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一卷 皇城刺龙 第15章

    行刺的事情渐渐平息下来了。但近几日,永乐帝的脾气更加暴躁无常了,也明显苍老了一些。他对一切人,不论是皇后、妃子,自己的儿子——太子朱高炽、还是汉王朱高煦、赵王株高燧,大臣们——文官、武将,以及一切其他的人——不论是侍卫、宫女,还是御膳房的厨师都产生了更深的、更普遍的怀疑。永乐帝确信,自己正被一个个阴谋所包围。整个皇宫、甚至整个大明帝国都处在阴谋的笼罩之下。仅从一名武将无意识的眼神、一名文官上扬的嘴角,他都能感受到,不,清楚的看到那背后有巨大的不可告人的秘密。

    早朝的时候,永乐帝都会更加仔细的倾听大臣们对国家大事的讨论。然后从他们的发言中仔细回味背后所隐含的深意,或者是他们不小心的真情流露。如果某几个大臣对一件事的看法有分歧,他就会挖空心思去分析他们分歧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深谙朋党之道的永乐帝也很容易从中觉察谁和谁是一伙的,谁和谁又是死对头,以此来判断敌友、判断谁可以信任谁不可靠。

    借此永乐帝可以把对某一个人的怀疑扩展到若干人,再从这里入手,他就能找到诸如谋反等各种线索了。毕竟一个秘密被许多人保守而泄露的概率,要远大于一个人泄密的概率。

    除了一如既往的勤勉于朝政外,永乐帝也更加频繁的直接召见锦衣卫,既包括锦衣卫千户,甚至也有普通锦衣卫。他摒退所有人,向几名信任的锦衣卫面授机宜,交给他们一项又一项秘密任务。这些秘密任务表面看来互不相干,但所有的任务汇总起来才能看出皇上背后的深意。这就好比是一幅被打散的拼图,皇上让不同的人找到拼图的一个碎片,最后所有的拼图由他自己亲自拼接完成。所以,只有永乐帝自己才知道这些任务的终极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经过这些天的调查,永乐帝亲自主导的调查,以及皇太孙和解缙二人的调查,已经可以让他看出拼图的模糊大样了。让他不安的是,刚刚发生的骇人听闻、举国震惊的对他的刺杀事件,背后还隐隐约约有一些不一样的,一种更加隐秘、更加复杂也更加危险的因素在其中。

    现在,永乐帝的感觉,得到了锦衣卫天字卫千户蒋琛的佐证。

    锦衣卫天字卫千户蒋琛是一名非常出色的锦衣卫。他与地字卫千户轩辕弥月、副千户郑双儿一样,同样位列当代青年锦衣卫十大高手之一。在皇太孙与解缙进行公开调查的同时,蒋琛按照永乐帝的命令,几乎与他们同步进行着秘密调查。这些天来,他向永乐帝源源不断的提供了许多调查情报。即使这些情报还不完善,还不能有效地织成完整的网络,但也足以勾勒出整个事件的影子了。

    蒋琛向永乐帝汇报了锦衣卫大狱被劫的情况。这位经验丰富的锦衣卫非常确凿的告诉永乐帝,虽然劫狱者通过好似漫不经心留在现场的女真人用的刀等,暗示劫狱者是女真人。但实际情况却是,那把刀是他们故意留在现场的。为的就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女真人。虽然也有可能是女真人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引火烧身以此故布疑阵,但通过对这几天抓获的女真奸细的审问来看,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他们劫狱时的具体情况已经随着几名锦衣卫的死亡而不为人知了。但是通过事后的勘察和对现场的还原,以及他们劫狱的手法、进出锦衣卫大狱的从容不迫等,都暴露了他们与锦衣卫有着密切联系的事实。

    这才是这是对永乐帝最沉重的一击!永乐帝精心完善的厂卫制度,保护他的最后一道防线,现在竟然也不安全了!而这更加剧了他的猜忌。

    蒋琛还向永乐帝报告了皇太孙与解缙的调查情况。朱棣通过他的汇报,从而知道了自己最喜爱的皇孙在连山关遇险的情况,同时也知道了真正的朝鲜使团是在连山关这个与女真人地盘交界的最危险地带被劫杀并被掉包的。而劫杀朝鲜使团的人,同样又是使用了和锦衣卫相同的手法。这再一次让永乐帝头上冒汗。

    于是永乐帝又迅速更换了侍卫。并规定了宫中侍卫从御林军中随意挑选,不定期更换的制度。

    蒋琛还报告了一件事,这让永乐帝更加坐立不安。

    那就刺杀前几天京城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一些人突然来了,然后又突然消失了。蒋琛的调查收获甚至比皇太孙和解缙的调查收获还要多。通过更加绝密的,只有少数锦衣卫高层才掌握的消息渠道,他查到这批人竟然都是在服役的卫所士兵,这些士兵牵涉到十几个卫所。这些卫所遍布全国各地,分布随机,并非隶属于某一将军管辖。他们平时也没有什么交集,很难一时半会查清其中的联系。蒋琛向永乐帝保证,自己已经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现在已经展开了更加秘密的调查。

    永乐帝心里十分明白,对他的刺杀只是表面的。真正对他和整个大明帝国构成威胁的,是还没有暴露的隐情。

    永乐帝得出整个事件的逻辑是:刺杀成功,他永乐帝身亡,文武百官陷入慌乱;宫内得手的信号发出,秘密潜入京师的卫所士兵一起围攻皇宫。与此同时,皇宫中,当时在座的某人会在众人的惊慌中自告奋勇去假意抵挡叛军。但最后他却打开了皇宫的大门,挟持了文武百官,然后自己登极坐了皇帝。或者,拥立某人坐了皇帝。但无论如何,自己的三个儿子中的某个人,恐怕难逃干系。

    当然,在内心深处,永乐帝还是像历史上其他皇帝那样,希望这只是一种假设而已。

    大事一定,按照这种事情的惯例,所有参与刺杀事件的人将被迅速杀人灭口。同时,一些对新皇帝不满的文武官员则被诬陷为刺客的同伙而借机处死。

    最后,在经过对朝廷内外的各种清理整肃之后,文武百官和全体国民都将臣服在新皇帝的脚下。大明王朝会继续往前,不断延续往常的命运。

    朱棣,这个经过无数次战争生死考验的老人,终于感到一丝惊恐和后怕。但他更加感受到一阵阵的痛心。

    截至目前,未来大明皇位最有力的两个竞争者,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非常罕见的在这次刺杀事件中都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来。永乐帝自然知道他们二人是为了避嫌而有意为之,可毕竟表现得这么平静却又无异于此地无银的嫌疑。蒋琛告诉永乐帝,太子曾经看过朝鲜使团那封详细记载了详细进贡路线和行程的密信,并且据说他还有若干秘密庄园遍布各地,不过这些还没有得到准确的调查报告。另一方面,汉王朱高煦也颇有疑点。虽然总体上除了刺杀当天主动请缨要调查此案外,之后他也极力撇清自己的嫌疑。虽然他也问过皇太孙两次案件调查的情况,可总体还是那种“自扫门前雪”、高枕无忧高高挂起的样子。但与汉王交往密切的几名将军曾经酒后透露,汉王背后控制着一个十分强大的秘密组织。

    作为自己设计的严密监控体系中的一部分,锦衣卫时刻密切掌握着各位皇子的动向。无孔不入的锦衣卫可以动用各种秘密手段,或是收买各王子府中的管家、王府官员甚至是使女、厨子,或是派出锦衣卫进行全天监视。总之,这些年来永乐帝对三个儿子的掌握密不透风,他认为他们不可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耍小动作。

    可现在他才却发现,对于这三儿子,即使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想尽了一切办法,永乐帝多年来所认为他们都规规矩矩的表象,却被蒋琛搜集到的各种证据证明只是一种假象而已。永乐帝立即产生了一种被自己儿子们背叛、欺骗的挫折感和愤怒。

    永乐帝害怕刺杀自己的幕后黑手是他的某个儿子!

    要出击!决不能坐以待毙!永乐帝到底是身经百战的人了,应该怎么做,他已经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