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国师
繁体版

5、兵家(求推荐,求收藏)

    该是谈正事的时候了。

    陆知节擦了擦手,对蒙骜两人道,“上将军,老将军,当下王薨,朝野不宁。”

    “对内,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对外,山东六国伺机偷袭。”

    “这都少不了两位老将军的坐镇。”

    一开口,先给两人戴高帽子。

    蒙骜很是受用的点了点头。

    王龁微微眯眼,显然也是听的舒心。

    陆知节继续道,“王后急诏两位回来,主要是镇国安民。”

    “有两位将军在,大秦的主心骨就在。”

    “大秦威震山东者何,大军也。”

    “但自从长平大战之后,秦军连续三战败北。”

    “一郑安平战死三万,降两万,丢尽了秦军脸面。”

    “二战王陵将军被迫出战,全军溃败。”

    “三战王老将军率二十万大军攻赵,遭遇魏国信陵君统帅的五国联军,惨败落幕。”

    话说到此处,王龁沟壑纵横的老脸上,升起了一抹绛紫色。

    这是他的伤疤啊,哪一战败北之后,他不但丢掉了遴选上将军的资格。

    还背上了葬送秦军的骂名。

    军中的老兄弟们,都刻意避着伤疤。

    从未有人提及。

    但是陆知节居然给说开了。

    蒙骜看陆知节的脸色稍稍有些不快。

    这虽然是事实,但是揭伤疤的事情,就不劳你大驾了。

    你来的目的,无非是公子政说情。

    就这几句,已经给堵死了。

    可陆知节浑然不觉,继续道,“然则,这非将之过。”

    “武安君白起曾说过,战机在时不再势,长平大战之后,赵军已经成哀兵,举国同心,以死为战,岂能落败?”

    “在背后非议我秦军,非议老将军者,都是不懂兵战之人。”

    “国君如此,朝臣如此,老秦人亦如此。”

    “老将军能承受如此委屈而不发,足见心胸之宽广。”

    “请受我一拜。”

    话音落点,陆知节对着王龁拜了一拜。

    老王龁原本绛紫的脸上,瞬间浮上一抹红晕。

    罕有波澜的内心此起彼伏。

    看向陆知节的眼神中,不期然充满了感激。

    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个为自己正名的人。

    “上将军这些年,忍受着举国上下的不解,连连对外作战,第一战铁奇闪电袭韩,夺取两城,歼韩军步骑四万。”

    “第二战长途奔袭赵国,攻下二十三座城池,灭九万余赵军。”

    “第三战,奔袭魏国,一举下了吴城,大大挫伤了魏军士气。”

    “三战三捷,山东六国士气锐减,畏秦如虎。”

    “可老秦人却觉得这是稀松平常之功。”

    “完全难以抵消前三败的之罪。”

    “可他们哪里知道,这三战,本可以就更辉煌的战果。”

    “可上将军受制于昭襄王,不允许大军出击,只准轻兵奔袭。”

    “上将军何其冤也。”

    话音落点,上将军蒙骜虽然古今无波,但心底却长长松了一口气。

    终于有个明白人,能理解他的苦衷了。

    “武安君白起生平七十余战为何无一败绩。”

    “原因何在?”

    “在君王、庙堂、秦人齐心,在国立充盈。”

    “在君王、上将军、丞相三心合一,举国而战。”

    “而在长平大战之后,首在昭襄王只想守成,不想扩张。”

    “次在国力不足。”

    “国力不足责任在何?”

    “丞相也。”

    好家伙,短短几句话,舔了蒙骜王龁不说,顺带把丞相吕不韦给踩了一脚。

    然而,这还没完呢。

    “自孝公以来,四代图强。”

    “一直到昭襄王之世成为天下霸主。”

    “何以做到?”

    “雄主、强将、名臣也。”

    “孝公有商君车英景监、惠王有张仪司马错、昭襄王有魏冉范睢白起、目下两代君王有上将军,有老将军这样的强将,可名臣何在?”

    “这几年,秦有强将而无名臣。”

    “有强兵而无雄主。”

    “何怪两位将军呼?”

    这一番强大的说辞,彻底让蒙骜王龁彻底放下了压在心头的大石。

    整个人都轻松了少。

    倏忽间,都觉得自己年轻了好几岁。

    蒙武、王翦听的也是心情激奋,他们压抑太久了。

    日日操练、坚守,算哪门子秦军?

    诚然,这番说辞要是让吕不韦知道,怕是要骂娘了。

    “然则,纵然我等理解两为老将军。”

    “可两位老将军的心底,却不会轻易放下对山东六国的征战。”

    “此番只要新君上位,我想定会同意两位老将军大举动出,震我国威。”

    共情,发泄,许愿一气呵成。

    主打的就是一个好舌头。

    后世看多了那些辩论,甚至是大选。

    哪个不是如此套路?

    犹记得后某国大选,候选人上台演讲,旁的不说这饼先画一箩筐。

    百姓自然也知道未必都实现,到就吃这一套。

    这支持率嗖嗖就上去了。

    陆知节在昨晚就想好了说辞。

    但是他不是画饼,是真的有谋划。

    “好,说的好!”

    “知我者,先生也。”

    “若不是大丧期间,定要和先生大醉一场。”

    “不过,依先生之见,当下该如何?”

    老蒙骜那洪钟般的声音响彻整个前厅。

    他迫切的想要对外一战,迫切想正名。

    王龁也是。

    但他虽长在沙场,但朝堂谋略也不输于人。

    陆知节说的他都认同。

    但陆知节有几分能耐?

    “一为国丧大礼和新君遴选。”

    “二为防备敌袭。”

    “三为安定朝野。”

    “国丧大礼自有丞相府操持。”

    “但是防备敌袭和安定朝野,离不开两位老将军。”

    “这也是王后为何一定要诏两位将军来的原因。”

    陆知节拱手回道。

    王龁听的来了兴质,这特使有两把刷子啊。

    干脆难他一难,谁教他一开始揭老夫伤疤。

    当即道,“先生看来,若防敌袭击,当如何铺排?”

    蒙骜也饶有兴致的看向了陆知节。

    这问题,可是有些超纲了。

    “铁骑五万进驻河西,策应九原上郡,防匈奴南下入侵。”

    “步军五万出丹水谷地,和武关成呼应之势防楚偷袭。”

    “步骑十万开进崤山腹地,策应函谷关防魏韩侵扰。”

    “五万精锐铁骑,两万弓弩营将士,携大型弩机北上离石要塞,防赵军突袭。”

    “蓝田大营二十万大军枕戈待旦,随时支应各处。”

    “如此防御布置,两位老将军以为如何?”

    陆知节看似边揣摩边说,但心底早就有了一张硕大的秦国地图。

    要成一番功业,刚靠舌头不行。

    得有点东西。

    在边疆时时他通常都和战友模拟先秦后两千多年的大战。

    让他调兵遣将,完全是专业对口啊。

    更何况,这些他早都看过。

    还不是信手拈来。

    蒙骜和王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意外。

    对多了一份敬意。

    就实而论,他们亲自布防,也未必有陆知节想的这么周全。

    如此一番布置,秦国边塞便固若金汤。

    陆知节不是秦军大将,对秦军边塞理应不知。

    可说的头头是道。

    若非兵家,断无可能。

    蒙武和王翦都下意识的站起来拜了一败。

    他们虽然都是武将,但是距离兵家差了十万八千里。

    能打仗,不代表就可以成为兵家。

    何为兵家?

    是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

    是当下军事思想的精华。

    大秦迄今为止,只有武安君白起堪称兵家。

    蒙骜、王龁此生除了打几场大仗证明自己外,最后的夙愿就是成为兵家。

    不由略显激动的问道,“先生可是兵家?”

    陆知节谦逊的拱手,“不才正是祖师孙武传人,尚算知兵。”

    孙武,是兵家鼻祖。

    被当世武将奉为天神。

    孙武传人的名头一旦传开,怕是山东各国会想尽一切办法抢人啊。

    但是你强归你强,原则一定要分明。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来做什么,我们心里跟明镜似的。

    “先生不但是阴阳家,更是兵家大家。”

    “老夫佩服之至。”

    “有先生为公子政操持,准错不了。”

    “可公子政是赵人,而非秦人。”

    “老夫断然不会支持他。”

    “就算他能在遴选大考中出彩,老秦人也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