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二卷 政变风云 第43章

    数天之前。

    当日汉王入宫,进谗言于朱棣,使朱棣对赵王起了疑心。于是朱棣突袭福宁宫静嫔寝处,果然在那里发现了赵王与静嫔的奸情。愤怒的朱棣失去了理智,陷入了汉王移花接木的陷阱。朱棣怀疑刺杀事件背后的主谋乃是赵王,从而洗脱了汉王自己的嫌疑。

    其实一开始对于刺杀事件,朱棣首要怀疑的目标就是汉王。朱棣自己派去秘密调查此案的锦衣卫天字卫千户蒋琛,所获得的情报虽然没有解缙调查多得的那么多,但也并非没有任何收获。仅从他所掌握的情报来看,经验丰富的朱棣毫不费力的就推算出整个事件必定不是朝鲜国敢策划、敢实施的。朝中的将军们也只有带兵之权并无调兵权,兵部官员只有调兵权而无带兵权,所以大臣想要想谋反也非易事。

    算来算去,只有三位皇子才有这个实力。他们既有自己的谋士,也有数量可观的私人卫队。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动机去干!

    而在这三个儿子中,最不可能是幕后主使得就是赵王了。朱棣一向认为这个儿子是他最窝囊的一个儿子。他从小便整天哭哭啼啼的,与太祖其他孙子玩耍时经常被欺负,因此养成了懦弱的性格。就算赵王对朱棣抢了静嫔而心怀不满,但按照赵王懦弱的性格,他也绝对没有胆量敢对自己的父皇不满。况且,只是一个女人而已。在得到静嫔后,朱棣也赐给他几名美丽的女子作为补偿,特别是作为妻子的那名女子家世显赫,对赵王来说有益无害。因此,朱棣认为赵王绝不至于因为女人的缘故而冒险刺杀自己,对赵王来说这样的风险是他无法承受的。更重要的是,就算是赵王有心要刺杀自己,他有什么实力?能够谋划刺杀自己的计划,岂是赵王能够想到的?据朱棣对自己儿子的了解,赵王府上下并没有一个能有如此胆量和谋略的人。而朝中大臣之中,想必更没有人会傻到与赵王混在一起的吧!

    但汉王则不一样,如果真惹恼了他,他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即便小时候与兄弟们玩耍,他也经常动刀动枪,以至于后来就没有人敢跟他玩了,他只好整天呆在军营里和那些将士打成一片。

    所以朱棣一直怀疑是汉王策划了行刺事件,是他要谋反。何况自己对汉王心存愧疚,汉王有刺杀自己的动机,有筹划整个事件的谋略。更重要的是,他有执行任何计划的实力!因此就算是汉王指责解缙泄密,朱棣十分生气,但他也没有就此完全失去理智。所以他虽然重重的处罚了解缙,将其流放到边境效力,但是并没有立刻将解缙处死。

    朱棣不得不防,万一这是汉王的借刀杀人之计呢?他朱棣可没有愚笨任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地步!

    不过当他来到静嫔的寝宫,看到睡眼惺忪、披头散发的静嫔,看到那凌乱的床铺后,永乐帝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极其愤怒,但也有羞愧。他想一剑刺穿那扇屏风。但他最终还是打消了那个念头。

    他是皇帝,作为与生俱来就是皇子的他们来说,对皇权的渴望已经让所有皇家的男人们忘记了爱情、亲情。他们已经没有丝毫普通人的感情了。他们变得极其理智冷酷。他不想当时就杀了屏风后面的赵王,但这并非是出于父亲对于儿子的仁慈,而只是因为他有更加残酷的想法。那就是朱棣想将赵王以及他的同伙一网打尽,杀鸡儆猴,以绝后患!

    几乎就在返回的路上,一个详细的计划就在朱棣的脑海中完整的呈现出来。甚至在这个计划中,他连某些细节都已经做了最巧妙的安排!

    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将谋反者一网打尽,就先要给他们制造谋反的机会,让他们全都现出原形。而对谋反者最有利的事情,无过于奄奄一息的皇帝了。历朝历代,有多少阴谋就是发生在新老皇帝交接的过程中啊。

    于是永乐帝果然就一病不起,而且病情日甚一日,直到最终昏迷过去,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形同死人。这给赵王及其同伙吃了定心丸,让他们可以放手去实施谋反的计划。

    不过除了永乐帝本人之外,没有一个人会知道那个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人,并非永乐帝本人!那是一个与永乐帝长相几乎一模一样的替身。永乐帝就是用这个替身骗过了所有人,包括对他最熟悉的皇后。

    就在永乐帝替身在床上等死的时候,真正的永乐帝却在紧张地运筹帷幄。通过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朱棣很快就掌握了赵王谋反计划的所有细节。并且根据赵王的谋反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巧妙的应对策略。朱棣的反击由他本人实施。

    在对付赵王的过程中,朱棣感觉心情愉悦,重新焕发了青春。对他来说,战斗永远是最快乐的事情!

    他十分享受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