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一卷 皇城刺龙 第16章

    就在永乐帝召见众人的前一天,在听完锦衣卫天字卫千户蒋琛的密报后,永乐帝异常震怒。

    待蒋琛离开后,他不禁怒道:“这个太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孙福海!”永乐帝怒气冲冲的喊道。

    “皇上,皇上!奴才在!”一旁的太监孙福海赶忙上前。孙福海已经快六十岁了,早年间就在燕王府为奴,对朱棣一直忠心耿耿,就是最艰难的时候也不曾想到背叛朱棣。因此,在朱棣登基作了皇帝后,仍旧把他从燕王府带到了宫内,了当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一时权倾朝野。好在此人本性纯厚,并无非分之想,这些年一直安分守己,唯皇上马首是瞻,因此一直深得永乐帝信任。

    “明天让国师、王骐、哥舒煌、庐佩、郑德懋这几个人来议事!”朱棣说完,又补充道:“对了,还有那个解缙也叫来!”

    “是,奴才这就去让人传旨去。”孙福海回道。他突然意识到,这几个人包括了当今朝廷上最有实权、最有威望、最重要的朝臣,不过却没有太子。孙福海以为永乐帝忘记了,于是提醒道:“皇上,太子也要请来吧?”

    “要他来干什么?他这太子早就应该让贤了!”永乐帝怒气冲冲的说道。

    孙福海没想到永乐帝会如此生气。他明白此时龙鳞难触,赶紧闭口退下。

    朝中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包括内阁首辅王骐、兵部尚书庐佩、骁骑大将军郑德懋以及国师姚广孝,这日早上忽然被皇帝召见。他们不敢怠慢,全都急忙赶到皇宫来面圣。大学士解缙也接到了皇上的召令。不过,在众人赶到的时候,他却还没有到达。

    御书房中,皇帝屏退所有宫女和太监,唯独留下这几位大臣,以示事体重大,所涉机密。

    众大臣一看永乐帝这架势,不知所为何事。他们只是隐约觉得大概会牵扯到前些天行刺的事情,所以各个都毕恭毕敬,神情严肃的站在那里。

    就在大家小声嘀咕的时候,皇帝以一贯决断、洪亮的声音向大家宣布道:“今日召你等前来,乃是专为商量储君之事!”

    永乐帝宣明意思,直截了当。

    本朝太子乃是洪武二十八年由太祖朱元璋所立燕世子,并且早在永乐二年二月便立为太子的。皇上今天却告诉大家来商量储君之事,这不明摆着要废了太子吗?莫非太子犯了什么大错?所以,听到皇上宣明要他们来的意思,众人无不吃了一惊。联想到刺杀皇上的案件,众人只能猜测太子可能牵涉其中了。而皇上的决定也可能此相关,不由得惊恐起来。

    内阁首辅王骐首先跪倒在地,大声回道:“启禀皇上,太子乃国之储君,实国之根本,万万不可轻言废立!况且臣等不知太子犯了什么大错,竟至于要被废?此事还请皇上三思!”

    “臣等请皇上三思!”虽然各有各的想法,但在面对立储等大事的时候,这些人都还是希望皇帝能够谨慎行事。于是几名大臣跪倒在下面,齐声说道。唯独国师姚广孝一人还站着。

    “太子乃国家根本,那么朕是什么?”永乐帝生气的说道。

    “臣等罪该万死,请皇上治臣等几人的罪!但废太子,臣认为万万不可!”王骐恳求道。作为内阁的首辅,大明事实上的宰相,对他来说,于公于私,自己都有力保太子之位的责任。他已经立下决心,今天就是拼了老命,也一定不能让皇帝废太子另立。虽然王骐一向在强势的永乐帝面前唯唯诺诺,其施政也被认为是纯粹的按照皇帝的意思照本宣科,并无多少创建,但面对今天这个问题,他还是少有的坚持了底线。这或许说明,他并非一个庸官。

    “照你们所言,太子乃国家储君,责任重大。但高炽体弱多病,身形萎靡,毫无天子之相。且其处事优柔寡断,以后怎担得起国家社稷之重?朕怎么放心将大明交给他呢?”永乐帝大声说道。

    “皇上,太子虽不类陛下神武奇伟,但也神采飞扬,帝王气象俱在。至于处事优柔寡断,乃实是因为太子的仁孝。再者,太子还年轻,只要再历练几年便好了!请皇上念及父子之恩不要废了太子。”国师姚广孝也说道。

    国师姚广孝学识渊博,传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当年在朱棣起兵反抗建文一朝的“靖难之役”中起了很大作用。他早年的经历不被人知,世人只知道其在浙江海宁某寺院出家为和尚。当年身为燕王的朱棣之所以决心要起兵反抗建文朝,是在听了姚广孝的一番话后决定的。不但如此,在整个战争中,姚广孝还多次为朱棣出奇谋,筹划策略。正是靠着姚广孝的辅佐,燕王朱棣最终才能打败建文朝廷。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便请姚广孝还俗,并许他为王,给他以封地、美女以及无尽的荣华富贵。但姚广孝却不为所动,请求皇帝将京城内的大相国寺交给自己主持,别无他求。朱棣看姚广孝决心已定,便不再阻拦,最后不但奉送京师大相国寺,而且还封其为国师。这些年来,朱棣遇到难以决断的大事,还是习惯将国师请来咨询。

    “好了!朕已经知道刺杀朕的幕后指使就是太子了!太子曾经看过朝鲜国送来记载使团详细行程的密信。是他派人在半路上截杀了朝鲜使团,然后让人假扮朝鲜使团来刺杀朕。朕就是念及父子之恩才不将他处以极刑!”永乐帝怒吼道。

    众人听了永乐帝的话无不惊出一身冷汗!

    “皇上,行刺事件的调查到现在还没有眉目,臣听说皇太孙和解缙还在调查中。太子看过密信,并不代表太子就是幕后指使!密信也绝非太子一人能看到的!”国师姚广孝此时也罕见的跪在地上,向永乐帝恳求道。

    “不要说了,朕意已决!”永乐帝冷冷的说道。看来今天永乐帝的决心很坚定,连国师姚广孝的话也难以听进去。

    众大臣看着永乐帝铁青色的脸,知道他此时正处在盛怒之中。按他以往的性格,若此时再继续进谏,无疑是自寻死路。于是众人只好屏息敛气跪在地上,谁也不敢再继续劝说他。

    看来永乐帝这次是下了最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