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六卷 潜龙初现 第181章

    屋外刮起了风,呜呜的吹着,外面的灯笼摇晃着,一些蜡烛也熄灭了。

    “那,那封信呢?”在寒冷的屋子中,皇太孙向太子问道。

    “当时苏傲告诉本宫,本宫私下与建文帝联络的事情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其他人早就死于战乱了。而且他还告诉本宫,建文帝的亲笔信也早就化为灰烬了。本宫这才放下心来。毕竟那封信对他来说也是一条罪状。一旦这封信被你皇爷爷知道,他也必死无疑”太子说道。他又喝了一口茶。因为喝的太快,茶水又太凉,太子呛了一口,艰难的咳嗽着。许久,他的呼吸才平息。

    “苏傲已经好几日没有上朝了。这么说来……”后面几个字,皇太孙是准备说“他已经死了吧”,可是话到口边,他才感到是多余的。

    朝廷大臣苏傲与其子一同失踪,这件事在朝廷上可不是一件小事。皇上下令锦衣卫迅速调查。可这几天了,一点线索都没有。但令皇太孙奇怪的是,在民间却盛传苏傲父子早已被人杀了的消息。而且据说下毒手的人是太子。皇太孙自然不会相信,他甚至抓了几个传流言的人。

    太子没有接皇太孙的话,而是继续说道:“前些天,他告诉本宫,说他一直收藏着当年建文帝写给本宫的亲笔信,可没想到那封信却被他儿子发现了,并将那封信交给了汉王。”

    “那封信在汉王手中?”皇太孙差点没跳起来。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事态的严峻性。之前他猜测太子这些天的担忧全在老太监宋士贵和孙焕那里,却不想比起他二人,这封信才是最致命的。汉王寻找宋士贵和孙焕,无非是作为这封信的佐证。仅有老太监,太子还有狡辩的余地,毕竟汉王逼迫他们诬陷太子再正常不过了。可如果有信在,恐怕太子百口莫辩。

    “是的。而且他还告诉本宫,知道这件事的人,除了建文帝以外,还有秉笔太监孙焕,以及与他一起表面上负责送信、实则是建文帝派来监视他的太监宋士贵,他们都知道这件事。当年他误入燕军时,宋士贵独自一人回到了京师。后来,本宫到京师后,一直无法确定这两人的死活。”太子继续说道。

    “所以父亲故意透漏消息给孩儿,让孩儿替您把知道这件事的两个太监抢回来?”皇太孙知道自己被利用了,被自己的父亲利用了。他虽然有些愤怒,但更多地是一些说不清的失落。

    不过,此刻他更关心的是,这次危机是否顺利解除?

    “是的!他们本来早就应该去死了。苏傲和他儿子也是本宫派人除掉的,他们也早就该死了。是本宫一时手软,才让苏傲活了这么多年。想必他也应该知足了。”太子说道。他的语气中没有一点愧疚。

    “孩儿十分理解父亲,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为了我们一家人,与建文联系确实是无奈之举,也是理智之举。要是换了我,也许我也会这么做的。”皇太孙说道。他看了一眼太子,想要看看太子的反应。可太子的脸上却连一点波澜都没有。对皇太孙的暗示,太子压根就不在乎。皇太孙这才知道,眼前这个曾经被自己瞧不起的父亲,城府竟然如此之深!即便自己的儿子背叛他,他也不会生气!

    “不,你不会明白的。从小,你皇爷爷就告诉你,当年他起兵是迫不得已的,是因为建文帝要故意置他于死地的。是不是?”太子问道。

    皇太孙想说“是”,但是他却说不出口。

    因为这意味着要否定他的皇爷爷。皇太孙已经记不清,他是在什么时候被皇爷爷看中,而作为未来大明帝国的皇帝来重点培养的了。为此,他很早便被永乐帝接到了宫中,从此与永乐帝朝夕相伴,甚至永乐帝几次北征,讨伐草原余孽都带着他,为的是能够让他经历行伍之事,做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

    直到这两年,因为皇太孙年纪渐长,呆在皇宫中多有不便,这才又搬回太子府居住。虽然离开了皇宫,但永乐帝又将锦衣卫这样重要的差事由他来掌管。可见朱棣对皇太孙看的有多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皇太孙反倒与他的父亲太子产生了不小的隔膜。而且,皇太孙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的父亲一方面为了巩固太子之位要靠他的帮助;另一方面,却也时刻担心将来永乐皇帝效仿太祖,将皇位直接传给他。所以,太子对皇太孙始终是一种又依赖、又防备的心理状态。这种尴尬的状态让皇太孙十分不舒服。

    过去永乐帝向皇太孙解释他起兵靖难的原因,从来都说是为了保卫大明的江山不被奸臣断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不被朝廷借口杀掉。永乐帝将自己描述成一位为了国家、为了家庭,提着脑袋反抗暴政的勇士。虽然知道事情远非永乐帝说的那样简单,但大体上皇太孙未对永乐帝的说辞有所怀疑。

    可是,今天太子告诉皇太孙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情况可能正好相反。当年反抗朝廷暴政,维护大明江山的永乐帝,只是为了一己私利不顾百姓死活、谋逆篡位的乱臣贼子。真相对皇太孙来说有些残忍,但这些都是太子亲口说出,皇太孙如何反驳?

    “所以,当年本宫之和建文帝联络,是冒着多大的风险?万一被发现,你皇爷爷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杀掉本宫,自然你和你母亲也绝无幸免的可能。而万一你皇爷爷失败,本宫又没有提前联络建文帝,我们全家仍然免不了一死!”太子有些悲痛地说道。太子就像是被冤枉的人一样,他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为了家人自己冒这么大的风险,最后却不被人理解。

    皇太孙没有说什么。他不知道此时说什么好。

    “汉王为了扳倒本宫,抓住了这个把柄,如果我们不能提前解决,到时候恐怕难免一死!对本宫来说,坐不坐这个太子之位,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皇位迟早是你的。即使本宫不当这个太子,汉王也绝当不上,你皇爷爷可精明的很呐。只是,你我乃是父子,一旦本宫有事,你恐怕也独木难支,根本不是汉王的对手!所以将来最危险的是——你!”太子说道。

    “父亲,我明白您的良苦用心。我知道怎么做了!”皇太孙向太子说道。

    “但愿你明白!”太子说道。

    “天已经不早了,父亲早点歇息吧!”皇太孙说道。他看见太子又显示出疲惫的样子。杀人后短暂的兴奋,让太子此刻更觉得身心疲惫。

    “好吧!”说着,二人便起身除了房门。

    太子走后,皇太孙将周围负责看护的锦衣卫叫来。

    老太监宋士贵的尸体,被悄悄运出太子府,并连夜葬在了城外一处乱坟岗中。