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二卷 政变风云 第44章

    在靖难之役前,建文帝对大明帝国的掌控并不牢固。这其中最让他和几位心腹大臣担忧的就是各处的藩王了,几个叔叔辈的藩王都手握重兵,并一直觊觎着皇位宝座。对于建文帝继承皇位,这些藩王们心中不服,他们都虎视眈眈的看着他。

    因此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即位伊始便在方孝孺等一帮文人师傅的怂恿下,制定了削藩的政策。其目的是将太祖分封的各诸侯王的实力削弱,特别是收回他们的兵权、财权,以此来消除各藩王的实力,加强中央的实力,确保大明江山万代永固。

    从建文帝的角度来说,制定这一政策是十分必要的。毕竟作为太祖的孙子一辈,要想让自己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听话,不用点强制手段,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在削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建文帝及其大臣们却连续犯了一系列重大失误。深受方孝孺等大儒所宣扬的仁义观念影响,建文帝在实施削藩这种非常危险的政策时,太过于软弱和善,也不够坚决果断,每一步的实施往往犹豫不决。对于削藩政策,建文帝和他的大臣们料到朱棣等藩王势必会产生对抗情绪,他们肯定不会乖乖听从朝廷的安排,但建文帝却没有以强硬措施来应对。

    最初,建文帝借口藩王违法犯罪,将几位实力不济的藩王革去爵位。但之后建文帝和他的大臣们就开始犯下一个个致命错误,最主要的就是没有迅速将最有实力的朱棣拿下。由于燕王朱棣能征善战,建文帝不敢冒险。因此只是派人监视他,准备一有机会便将燕王逮捕查办。

    当时燕王所有的实力,只是他自己掌握的一万余人的私人卫队,根本没法与驻扎在北平、手握十万大军的北平都指挥使张昺将军相提并论。为此燕王朱棣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生怕建文帝突然下令将自己逮捕。到那时即便不被赐死,也一定要被时软禁起来。过度的担忧让燕王朱棣开始变得神经质,最后竟至于每天睡觉都必须裹着金丝甲衣,生怕在睡梦中被建文帝派来的刺客杀死。

    即使这样,燕王也还不放心。最后,一名心腹太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找个替身来代替他。燕王朱棣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他秘密派遣心腹之人到各处寻访与自己长相相近的人来做替身。这个想法虽然有些不可思议,可功夫不负有心人,派去找替身的手下还真在河南一处地方,找到了一个叫做洪金伦的木匠。

    洪家男性个个高大威猛,身形与永乐帝极为相似。更让人惊奇的是,此人面貌竟与燕王有六七分相似。就这样,洪金伦被送入燕王府。而且为了保密,朱棣还命人将其全家都秘密处死了。洪金伦到燕王府后,朱棣又遍寻波斯医师为他作了整容手术。在波斯国流传着一种十分神奇的手术,与中原的易容术类似。所不同的是,易容术只能通过化妆等手段进行伪装,本质上容貌并没有改变。而整容手术则通过外科手术,将一个人的容貌进行不可逆的改变。这名精通整容手术的医师本是波斯一位亲王府上的奴仆,据说他曾经让亲王的妻子和女儿变得十分漂亮。朱棣是通过一名商人,花重金外加一万匹丝绸从波斯亲王手中将那名医师买来的。

    整容后的洪金伦竟然与朱棣的相似度超过了九分,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他不仅在外貌上与朱棣一模一样,就连他的一举一动也与朱棣无异。之后他也蓄起了与燕王一样的胡须,所以一般人很难分辨真假。过了半年,朱棣又让一名医术精湛的郎中开了特殊的药物给洪金伦服用,使他的声音也越来越接近朱棣。

    对朱棣这个替身,知道的人寥寥无几,甚至是燕王妃和世子等人也并不知道。只有两个执行任务的心腹太监知道,而这两个太监也在后来突然暴毙而亡。燕王察觉建文帝为了除掉他,早就开始拉拢、收买他身边人了,包括朱棣的妻妾以及儿子。

    当时在明面上燕国根本无法与朝廷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日后能活命,甚至为了能够被封王,朱棣的儿子们也很有可能与建文帝进行交换!所以朱棣从来就没有真正信任过任何一个人。这其实也是促使他一定要找个替身的重要的原因。

    后来,这个替身果然在燕王战胜建文帝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