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四卷 风暴之眼 第121章

    第二日一早,从宫中便有数十份重要情报送到汉王手里。

    根据宫中线人核查收藏在大内档案库中的秘密档案记载,当年靖难之役期间,建文帝确实先后派出十几批人与燕王展开谈判。每次朝廷使臣来往,建文帝给当年燕王的诏书以及燕王回复的信件都会被收入档案之中,以作为日后兴师问罪的证据。并且,当时派遣使臣等事务,都会在建文帝的起居注中有所记载。

    为了确保不遗漏任何有用信息,宫中内线抄录了所有关于朝廷遣使燕国的记载。通过仔细研究那些档案,汉王等人发现在靖难之役的那几年间,自己的父亲——当年的燕王与建文帝之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关系隔绝,而是一直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从建文帝的圣谕以及燕王的书信来看,根据双方战争的胜负情况,双方之间的书信措辞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在燕军大胜的时候,往往是朝廷一方妥协,提出和谈。而如果朝廷军队更加有利,则燕军一方主动示好。绝大多数书信,汉王还是第一次才看到。

    经过对比起居注中的记载,汉王发现绝大多数的书信往来都会在档案中有记载。但只有两次,在起居注中记载有“燕人来信”,但并没有在档案中找到当时的原始信件,也没有看到朝廷回复“燕人”信件的内容。而其中一次记载,恰恰就发生在苏幸所交这封密信上所反映的时间。

    根据这些情况,汉王断定建文帝起居注中“燕人来信”,极有可能就是燕世子——当今太子与当时建文帝之间的通信了。当时燕王与建文帝都在对方的身边安插了不少间谍,所以为了保密,建文帝发给燕世子的信,应该都被作为秘密,只有少数人知道。

    看来要想证明苏幸所交的那封信确实是写给太子的,还必须要找到当年传递消息的人,只有这样才可以确定当年太子与建文帝暗地里私通。传递这么私密重要的信件,建文帝肯定会派遣最信任的人。经过对苏傲的履历调查,最终证实,当年他确曾公开被派遣与燕国联络。而这封信又在他手里,看来他是送信人无疑了。

    不过,汉王也清楚,建文帝虽然仁慈,但他却也并不傻。当时燕军与朝廷对持长久,许多朝廷大臣都是首鼠两端。这么机密重大的事情,他怎么可能单独让苏傲一个人去实施呢?因此,肯定有同去监视苏傲的人。而对皇帝来说,能够信得过的人,除了身边的太监还能有谁呢?

    所以,只要再找到当时与苏傲一同给太子送信的太监,这样便可以将太子与建文帝暗中联络的事做实!

    很快,宫中内线又根据汉王的命令,彻查了当年建文帝身边的所有太监的值日记载。在一份值日记载中,宫中内线发现一名叫做孙焕的太监十分可疑。此人在苏傲出使燕国的同一天,被派往北平采办人参。

    这一记载显然是伪造的,反而有些欲盖弥彰。要知道当时的北平乃是燕国的根据地,朝廷早就无法控制那里了,而现在则派遣一名太监去叛军控制的地方采办人参!其另有目的已经昭然若揭了。当时记载日志的太监可能是为了不至日后忘记这件事,因此才记载了这么古怪的一条。记载的人可能考虑如果朝廷最后取得胜利,再记载真实情况也不晚;而如果朝廷失败,燕军胜利,那名叫孙焕的太监也不至于受到牵连。因此,为了掩饰孙焕出使的真正目的,所以自以为聪明的耍了一个愚蠢的障眼法。

    根据进一步的调查,太监孙焕在京师被燕军攻破、建文帝不知所踪后,便以身体有疾的理由,在永乐帝登基之前,就离开京师回老家河南杞县养老去了。

    如果他还活着,无疑将成为当年密信的铁证。

    事不宜迟!当天下午,到河南杞县寻找太监孙焕的一队人马便立刻上路了。他们都是清一色的蝠组织高手。

    另外还有一个人也需要找到。那就是当年给建文帝代写圣旨的秉笔太监。按照一般的情况,圣旨都是皇上说出他的想法,然后由各部的侍郎等草拟内容,再由皇上身边的秉笔太监模仿皇上的笔迹誊写在圣旨上面。按照当时的情况,建文帝要引诱燕世子叛变,为了防止消息被燕王安插在朝廷的内奸知道,不可能让侍郎们草拟,皇帝更信任太监。因此,很可能当时的圣旨也是由秉笔太监写的。所以找到那个太监,不但多了一个证人,而且连建文帝给燕世子其它书信的内容也都可以知道了。

    不过,按照宫中内线从一些老太监口中了解到的情报,当年城破之后,那名太监害怕燕王血洗内宫,因此早在燕军占领宫城之前便从密道中潜出了皇宫。此人后来不知所踪。内线只能查到那太监的名字叫宋士贵,老家是江西的鄱阳县。

    虽然情报有限,但汉王还是下令务必也将此人找来。于是另一队人马也立即出发了。这队人马也是清一色的蝠组织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