着没多久孩子就开始哇哇大哭起来,彭母急忙将孩子接了过来。

    看的出来。

    小露也是很喜欢孩子的,不过因为身体的原因,她怕是这一辈子都不会结婚,生孩子了。

    彭芳出院那天侯二夫妻又请李平安和许主任等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吃了一顿饭。

    彭芳和许主任说了很多话,但终究还是没提要重回六院之类的要求。

    那点儿豆汁儿、油条让李业给吃了,吃不完的徐氏帮着消灭干净了。

    贾家放菜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动过,八成就是他们将李家的菜拿走了。

    通过努力,刘海中考核以后成了六级段工,和易中海一个等级。

    二大妈到聋老太太家里送食物的时候刘悦已经帮着她做好饭了。

    可能是聋老太太遗产的诱惑比较大,刘悦这个胖丫头还真的坚持了一段时间,顿顿过来给聋老太太做饭。

    菜并不是很多。

    侯二虽然没有完全摸透彭母的心思,但他的确是不想让女儿再到六院去工作。

    侯二看的出来,妻子是很想出来工作的,可是他却没有多说什么,一来孩子确实还小,妻子亲自照顾着比彭母看孩子要强,其次,他的岳母肯定不会希望女儿太操劳,她是想让彭芳在家带孩子的。

    冬菜没有放在地窖,里面只是有几棵白菜、些许香菜而已。

    虽然没有下过雪,但天气已经很冷了。

    好歹是个心意。

    他们都认为刘海中是过去示威的。

    多少年的努力功亏一篑,一切都要重头开始。

    不过。

    虽然并不是很多,给每家的东西只够一个人吃的,饭量要是再大一点儿,一个人也吃不饱。

    回去的时候路过中院儿,徐氏特意向正在水池旁边洗衣服的贾张氏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是不是她将李家的菜拿了。

    看着刘家人每天得意的从自家门口进进出出,他们心里能好过?

    许富贵却是有些埋怨妻子了。

    徐氏懒得和贾家人磨嘴皮子。

    贾家、许家却是黯然失色。

    特别是许家,许富贵在轧钢厂工作那么多年,到现在居然被人从宣传科里赶出来成了一级钳工。

    徐氏一副很肯定的样子,贾张氏也不敢说谎抵赖,犹豫了半天才说聋老太太没有准备冬菜,刘悦给她做饭的时候就拿了李家一点儿。

    今年若是能被评为市里的先进,就算是暂时不能成为七级工也能压刘海中一头。

    又到了储存冬菜的时候,秦淮茹二叔一家早早的就运了一车蔬菜过来,萝卜、白菜都有。

    这些菜被李平安放进了医院家属院儿的杂物房,又让秦奋拉了一车送到了陈雪茹的裁缝铺。

    晚秋。

    要不是周氏上跳下窜的想要儿子娶娄晓娥为妻,他能落这么个下场?

    现在可好。

    许家、贾家以及易中海虽然得了好处但对刘海中是没有多少好感的。

    听见徐氏等人在外面说话,贾东旭急忙走过来赔罪,说是他们家可以补偿。

    徐氏下去随意看了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徐氏冷哼了一声没再说话,和李平安等人离开了。

    徐氏知道儿媳妇是不想和刘悦见面的,索性就提早搬到医院家属院儿小院去了。

    二大妈跟着丈夫一起送东西,到李家的时候和徐氏闲谈了几句,说是刘海中成了六级段工,每月工资七十多块,口粮指标比易中海还多一点儿,明年要是儿子刘光齐再考个好大学,她们夫妻两个算是熬出来了,往后净是好日子。

    徐氏象征性的说了两句恭维的话。

    刘悦还以为李家搬到医院家属院那边就不要了。

    李平安夫妻到四合院儿拿东西的时候发现他们放在地窖里的一点儿菜都被邻居们拿光了。

    同样住在后院儿的刘海中却成了六级钳工。

    聋老太太可不会说不要,她将豆汁儿、油条连同刘悦做的饭都吃了,肚子涨的厉害,在床上躺了两三个小时才恢复过来。该做午饭的时候她对刘悦说不用再做了,要是再吃,肚子非出毛病不可。

    “你。”徐氏瞪了贾张氏一眼,菜没有多少,可是即便是要拿走总要和她说一声吧,她和丈夫李林还有李平安夫妻两个不断的从四合院儿往医院家属院搬运东西,见过贾家的人多少次了,她们居然连个招呼也不打。

    反正姑爷的工资、股息够一家人花销了,还不如让女儿在家看孩子的时候顺便将养身体,再给侯二生个儿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就是成了六级工吗?

    炫耀什么?

    有什么可炫耀的?

    易中海认为自己也是六级工,而且有托里做后盾,将来成为七级工、八级工都不成问题。

    刘海中心里高兴,早上还特意到街上买了豆汁儿、油条挨家挨户的送给四合院儿的邻居。

    李家人走了之后贾东旭就开始埋怨刘悦,说是聋老太太家里要是没菜可以给她要钱买,也不能不打招呼偷拿李家的菜啊!

    “我这不是想给聋老太太留个好印象吗?”刘悦白了丈夫一眼:“我也是为了聋老太太的遗产啊,就她手里的那点儿东西咱们贾家十年二十年都攒不下来,要是她死后能留给咱们,咱们就发财了,我能不用点儿心思吗?”

    “你们说的好听!”贾东旭有些不满意的说道:“人家要是活到七八十岁还不死呢,你们就这样赡养着她?到时候谁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人家能不能将东西留给咱们还两说!”

    “我就不相信了!”贾张氏冷笑着说道:“她就那么命大,能活到八十?”

    刘悦也觉得聋老太太不可能活那么久,真要是那样,她可坚持不了那么长时间。

    六院又调过来一批外科医生,外科医生紧缺的难题解决了。

    冉倩帮着将新来的医生做了培训,之后就调到抗生素研究所工作了。

    李平安顺理成章的接替她成了外科主任,不过却没有副院长的头衔。

    外科手术的调配工作也由李平安接替,但凡是一些复杂的外科手术都要报告给他,很多时候他都要询问一下手术方案,如果是方案有遗漏或者缺点他都会帮助补充。

    李平安特意给曾嘉安排了一些稍微复杂一点儿的手术,只要不是心外的手术,很多开胸手术都教给他了,有的是静脉麻醉,有些还是需要用到人工心肺机的插管麻醉。

    李平安跟了几台手术放心了。

    曾嘉完全能够应付。

    到六院门诊室给患者看过几次病之后刘御医的心态发生了一些改变,他越来越愿意待在门诊室给别人看病了,李平安趁机提出让他到六院来修养的要求。

    刘御医答应了,从药物研究所那边搬了过来,住在六院家属院小院儿,也是独院儿,虽然没和李平安住的小院儿挨着但距离也不远。

    杨雄等一批原来道济医院的高层被调离之后家属院儿空出来一批,后来不少人包括院长都搬到家属楼去了,闲置的小院儿更多。

    刘御医七十来岁,上下楼非常不方便,李平安和院长说了这件事情以后院长特意让李平安帮着刘御医找个小院儿住下。

    本来院长还想将自己原来住的小院儿给刘御医的,不过刘御医不想住水泥地面的院子,换了和李平安小院儿近一点儿的。

    平常刘御医是不需要出诊的,若是中医们碰到了难缠的病例可以过来找他。

    刘御医在医院食堂吃饭,医院定期给他补助和饭票,足够花销。

    他每天早上要到什刹海那边锻炼身体,也会到荷花市场和北海公园。

    有时候李平安也会跟着过去,锻炼身体的时候两人还会讨论中医,刘御医经常会提点他几句。

    天气冷了。

    李平安就会带点儿饭给刘御医,不过他都拒绝了。

    几次之后李平安也不给他送饭了,除非是雨雪天气,刘御医都是坚持自己到食堂吃饭的。

    李平安刚刚做完一台手术,冯雯雯就到外科医生办公室找他说曾嘉遇到一个病人,非常棘手,人家根本就不让曾嘉看病,一直说要找李平安,让李平安过去才能让医生给他看病。

    李平安心中纳闷但还是过去了,心里想着究竟是什么人非要自己过去。

    冯雯雯说患者三十多岁,还带着儿女一起过来,说是头部有毛病,这病很特殊,怕是只有李平安能治了。

    她还告诉李平安一个消息。

    患者是穿着警服的。

    三十多岁的民警?

    头部有毛病?

    李平安摇摇头。

    他对这样的人没有一点儿印象。

    等到了门诊室,李平安看到正在接受诊断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跟在他身边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小姑娘还拉着一个一两岁的小男孩儿。

    “怎么回事儿?”李平安问道:“患者是什么情况?”

    “平安,你来给这位患者诊断一下吧!”曾嘉说道:“他不肯让我看病,非要等到你过来不可!”

    曾嘉将位置让了出来,站在一起看着患者,听着患者和李平安之间的谈话,他也很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到底是什么人,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一定要找李平安?

    李平安抬头看的时候觉得患者有些眼熟,应该是以前见过,但是他的病人太多了,根本记不清楚。

    “你是.。”李平安犹豫着说道。

    “我是陈军啊,就是那个脑袋里有子弹的那个!”陈军也有些激动,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道:“以前你给我看过病的!”

    李平安终于想起来了。

    陈军脑袋里有子弹,李平安可没敢开颅取出,只能保守治疗,给他针灸,还开了一点儿镇痛药。

    后来陈军向上级申请去西南剿匪,两人就没再见过。

    “你的头疼病又犯了吗?”李平安急忙问道:“要不要我再给你开点儿药?”

    这种情况李平安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开点儿药而已。

    “不是,我现在并不头疼!”陈军开口说道:“我调回京城了,想过来让你再帮我看看而已!”

    原来不是过来看病的。

    李平安站起来带着陈军出了门诊室,那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和小男孩儿也跟着走了出来。

    “你的头不疼了吗?”李平安有些好奇的问道:“谁帮你控制住了病情?”

    他知道陈军的病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子弹一直待在脑袋里,就算是暂时止住了疼痛,说不定哪天就会重新复发甚至是更加严重。

    “说起来话长了!”陈军缓缓的说道:“能活到今天就连我也感到不可思议!”

    他到西南没多久带过去的药就吃完了,那个地方,就是找个中医都难,没办法只能去找当地的巫医治疗。

    巫医让他吃了一些草药之后居然真的不疼了,勉强控制住了病情。

    陈军剿匪的时候就想着自己是将死之人特别的勇猛,在一次和土匪作战的时候救下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那姑娘跟着他一起参军,后来,阴差阳错之下成了他的妻子,还给他生了个儿子。

    当地匪乱被平定之后上级安排他进京治病,还安排了工作,在前门大街那边的派出所当所长。

    这才知道一直跟着他的女人、孩子究竟是什么身份。

    李平安虽然是医生,但始终没有正眼看过那女人一眼,自然不清楚她是妇人而不是女孩儿。

    在派出所安定下来之后陈军就被妻子催促着过来看病了。

    陈军相信李平安,找的第一家医院就是六院。

    原来是这样。

    李平安给陈军把了把脉,发现他的脉象和出血性中风的脉象差不多,大同小异。

    脑部负责调节、调度五脏六腑,若是脑部出现问题,在脉象上也是有所反应的。

    脑卒中,俗称中风,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产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的疾病。

    这是一种伤害到脑部的疾病。

    出血性中风证,中医辨证为肝风内动、痰热交阻、上扰神明者,弦滑脉占多数。

    脑卒中证脉细相以弦滑脉为主。

    左室有效泵力、左室喷血压力、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每搏心输出量、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动脉输运系数等多项指标都比正常人明显增高,这些表示了“力“和“功“的增强,是阳热盛的征象,属于热实。

    其次心肌能量转化系统、心肌功能指数、有效大循环容量的均值较正常人组增高,说明心肌和动脉血管的紧张度加大,血管张力增高,是形成弦和弦滑脉的基础。

    病症后期左心室有效泵力、左心室喷射压、射流压力、每搏心输出量等指标明显下降,说明急性期过后,热实变为次要方面,而本虚的一面尤为突出。

    陈军脉搏由先前的急转缓,而且还有些虚弱,这说明他还是有病的,但是头疼病却不经常犯了。

    李平安感觉有些奇怪。

    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开始哀求李平安一定要治好丈夫的病。

    她就是觉得京城比西南那边医疗条件好很多才支持丈夫到京城工作的。

    陈妻家里人都死在了动乱当中,要不是陈军她可能也被土匪给害了,一心想着要救丈夫。

    她虽然说的是汉语但是地方口音太重,李平安根本听不懂,陈***述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李平安建议陈军做x光检查。

    他是拿着复员证、工作证以及上级介绍信过来的,可以免除检查费。

    脑部拍x光主要是看颅骨的状态,不能看出大脑内部组织的状态。只能看到有没有颅骨的骨折、有没有颅骨的凹陷等,检查比较局限,只能用于诊断骨科方面的疾病。

    陈军如果做x光检查的话可以知道子弹所在的位置,结合脑袋上的伤口就可以知道子弹在脑海里的运行轨迹,间接的帮助诊断病情,从而得知脑骨变形的原因,是因为颅内血压增高所致还是机械损伤所致,从而得出更准确的判断。

    李平安带着陈军去做了x光检查,发现他脑内变形不是太厉害,子弹甚至没有穿透多少颅骨,颅内压以及其他颅内环境指标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是好的方面。

    不过。

    坏处肯定是存在的。

    子弹长期存在于颅内,即便是没有压到特别的神经,但是危害还是有的,最大的可能就是造成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不等同于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受某种原因如颅内高血压、高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脑出现小穿通动脉,可以理解为大血管分出的小分支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血管堵塞,从而使血管所负责的脑组织区域因为缺血、缺氧而坏死,坏死的脑组织被吸收后就会留下一个比较小的空腔,所以就称为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相比其他类型的脑梗死来说,其临床症状一般较轻,但如果反复发作,可能会出现记忆、语言、理解判断等能力的受损,或者出现排尿排便障碍、走路姿势异常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