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四卷 风暴之眼 第120章

    在苏幸和赵大头下去后,汉王又将那份密信拿起来认认真真看了一遍。读完之后还仔细辨认了信纸、上面的印信,最终他确认,绝对错不了。这是一份如假包换的建文帝写给太子的密信。汉王心中狂喜,他在地上来回踱步,思考着怎么利用这封信。最后,他终于拿定主意。汉王叫来了管家。

    “赶紧备马,本王马上要出去一趟。”汉王向管家说道。同时,汉王让一名蝠组织成员马上秘告大学士哥舒煌,让他一同前往山庄,他有要事同他和婆婆商议。

    那人领命后便迅速消失在街道上。

    汉王照旧只带了少数几个随从,并且化了妆穿了便服,然后不声不响从侧门出了王府。借着夜色的掩护,汉王用了不多时便来到了京师郊区的福源山庄。汉王前脚刚到,后脚大学士哥舒煌也骑着马独自一人来赶来了。

    在密室中,婆婆一如既往的围坐在燃烧着的火炉前面。在二人进入密室时,她的眼睛仍然没有离开火盆中跳动的火苗。她如一个预言家那样,仿佛能从那橘黄色的火焰中看到过往、现在和将来世间的一切。虽然是计划之外的到访,但婆婆并不显得十分吃惊,甚至可以说表现的非常平静,那样子让人以为她早在二人来之前便已经从火苗中知道了。

    汉王非常兴奋。他迫不及待地拿出那封密信,他将密信打开,分别给二人看过。哥舒煌同汉王一样,也表现出难得的兴奋,他也认为能够将太子一击即倒的机会来了,只有婆婆仍旧表现的一如既往的平静。

    三人仔细研究了那封密信,后来又叫来两名书法高手,拿出一些建文帝当年写给臣下的私信,甚至当时皇宫中的诰命等给他们看。两名书法高手不敢怠慢,他们认真对比了一番。最后,两人一致认定那封密信确实为建文帝当年的“御笔”无疑。从这封密信中的笔迹来看,即便它不是建文帝当年亲手所写,也一定是专门为建文帝代笔的秉笔太监代笔。而那信尾那枚硕大的“皇帝之玺”的印章,却可以百分之百确定为当年建文帝的印章。总之,这封信不管是不是建文帝所写,但一定是建文帝授命所写!

    在确定信件的真实性后,汉王和哥舒煌更加高兴了。在他们看来,只要将此信交给永乐帝,永乐帝必定大怒。到时候再联络一些朝中大臣,联名向永乐帝上书请求废黜太子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了。而太子一旦被废,国不可无储君,到时候汉王做太子也便顺理成章了!等汉王做了太子,掌握了更大的权力,便可伺机向永乐帝逼宫,肯定能够成功!

    三人最后商定:这封信由朝廷中不相干的人上呈给永乐帝为最好。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理想的人选,就是在朝廷中一向自诩为从不结党营私的御史大臣刘继祥。这样既可以避免引起永乐帝的怀疑,也更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刘继祥此人一向以清廉和刚正不阿自居,他一旦看到这封信,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上奏此事的。

    不过,为了将此事做成铁案,让太子毫无还手之力,更重要的是要一并将皇太孙拉下水。要让太子和皇太孙父子两人都永不得翻身,三人认为还需要将当年送信之人以及知情之人全都找到。并且,还要全部控制起来,只有让他们共同来作证,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用婆婆的话来说,这毕竟只是一封信。太子当然可以说这封信是有人伪造陷害他的,他也可以说这封信是当年建文帝为了离间他们父子而故布疑阵。要知道,笔迹是可以模仿的。建文帝留下御笔遗迹不计其数,一个二流的书法家就可以模仿的一模一样。玉玺虽然难办,可若是诚心陷害,找个制印高手花费点时间也不是多难的事。永乐帝老谋深算、疑心甚重,如果他也怀疑是有人故意陷害太子的话,恐怕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在没有掌握到足够的证人之前,最好还是先按兵不动,以防止太子采取行动。

    三人商议完毕,便立刻命令几名蝠组织成员展开行动,负责完成寻找并控制证人的任务。苏幸及其父亲暂时不用控制,不过为了防止苏幸不小心泄露消息,汉王还是派人整日秘密监视着苏幸的一举一动。好在这苏幸并无什么心机,每日只是赌钱。只要给他足够的银子,他甚至可以吃住在赌场而乐不思蜀。

    汉王先行离开福源山庄。而在汉王回到王府后,哥舒煌与婆婆仍继续聊了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